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2.
“读”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可是,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仍然忽视“读”。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教师的误导,学生也不肯费时间来“读”课文,这充分暴露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缺漏。  相似文献   

3.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探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最根本方法都少不了一个“读”字,这足以说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所在,从“读”中来,向“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需要改变的因素,有教学目标变化的因素,有教学理念发展的因素,还有教育科研发展的因素。现代教学理论的革新,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语文的阅读,要使学生“能理解主要内容”,“注意积累语言文字”,“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给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三部曲”模式探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变形式读为读中理解,变随意读为读中积累,变一般读为读中运用?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实施“理解、积累、运用”的“三部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读”的实施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读”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读”是深入文本、整体感知、语言积累、情感熏陶的有效方法。跳出题海,重视“读”,语文教学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古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之说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读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积累语言,有利于提高写作。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有些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教学的百病之源。”所以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真正做到“读”书。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中加强“读”的指导,有助于学生从诗词简短、精练、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低年级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还大有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那么,教师究竟应关注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演”应该是我们的“关注点”。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些语文教学的“关注点”,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必将行走在高效之路上。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大纲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呢?笔者试图从“走出课堂学语文”作一探讨。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已陷入“泥潭”本来语文学习渠道千条万条,而我们却只走课堂这一条;本来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母系统,而我们却只抓语言文字,只让学生读一本语文课本,甚至课本也读不好,只抓应试的ABC,其结果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一个又一个遗憾和打击。当语文课年复一年地单调重复着“作者———时代背景———生字、生词———分析课文———概括中心———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发展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往往采取“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积极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采用“四读法”教学文言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仿读摇仿读是基础。“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05,(4):i004-i005
“读式教学”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原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校长郑祖读,在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探究“读”的规律和艺术.所形成的教学思想,是语文阅读教学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时至今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无可取代,魅力仍存。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要为语文自读课“招魂”,是因为语文自凑课已经“失魂”。这里的“魂”,是指语文自读课作为主体化的教学载体所应该具有的性质、规律、特点、功能、效用等综合涵盖,是语文自读课本身客观存在的内在属性和外显精神。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新教材的特点,单元整体教学新思路是以“语文要素”为核心,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全过程,也就是在教读、自读、课外、习作等始终围绕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循序渐进”“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基本能力是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而培养这四种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了语感才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自觉能力 ,而语感的形成又必须靠多“读”——“读”各类文体的典范作品来实现。因此 ,“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 ,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也意识到“读”的重要性 ,但在操作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粗“粗”,主要指学生在“读”课文时 ,读的粗略 ,只过口 ,不过脑 ,只求读通文字 ,却不求读“懂”内容 ,这样学生在作文中 ,便不能准确地遣词造句 ,也…  相似文献   

16.
黄光辉 《今日教育》2013,(11):66-66
简单的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做到: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学内容简约充实,教学环节简化朴实。语文的底气来源于大量的阅读。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是目标,也是手段;读是过程,也是方法。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要去“精心设计”,也不要着意去解决某些问题,应该在“以读为本”的主线中推进,悄然落实相关的语文本体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7.
黄云 《湖南教育》2008,(2):14-15
困惑一:是否因朗读教学而忽略书写 再次翻开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是的,如今的课改虽不像刚开始那样如火如荼,但是,如何围绕课改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时尚。但是,面对时尚,我们是不是要放弃永恒呢?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读”的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产生怀疑甚至责难。如,“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这些语文教学规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否仍然不失为规律,实在有为之一辩的必要。假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它仍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却有违这些规律,那么将给课程改革带来巨大的损失。一、多读多写,不是无效、低效的读写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论中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营造大语文环境,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听说读写的自觉意识,使生活的过程成为提高语文水平的过程。一、“听”与“读”的熏陶渐染“听”“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读”水平直接影响“说”“写”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了“有耳朵你就别闲着”的口号。清晨,校电台在音乐欣赏后,开播名家名篇、学生习作;午饭后,校调频电台播放散文、诗词,学生利用无线耳机收听;晚饭后,闭路电视系统播放《新闻联播》;周日用《三星智力快车》栏目上选修课;课外活动,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播放教学课件、诗词欣赏。每周各班推荐…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是很不够的,差生的出现许多是由于不重视读造成的。如果会读,要记的就会记住,差生也就会更少。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