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台风后凋落物组成和量的特征,在“达维”台风后的1a中,测定了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次生植被草丛、灌丛、次生林及人工马占相思林的凋落物.结果显示:1)各植被年凋落物量与同类型植被正常年凋落物量相比,明显偏低;2)在台风后的第3个月起次生植被月凋落物量有逐渐回升趋势,人工马占相思林月凋落物量无明显回升趋势;3)各植被类型凋落物叶的比例,均低于同类型植被正常年份凋落物中叶的比例;4)4种植被凋落物凋落节律未因台风而发生明显变化,次生植被为“双峰”特征,人工马占相思林无明显的落叶季节.  相似文献   

2.
对黔西北喀斯特山区原生林、次生林和灌木林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累积数量、成分特点和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林、次生林、灌木林年凋落物累积量依次为5.320×103kg·hm-2、4.149×103kg·hm-2和3.733×103kg·hm-2;凋落叶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高,均为80%以上;凋落枝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次之;凋落花果占总凋落物量的比例最低.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量12个月动态变化为11-12月出现最高值,其中原生林在11月到达最高值,次生林和灌木林均在12月份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九龙江口浮宫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凋落物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掘红树林植物凋落物中营养成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凋落物中都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其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以及Ca含量均比常见饲料成分高,桐花树叶片凋落物P偏低,白骨壤和桐花树叶片凋落物可以作为常规饲料成分加入配合饲料中.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5,(5):19-22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通过添加外源物质(N肥、稻草)对枇杷凋落物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物质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枇杷凋落物的分解,分解95%凋落物的所需时间大小顺序为:N2>N1>CK>DC1>DC2,减少外源物质N肥的施加量或增加稻草的施加量都能促进枇杷凋落物的分解;不同处理的凋落物C含量从释放量分析,基本上以释放为主;大部分K在分解初期释放,K释放量在后期表现为季节性波动;N、P等元素的变化通常受生物因素的强烈影响;施加N肥对早期的分解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后期则起抑制作用;施加外源稻草增加了资源的异质性,从而促进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研究中,马×拉、马×青、马×闽、马×格、马×苦等混交群落,这5个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表层的化验分析结果,枯叶占优势,马×苦混交群落最高,马尾松纯林最低。营养分析A层的凋落物的N及Ca的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0.80%和1.26%,5种元素含量大小为:Ca>N>Mg或K>P。马×闽混交群落中Mg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6.
红树植物秋茄和无瓣海桑凋落物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方法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部分器官凋落物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凋落物中一些有效成分含量达到了某些饲料原料的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成分加入饲料中;而秋茄叶凋落物各营养成分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难以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替换某种原料.  相似文献   

7.
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随森林演替的变化对于长期碳循环模型及其地下碳储量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土壤呼吸随森林演替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在2019年大兴安岭地区选取草地(GL)、白桦林(BF)、白桦与落叶松混交林(MF)、落叶松林(LF)4个不同演替阶段并对其进行研究.采用壕沟法测定自养(RA)和异养(RH)呼吸.结果 表明,GL、BF、MF和LF的土壤呼吸(RS)分别为3.11,5.68,5.54和4.69 μmol·m-2·s-1,RH分别为2.37,4.56,4.31和3.50 μmol·m-2·s-1,RA分别为0.74,1.12,1.23和1.19 μmol·m-2·s-1,GL、BF、MF、LF去除凋落物后Rs值分别为3.01,5.21,5.24和2.88 μmol·m-2·s-1.GL、BF、MF和LF中RA对Rs的贡献分别为23.79%,19.72%,22.20%和25.37%.演替阶段对Rs有显着影响(P<0.05).回归分析发现,RA与细根生物量呈正相关(P<0.01),RH与森林凋落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的结果强调了演替阶段对土壤呼吸不同成分的重要性及其对估算森林碳汇潜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赣南矿区锌、铜、镉等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以赣南重金属污染数据为依据确定锌、铜、镉污染浓度,在实验室内模拟锌、铜、镉3种重金属污染,研究重金属污染对脐橙和樟树这2种赣江流域重要树种叶片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抑制凋落物的分解,加速凋落物中氮元素损失,导致锰元素富集.脐橙和樟树叶片的分解因初始化学成分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异,脐橙叶片比樟树叶片更容易分解.这2种植物叶片分解对重金属的响应也存在部分差异.因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加重其他重金属元素(如锰)的富集.赣南地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水仙花定律     
女儿打来好几次电话跟我说:"妈妈,水仙花凋落之前,你一定得来看看." 我委实想去,只是从拉古纳到箭头湖得2个小时的路程.女儿第三次来电,我勉强答应她说:"我打算下星期二过去."  相似文献   

