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学科中的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把创造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把创造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同起来,认为创造是对有高深学问的人而言,中小学生谈什么创造?现代创造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潜能,我们所谈的创造教育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发明创造什么新东西,而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 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世界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  相似文献   

2.
邱桂周 《江西教育》2007,(10):27-27
德兴市铜矿二小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我校本着“让每位学生都行到发展”的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致力构筑教育特色,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设施优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  相似文献   

3.
姜昌财 《新教师》2019,(9):24-25
2016年8月,笔者调到北门小学担任校长。几年来,在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和升华学校的办学精髓,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基于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提出了“和谐教育”办学思想,倡导“和谐育人”和“育和谐人”,通过践行“和谐教育”,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让每位家长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4.
杨浩民 《成才之路》2014,(32):I0001-I0001
正钱学森曾针对我国大学教育的状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我们学校教育人云亦云,一般化,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钱学森所说的"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就是解"钱学森之问"的技术层面的突破口。众所周知,每位学生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学校教育,应尽早做起。所以,培  相似文献   

5.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校申报了《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每位教师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此新课题的理念指导下,我觉得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我作为教师所必须研究的课题。结合我校开展的“赏识教育”课题研究方案,我在化学教学中展开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月逢 《成才之路》2010,(17):49-49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叶秀萍 《新教师》2019,(8):15-16
我校创办于1911年,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早与差异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厦门杏林工业区兴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子女大量涌入我校;1989年,中国第一个台商投资区在杏林成立,我校又迎来众多台商、外商子女.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天资禀赋的孩子,我校教师尊重差异、照顾差异、发展差异,努力为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逐渐形成鲜明的差异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9.
黄林 《教学月刊》2006,(6):37-39
21世纪的激烈竞争呼唤着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人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只有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教育能够造就21世纪所需的创造人才,已成为国际共识。创造教育的目标不是追求传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灌输”“充电”和“加油”等作用,而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在这方面,创造教育主张通过专门的创造课程和对传统课程进行创造学改造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一般解题能力。创造教育既无大纲,又无课本,如何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基本方…  相似文献   

10.
一、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其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即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化学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校教职员工学习素质教育思想以来的体会,也是我们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并把它作为我校的办学宗旨。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夯实基础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扎实基本功的人才,让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亟需探讨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观念,认真做好“三个一切”。  相似文献   

12.
德兴市铜矿二小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我校本着"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致力构筑教育特色,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设施优良、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  相似文献   

13.
乔世伟  陈栋 《中学教育》2003,(3):18-21,39
校具有百年的历史 ,有着厚重的科技教育的传统积淀 ,曾孕育了一批科技精英 ,至今仍有不少学部委员、两院院士以及著名专家教授活跃在科技界。 1997年 ,我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2 0 0 2年 ,我校第十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取得了更好的社会声誉 ,这都是离不开在素质教育中贯彻科技教育与科技精神的。为了在新形势下 ,择优发展 ,与时俱进 ,把科技教育推向更高的层面 ,我们努力做到 :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两面结合、加强三项建设。一、围绕一条主线 ,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我校办学的基本理念。落实到科技教育 ,尤其要…  相似文献   

14.
从2012年9月份开始,我校教师例会就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讲座的光碟。这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他在讲座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  相似文献   

15.
《海南教育》2013,(2):71-71
<正>从2012年9月份开始,我校教师例会就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讲座的光碟。这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他在讲座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  相似文献   

16.
成功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提供给每住学生平等的成功机会、公平的教师期望,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让每位学生自觉走向成功,获得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可以说,成功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主要从阐述成功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时代选择出发,提出实施成功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机制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并不突出,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断挖掘教材人文教育的内涵,提高每位学生的人文精神,让每位学生得到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刘敬华 《中国德育》2012,(15):76-77
前不久,我校与韩国一所学校进行了友好交流。二十多个韩国学生在我校生活了五天。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韩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与我们有许多不同之处。而恰恰是这些不同,让我陷入了对我国教育的反思之中。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校秉承"让每位学生各有所长,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的办学理念,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氛围,特别是2006年底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以后,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热情,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改革、创新、发展"为核心,包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把握当前我校学生的写字情况,为学校领导及老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对写字教育要长抓不懈,让写字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开花结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