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的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必须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大体均衡就意味着,在经济的实际运行当中,有着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和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两种情况之分,而这两种运行方式又有着载然不同的经济意义,同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们又都是可  相似文献   

2.
熊方军  邓长荣  马永开 《软科学》2007,21(5):31-33,37
在分析了全国房地产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础上,从土地供给、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30个省市房地产总量差异,并针对全国和30个省市房地产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海云  周骏宇  金娟 《情报杂志》2004,23(6):31-32,35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总结了在当前信息量空前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大为提高的背景下 ,信息与一些传统的宏观经济变量 ,如总供给、总需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业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原因何在平衡与谐调,是任何一个城市,尤其是首都型特大综合城市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内在根据。因此,如何解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难题,便成为解决首都战略指向问题的首位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财政金融规划的性质与方法财政金融规划理论魁国际货币基金利用发展中国家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资料,通过特定的经济计量模型对国民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政府政策目标进行比较后,采用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消除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的理论(以下简称“规划”)。它的基本目标是要维持国内平衡与国外  相似文献   

6.
付廷胜 《科技风》2012,(7):256-258
“经济过热”与“经济过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的学者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一种形象概括和比喻,实质描述的是经济失衡现象:当一国宏观经济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买多卖少”)时便形象的称作“经济过热”;而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卖多买少”)时便称作“经济过冷”.当国家出现这些现象时(经济失衡),往往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和国家福利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并预防,对于克服这种“资源配置失灵”现象,最大化一国经济福利,保障国家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总结国内学者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对“经济过热”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其定义、表现及成因,利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对宏观经济形式判断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研究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是日前所有国家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西方国家经济的特点就是它的周期性,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四个阶段的周而复始。为减少经济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西方国家相继探索着建立经济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国宏观调控方式的选择及调控效果和成本李亚光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为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宏观调控方式,调控效果和调控成本也日益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宏观经...  相似文献   

9.
朱月凤  朱晓明 《预测》1998,17(1):30-33
江苏省“九五”经济分析与预测朱月凤刘伟良朱晓明张东良安宁(江苏省经济信息中心210013)(江苏省计经委)11996~1997年经济情况分析1.1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进一步改善。供给方面:1996、1997年两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谨慎把握宏观调控力度确保增长速度平稳回落──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三、四季度预测李国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100045)今年上半年,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率继续向调控目标靠拢,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趋于缓解,这无疑将促...  相似文献   

11.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误差修正机制,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依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在当前较低的利率水平和显著的流动性约束下,货币流动速度降低和非流通性持有增加,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缺乏价格膨胀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总需求的有效扩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政经理论中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述 ,社会资本顺利进行的条件即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必须按比例地进行生产 ,才能使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和实物得到补偿 ,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才能平衡 ,社会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而当前我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 ,市场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是大部分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总供给增长很快 ,但需求增长由于种种原因限制则显得相对不足 ,经济发展正由传统的“供给制约”转向“需求制约”,近二年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下 ,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 ,但企业仍面临着许多矛盾与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源于1929~1933年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也正是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打破了古典理论关于总供给决定产出和就业的合理性,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经济波动源于总需求的不足,并指出为什么经济有可能陷于产量损失和失业的困境。凯恩斯主义者关于总需求模型的建立在美国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市场上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代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准确地预测居民的货币收入和社会商品购买力,搞好社会商品可供量与购买力的平衡是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  相似文献   

15.
聂周荣  邓创诞 《预测》1993,12(2):31-35
1 现状与目标 199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治理整顿的任务基本完成,经济运行已经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全省建设加快,生产发展,市场购销转旺,物价平稳,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各行业发展比较协调,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稳定的经济环境,为广东省经济跃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从省统计局发布的《广东省统计局关于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的初步统计来看,1991年主要经济指标已大大超出其当年的计划数,有部分指标接近“八五”计划中的期末水平,那末,广东省国民经济目前的现状与“八五”计划中的期末目标之间究竟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农业依靠科技增长的思路与对策安晓宁,邓庆海目前,中国农业正处在历史性转变时期。面向21世纪,如何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有效解决农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已成为国人注目的热点问题。综合国内外经验分析,结论只有一个: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每年春节之际的"民工潮"引出的"民工荒"现象,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选取"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农民工供需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AD-AS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等工具分析解释了引起"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指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由于国家当前的投资过热引起总需求的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多,加之粮食涨价、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并未得到提高,农民工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出现"民工荒".而造成这种供需不平衡的不是中国劳动力自身的缺乏,而是农民工实际工资的降低,权益的损害,而这些也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分不开的,是由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首要内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有经济稳定目标、经济增长目标、宏观效益目标、生活水平目标等.  相似文献   

19.
经济进一步开放对宏观金融运行的影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三元悖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宏观经济调控内外目标的关系,归纳了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冲突与依存关系,从不同行为主体目标与能力的视角重新阐述了"不可能三角"理论.对一国而言,国际经济运行是一系列的事件,它涉及到本国政府、外国政府和国际资本三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我国而言,破解经济开放与宏观金融稳定困境,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协调联动逐步推进对外经济规则改革,其中制定动态综合平衡的对外经济活动规则是化解国际经济困境,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经济周期理论出发,认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几个阶段之一,提出对危机成因的理解。对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不只看其表现出来的形式,更进一步挖掘其经济学意义上的深层原因,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成因看起来也是复杂而多样的,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经济体自身的失衡引起的。对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失衡主要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能引起危机的经济失衡就是指生产的相对过剩,并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由预警金融危机的方法有待改进及对其成因的认识,提出预警金融危机的体系中应该有体现危机根本成因的反映生产过剩的指标,尤其存货投资这一指标是不应被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