10.
“感物”与“观物”──兼论山水诗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诗歌产生的本源,先秦以来多从“感物“说,但到了王国维则只讲“观物”而不讲“感物”。本文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并由此切入,对“感物”和“观物”的理论内涵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指出前者仅仅是关于审美表现形式的概念,后者则是关于审美表现对象及其与主体“物我同一”的理论,进而由此论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产生的真正源头或契机不在儒家的“感物”,而在道家的“观物”。  相似文献   

11.
对鲍德里亚的早期文本《物体系》的理解需要从对象、意指和方法三个维度展开。从对象维度看,《物体系》从功能之物、非功能之物和意识形态之物三个层面展开对“物”的分析和批判。从意指维度看,“物”的批判的深刻意指是历史与文化批判,最终是对人与社会的异化状况的反思、批判与拯救,其中心是意识形态批判。从方法论维度看,鲍德里亚通过将精神分析方法和符号学方法移用为《物体系》的意象分析方法和文本架构方法来完成其思想铺展。对象、意指和方法的三重透视是理解鲍德里亚此后其他重要文本的总钥匙,其后来的文本只是将批判对象由“物”的批判逐渐拓展为对生产、消费和符号的批判,从而构筑起宏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体系。与《物体系》相似的批判意指和批判方法始终贯穿于鲍德里亚的其他代表性文本之中。  相似文献   

12.
对工作物致害责任作进一步划分是必要的,但是划分的标准不应该是致害物位于地上、地下的问题,而是致害物本身是否具有致人损害的危险。因此,应该把工作物致害责任分为一般工作物致害责任和危险工作物致害责任。进一步的问题是明确两种责任主体都应为所有人和管理人,要做好致害工作物范围的划分,注意危险工作物致害责任与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的界限。并在立法中处理好有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课文聚焦 《地下森林断想》是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课文题目虽为“断想”,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而本文构思的精心,描写的生动,多样的手法,优美的语言更是给人带来强烈的美的艺术的享受,是当之无愧的文质精美的散文名篇,可读性非常强,很值得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是日本古典文论的精髓,因此,不了解"物哀"就难以深刻地进行日本文论与其他民族文论的比较研究。"物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物感"论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物哀"与"物感"的解析以及二者生成的原因的追溯,进行一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落叶之歌》是一支什么样的歌?当然,是生命之歌。一片小小的叶子,是苍老,还是幼小?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这片小小的叶子就要凋落了。不可抗拒的宿命,或者说是无法改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源氏物语》所蕴含的物哀是日本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理念,其内涵是以外物诸象为客观源泉而使哀之主体——人之内心而萌生出诸多感动,即感物兴情。其中物作为第一性,人的思想感情是第二性。物无所不包,从人事、自然到人间万相。《源氏物语》作为一部鸿篇写实巨著,对物的情景描写可谓纷繁生动,其描写手法大致可分为窥见、平面描写、音声描写、嗅觉描写以及远近描写法。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对立面是“以物为本”。“物”是一个哲学范畴,“物质”的概念不能取代它。物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这是产生物本主义的客观根据。近代物本主义有经济物本主义和技术物本主义两种基本形态,都会导致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8.
心怀感恩之心,徜徉在教育的花园里,拾起地上凋落的花瓣端详着,如同在细嚼往日的故事一般,甜甜的、暖暖地涌上心头。于是,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随着眼前的花瓣历历在目……那一天,阴沉沉的天空飘着雨丝,体质差的我终究逃不  相似文献   

19.
《源氏物语》所蕴含的"物哀"是日本古典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审美理念,其内涵是以"外物诸象"为客观源泉而使"哀"之主体——"人之内心"而萌生出诸多感动,即"感物兴情"。其中"物"作为第一性,人的思想感情是第二性。"物"无所不包,从人事、自然到人间万相。《源氏物语》作为一部鸿篇写实巨著,对"物"的情景描写可谓纷繁生动,其描写手法大致可分为窥见、平面描写、音声描写、嗅觉描写以及远近描写法。  相似文献   

20.
任思绪飘飞     
赖霄 《中学生天地》2007,(11):27-27
"用来判断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根本依据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将脸转过一点,窗外的树依旧生意盎然,那树上的叶子全然没有凋落的意思。我倒是希望它快点掉落,这样,我们就又可以感慨良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