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银芬 《现代语文》2010,(2):132-13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每次作文课,总能看到学生愁眉苦脸,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情可发,在老师的强硬规定下,他们只好不情愿地挤出一篇味同嚼蜡的“陈芝麻烂谷子”。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感到劳而无功。他们的教学怎么会如此失败?其中的两大原因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抛开作文要写实的本质特性,二是忽略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为了扭转这一高耗低能的现状。我们要特别强调作文教学的“求真悦情”。  相似文献   

3.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4.
粗心,又称马虎,指做事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学生抄错数字,写错单位,漏写“答语”,忘了进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由于受知识、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认知上容易出现偏差,这是不足为怪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学会宽容他们的差错,切忌因此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甚至暴跳如雷。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去敷衍家长的咨询。对于一些学生做题时“一看就会,提笔就做,一做就错,做完就交”的现象,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方面去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同时探索相应的矫正措施,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了,我既高兴又有点担忧,高兴的是她在健康地成长,担忧的是她在语文学习上将步人一个重要的环节——作文的学习。她能学好吗?由此想到我国语文基础教育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曾经是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清楚地知道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成功的。否则就不会出现学生惧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千文一面”的尴尬了。怎样扭转作文教学的局面,我觉得对一线教师从理论上做指导很必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他们是指导学生正确作文的启蒙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他们心中有数了,学生才不会误人歧途。源头把好了关,方能水到渠成。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和作文理论的学习,总结出以下五点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出现了“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写文教师改,费时费力不讨好,发给学生一边丢”的被动局面。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每一篇作文的审题立意,费时费力地批改每一篇作文,认认真真地讲评学生的作文,而学生只是关心一下分数和评语,很少有学生对教师评语中指出的优缺点进行思考,更谈不上在下次的作文中借鉴了。而在语文试卷总分中占五分之二比重的作文又毫不掩饰地彰显着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疑要将作文教学列入教学的重点,于是,如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也是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尝试着将写作教学中作文批改这一环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眼下,初中语文教学很难,语文的作文教学更难。尽管教学双方都花了不少功夫,但学生的整体水平却不见多大提高,收效甚微。教学双方甚而处于一种尴尬之地:教师一篇篇地布置作文,又不辞劳苦地修改、评讲,仍未见有多少佳作。学生作文差点的,读起来味同嚼蜡,腻烦之时,也免不了来了“神仙分”;学生一听作文,叫苦不迭,肚内空空如也。认真者做得搜肠刮肚,  相似文献   

8.
余强 《文学教育(上)》2008,(10):113-11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应该做“下水”作文.这样才有利于给学生直接的启发和激励。但在我们的繁重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论文外,许多老师几乎不再动笔写东西,更不用说与学生一起“写作文”了,这对于作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还是从有利于语文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写作“下水”作文都利莫大焉。  相似文献   

9.
又一届高考阅卷合上了大幕。伴随着对“套话作文”评分标准的存疑,部分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下完成了对标准的执行。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仍对“套话作文”不以为然.用他们的话说.“参加高考,不背几篇作文怎么能行?”,“我们一直就是这么教的,没有套路,作文怎么教?”,“学生就知道课本上的屈原、陶渊明、苏轼、文天祥.你能不让他写吗……”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复作,是常见的现象,可少数教师却认为这是作文教学之大忌,他们把复作与“学生态度不端正”、“教师指导不得法”划等号。如是个别学生作文不理想,则在严加训斥后以“重做”罚之;多数人作文不理想,则在集体受训后以“重做”罚  相似文献   

11.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等闲视之。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探索。 评语忌用杀威棒。我们有些教师动辄简单化“一语否定”,诸如“离题万里”呀、“内容空洞”呀、“一塌糊涂”呀之类。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学生的感情,试想,学生耗费心血写出一篇作文来,一下子被你用四个字“毙”了,能不悲观失望么?  相似文献   

12.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仇洪武 《考试周刊》2010,(51):32-3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感情,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写作态度,不是外加的东西,而是应有之义。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每名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又需寻觅良策扎扎实实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素质普遍偏低,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怕写作文。这些现象,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实质是教师的教学思想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实行改革,努力推行作文教学的新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写-评-改”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 ,又往往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长期以来 ,学生怕写作文 ,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 ;教师怕改作文 ,改作文犹如移山 ,费时费力 ,收效甚微。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拓宽学生的眼界写文章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一是言之有物 ,言必有据 ;二是言之有情 ,言之有理 ;三是言之有文 (文采 ) ,言之有序 (条理 )。我们的学生经常诉苦“无话可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贫乏无味 ,不值得写进作文…  相似文献   

15.
张发和 《教育革新》2009,(10):26-2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七年的乡村教师。六年多的语文教学工作实在让人感慨万千,其中最多的是痛心和无奈。当我把一篇好文章推荐给我的学生时,他们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继而冷漠地反问:“看这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当我鼓励班里几个写字比较好的同学参加硬笔书法比赛时,他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老师,我们没空去做这些闲事。”当我硬性要求作文要自己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时,他们面面相觑愁眉苦脸:“写什么?哪有真事儿可写?”  相似文献   

17.
冯尔娜 《甘肃教育》2008,(23):29-29
语文教师心里都明白,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两怕一怪”现象仍然相当普遍。“两怕”指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一怪”指对作文教学不重视,花费时间少。这一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即紧扣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五个环节。这一过程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形中使学生的写作走进了一种误区。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探究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很成功,但在作文教学上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但最后却收效甚微。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的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说明文、议论文乃至记叙文。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颇感头痛,认为作文教学非常难,不仅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教得十分吃力。学生的头脑中仿佛没有任何东西,他们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地凑字数。并且,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言辞干瘪无味。长期以来,我们都将作文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教师的教上,没人去注意小学生的喜好,他们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写点什么,喜欢老师怎样上作文课,这些内容教师都没有去花时间探究和关注,我们都是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兴趣逐步丧失。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表现出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做那个连接学生生活与教学的纽带,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