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开始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儿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也取得了诸多成就。论文试从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产生发展的时代环境着手,探讨当时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上海私立沪江大学毕业生论文的分析,阐述了对民国时期大学生毕业论文加强管理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并谈了自己对民国时期大学生毕业论文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孙健 《新闻记者》2014,(8):86-90
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理论研究伴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客观性作为西方媒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亦为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认为,民国时期的研究从新闻业的社会地位、新闻报道的方式与职能、新闻从业人员培养等多个视角对新闻客观性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并对当时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屈桃  贾举 《大观周刊》2011,(29):51-5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不断攀升的大学生犯罪率表现出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学校法制教育良莠不齐、社会法制教育正反兼具、司法不公现象的存在、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漠视等。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等多方面的协助与配合,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修养。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修养着手,重点论述了大学生提高自身法律修养的若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民国时期,大学生同样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可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对当时民国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析,为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美术工具如毛笔等乃研究的缺失所在。从清末到民国二三十年代,钢笔对毛笔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随着毛笔丧失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及钢笔的由弱走强,二者并峙,并引发社会热议,学生的用笔呈现多样化。民国时期毛笔的被边缘化,表现之一是毛笔行业、造纸业的凋敝;之二是舆论界对毛笔的颓势多有报导,40年代报导毛笔的衰败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使用状况方面。无论是从毛笔业、纸业,还是舆论报导看,均可认定民国时期毛笔有一个逐步被边缘化的过程。这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至于民国时期出现了拯救毛笔的风潮。其一是政策方面的刚性制约;其二是舆论界的倡导、吁请;其三是从技术层面上改良毛笔,改良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推广自来水毛笔。当时社会各界之所以致力于挽救毛笔,还包含抵制洋货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古就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区,民国时期是宁夏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时期。灾后民国政府当局采取了一些救荒措施,但由于民国时期时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救荒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生活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在宁夏史料中,有关民国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救荒措施的资料欠缺并零散。笔者尝试从零散的史料中对民国时期宁夏地区自然灾害发生及其特点、民国时期不同政权采取的荒政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东北大学毕业论文的整理,探明了这些论文的写作时代背景以及流转途径;在揭示论文特点的基础上,从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几个方面阐述了民国时期大学生毕业论文这一特定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以及由此引发的现实意义,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民国文献整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祥淞 《大观周刊》2012,(20):163-163,105
法纪观念是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的简称。当前,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意识淡薄,对法律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缺乏信任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法制纪律教育的缺失等等。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就必须树立大学生良好的法纪意识。加强大学生法纪观念教育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既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强化,也需要从实际案例中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徽省档案馆接收了近六万卷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安徽邮电局历史档案.为了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同时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安徽省档案馆决定对这批民国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笔者有幸在安徽省档案馆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民国时期安徽省邮电局部分档案的数字化业务外包实习工作.文章拟根据实习时的所见所闻,从研究民国安徽邮电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特殊性因素着手,分析民国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系列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有众多学术性、服务类、文娱类、信仰类等学生社团,不同类型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不尽相同。这些学生社团通过积极开展活动,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大量的各类优秀人才,保护了民族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学生社团为我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谭春霞 《出版广角》2016,(17):55-57
从2007年起,我国不少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民国新闻史”。新闻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需要大量史料的支撑,而档案史料就是研究的一手资料。然而,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新闻史料分布区域较为分散,集中整理难度较大;新闻史料基本融合在其他史料文献资料中,难以翻阅查找;近些年,档案修复技术的突破,档案数字化的出版趋势,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出版社与档案馆的业务合作,为“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可能性。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整理出版是研究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事实依据,是“隔代修史”的现实需求,对于研究民国新闻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很好地研究民国时期的警政历史,提高此时期的整体研究水平,文章对国家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开展了入馆文献调查,同时对国家图书馆网站的民国时期文献联合书目、CADAL等民国专题数据库和多家图书馆在线书目进行检索,全面梳理了民国时期警政图书出版和收藏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警政图书从版本、作者、内容、时间等角度展开分析,以期对民国时期警政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婚丧庆吊文告是潮汕民国时期社会语言的一种样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语言学研究语料。对婚丧庆吊文告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反映民国时期潮汕区域民众社会语言发展的状况,以及社会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范凡 《图书馆》2011,(6):50-52
文章认为从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著作入手,能够考察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还原那个时期的真实面貌,并总结其学术传承与地位。在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著作等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讨论了这项研究对于建立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学术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诚信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前大学生在图书馆诚信状况的实际,从大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切入,对大学生诚信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四个角度分析,探究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对创业关键要素的认识、对国家经济形势及趋势和社会创业环境的直观感觉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调研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特征;最后从高校教育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创业技能提升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民国时期山东报业概况、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概况、山东地方报纸特点分析、山东地方报纸的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中的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文献资料出发,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设置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教学人员、教学材料、教学途径设置状况。最后,在该基础上结合历史内容,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影响进行全面挖掘。文章对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济入手,考察自然灾害的概况、社会救济的内容、社会救济的影响三个方面,以期对今天社会工作的展开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