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辨析学界关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观点,将“劳动活动”、“劳动行为”和“劳动条件”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在理论上都存在片面性。经济发展使劳动者真正拥有劳动力的所有权,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经济配置中。劳动力应该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并有其自身的特点,确立这一观点有助于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劳动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精神劳动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已往商品交换关系所能达到的一切领域,人们"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把复杂劳动等同于简单劳动,用物质标准去衡量精神劳动产品的价值,就必然会导致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精神劳动产品的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与存在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因而是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统一;它所反映的是客体事物的属性同人们的精神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另外,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精神劳动相比,在劳动目的、劳动权利及其产品的社会属性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劳动均显示出不同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衡量其价值时,不能简单地套用政治经济学的定量标准,而必须把精神劳动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视角内加以考察,确立哲学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法律现象时,却遇到了问题,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对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法律关系客体应当是法律设定的体现主体权利义务内容的客观事物。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法律关系客体不同于法律上的标的,人身可以成为法在系的客体,行为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阐明了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马克思生产方式范畴的含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上分歧较大,形成了十种不同的观点。重新深入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提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是一个二重含义的范畴:一方面是指物质生产方式,即劳动的技术条件、劳动过程的社会条件和资源配置方式;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赵庆典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发展。毫无例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影响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继续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建立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不同社会制度或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劳动者的劳动动因(或称动机)是根本不同的。劳动者劳动的不同动因通过劳动者对劳动的不同态度,即劳动者对劳动道德意义的理解、认识以及基于对劳动的认识,劳动者个人在对社会对他人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方式和行为中体现出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或不同的经济关系中,劳动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劳动态度,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所谓“深化” ,我理解 ,一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二要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对劳动价值论加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与一百…  相似文献   

8.
正确划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这是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前提。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现实生产过程、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 ,而社会意识则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哲学的等社会意识形式及由政治和法律设施所构成的实体性上层建筑。本文对目前理论界某些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错误理解进行了批驳  相似文献   

9.
民法与商法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法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约束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法律研究领域中从来都是引人热议的话题。对于它们的关系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可以说人人都能说上几句。法律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被动做出改革进而适应这个社会,因而不同的法律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着不同的关系。本文就民法跟商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对民商法的立法模式展开了研究,为更多的人认识法律和我国的法律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多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是多元的,甚至可能是相互冲突的。要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能够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形成科学、统一的社会主导价值观,使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的原则下得到调适和整合。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主体需要又表现为各种利益.而怎样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或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关键所在。牢固树立和大力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立法在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方面的缺失,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功能的实现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实践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我国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制度需要注意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涵义、构成要件、违约责任的形式以及免责条件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活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生产诸要素对价值创造都作出了贡献,因此,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合理性,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鉴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性质。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没有清晰的界定,理论界对教师聘任合同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难以有效解决高校与教师之间的纠纷,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文章对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进行思考,以此明确教师与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教师聘任行为,顺利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两次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这是当前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又要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里,首要的前提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否则就根本谈不上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late 1970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s steadily gained in popularity in China. An emerging middle class seeks to strengthen its position in China’s rapidly stratifying society under it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shift from wealth creation for all to wealth concentration for a few. Previously, a foreign qualification was considered a passport to success in either the host or home country’s labour market. But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overseas study, coupled with the mass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means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seeking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global labour market.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backgrounded by Australian employer perceptions, examines the journeys of 13 Chinese accounting graduates as they attempt to transition from 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into the Australian labour market. Bourdieu’s thinking tools of field, capital, disposition and habitus are utilised to consider how different cultural, social and linguistic capitals inform employer understandings of ‘employability’ meant Chinese accounting graduates significantly adjusted their life goals.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政策中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关系以及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与shibor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经济以生产加工为主体,物价上升是自身经济模式的缺陷导致的,并非输入性通胀;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其对国内价格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影响不是非常合理,金融市场中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和货币供给量对国内价格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影响过于明显。  相似文献   

17.
Globalis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have caused dramatic worldwide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 and functions of education, particularly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search for global competitiveness, many emerging economies have begun to expand thei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Recently,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creasing enrol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does not always promote upward social mobility, and can intensify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on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social mo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an increasingly globalising economy and changing labour market needs. The article discusses emerging trends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Hong Kong, Guangzhou and Taipei, and argues that 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not necessarily led to more occup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youth or opportunities for upward social movement, particularly since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global labour market after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contrary,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ositional competition’ among college graduates seems to reflect growing soci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劳动法适用范围较窄,依此难以妥善处理当前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的劳动关系以及劳动纠纷,尤其是发生在事业单位中的劳动纠纷案件,在处理时存在着法理上的错位和司法依据上的不足。将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法律制度,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充分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劳动法,扩大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创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在借鉴发达国家实现法律保障的同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进而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积极构建新模式;二者都认为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社会主义能够且必须运用市场经济;二者都经历了一个逐步突出市场主导地位的过程。但是二者的产生条件、理论基础和所有制制度有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