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版就是推陈出新.尽管有时是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但‘大敌无形’.改版的参考坐标应更为高远。因此.对任何媒介任何媒体改版而言.其核心是超越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最终超越他人。”  相似文献   

2.
余艳青 《新闻传播》2007,(1):7-8,10
新闻传播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超越社会意识形态局限对新闻业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新闻传播管理部门不断采取措施,促使媒体坚守这一原则,但受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工作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虚假新闻目前仍是我国新闻界这张画卷上一道不和谐的划痕。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9日,《东南快报》刊发了摄影记者柳涛拍摄的一组题为“马路陷阱”的新闻图片,3幅组图记录下一名在大雨中骑车的男子狠狠跌倒的瞬间(见附图1、2、3)。这几幅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并在业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摄影职责与道德”的讨论。支持的声音是,摄影记者的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反对的声音是,记者的职责不该超越社会公德,现场的记者即使不是“守株待兔”,至少也应该选择先助人而非先拍照。  相似文献   

4.
黄燕 《声屏世界》2005,(4):21-21
面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如何使自己的报道精彩,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选题的策划至关重要,新闻选题的策划要实现创新和超越.就必须在策划中尽可能地占有各种信息材料.用全新的视角,全面的眼光考虑新闻的发展规律.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善于从不同方位掌握事物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义 《中国广播》2011,(10):63-65
目前,新媒体迅速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推进。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广播新闻应彰显自身特点与优势,从节目样态、报道模式、传受互动等各方面,更新理念、再造流程,在创新与超越中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刘芳 《新闻界》2005,(3):117-118
USP与定位理论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营销、传播环境中,在理论视点和内涵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在通过比较USP与定位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定位理论是对USP理论的发展与超越,但在理论基点上却与USP理论一脉相承,USP理论可以视为定位理论的源头。在新的历史时期,USP与定位理论仍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二者在实践运用中逐渐走向整合,而在未来的“定制时代”,它们也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知识阶层对国家、民族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着超越常人的敏感。鲁迅在致徐懋庸的信中曾说:“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中,鲁迅甚至说:由于文艺家对于社会问题过于“灵敏”,“说得太早,连社会也反对他,也排轧他。”新闻记者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职业的性质,他对于社会问题的观察、感觉,也是极为敏锐和细致的。反过来说,如果过于迟钝,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近年来,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往往成为记者观察社会变…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工作以报道新闻,传播思想,再现社会生活为已任,他必须善于驾御自己在不同场合中所充当的各种角色身份。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往往以形象、真实的画面将观众带到新闻现场,如果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身份,就可能发生超越自己职责和身份的言行,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传播主体角色误区常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组织舆论,历来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而舆论监督作为新闻三大件之一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各媒体一直来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应该说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当我们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我们也感到,在自觉不自觉中我们的新闻舆论监督也步入了一些误区,越位现象便是其中一个十分突出且至今还没有引起广泛、足够重视的问题。所谓越位,就是指超越了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越俎代庖,扮演了本不该由自己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在报纸评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超越了报纸评论的常见文体,诸如不署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的专栏评论以及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新闻述评和新闻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闻理论界和媒体对入世后我国的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和走势说法颇多。有识之士认为,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步入全球化的轨道,社会信息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信息的交流也会超越地域范围的限制而变得更加频繁。同时,我国入世后在经济运行等方面的规则必定与世界接轨,要求我们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的公共新闻运动是新闻业超越客观/主观的二元对立的一种路径.新闻从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对立,转向公共和私人的二元对立,公共超越了事实成为新闻的核心理念,公众而不是消费者成为了新闻的主要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3.
身为媒体人,看到媒体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然感到高兴。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对于媒体记超越自身角色、“越位”帮忙的现象,还是感到了隐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师欣 《新闻三昧》2004,(2):16-18
尽管距离采访鄂温克猎民的去日已多,但是,我时常还会想起那里透蓝的天空、浓密的丛山和一群放养驯鹿的猎民们。对记而言,有些选题人生中单就碰上一次,足矣!往往探究求证事件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越只是写一组报道发表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原本于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提出,特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笔者套用此概念认为:在竞争社会中生存的每个单位人,都需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具有别人不易超越、不易替代的优势能力。新闻人特别是党报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本文就此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6.
石勇  杨贤齐 《新闻前哨》2002,(12):15-15
在报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县市报是一支新兴的有生力量,其广泛的读者群和近乎零距离的贴近性,为县市报人提供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在传媒竞争的大环境中,县市报人同样要研究读者的心理、审美习惯、学习新的办报理念。“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作为一种新的办报理念,在县市报的贯彻实施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作重大新闻的刻录者对于图片而言,现场抓拍的真实感,重大场景的概括力,使其具有与文字同等,甚至超越文字的表现空间。因此,在重大新闻的报道上,要给予图片施展拳脚的机会,更应敢于让图片独立完成报道任务。如2001年…  相似文献   

17.
与众不同,突破常规,体现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超越性思维方式:它超越了在处理周围环境与自身问题时所采取的通常方式,它扩大了———至少被某些人或许所有人所重视的———那种合乎意愿的心理体验。它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艺术的生命,在艺术领域中最鲜明突出,每一种艺术门类里,如美术、戏剧、小说、电影等都有前卫、先锋派在不断地探索开拓,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多思乃谋事之本,奇谋乃胜战之诀。”在生死存亡的战争军事领域,与众不同的出奇才能制胜;同样的道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媒体领域,与众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时代传播观念变迁的讨论中,重思政治哲学的"公正"问题是有意义的.就公正的立场而言,(1)新闻并无先验性的神圣,新闻理应为了人、属于人、回到人;新闻处于社会传播之中,新闻正义在本质上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2)新闻应超越专业主义的局限,将本体性从公共领域转向"国家、社会与公共领域的总体"——只有在这一总体性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诞生于社会新闻,同时又在理念、内容、地域、表达等方面超越了社会新闻。本文针对目前民生新闻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新闻采集雷同,缺乏新意;二是报道过于肤浅,价值含量不高,以此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民生新闻的采集与社会新闻的关系两方面论述,希望新闻记者从中找到采集民生新闻新的提升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重新闻信息的有用性。这种看重,只要是不超越是非标准,不超越理性和法纪,不但无可指责,而且还会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看待新闻信息的有用性,传媒人员又该如何增强新闻信息的有用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