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容易说出一篇稿件的大概意思,但是懒得更深地去分析它的语句,稿件的内在语便常常被我们忽略,这种忽略对于播音员来说,会给稿件的体现留下很多遗憾。内在语就是稿件文字语言所不便表露、不必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本质含义及语句关系。也就是说,内在语隐藏在表面文字的下面,它可能与文字语言同向,也可能与文字语言异向。因此,内在语是准确体现稿件思想的关键,是稿中人物感情的真正体现。另外,内在语  相似文献   

2.
徐惠 《今传媒》2016,(11):138-139
民生新闻的播报有别于联播体新闻播报,说好民生新闻有几个关键点:用好语气、重音、停连很重要.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叫重音.重音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较常用.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就是重音;停连,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与书面的标点符号有密切的联系.而播出的文字稿件中的标点符号是停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内在语呢?是指那些在播音语言中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朗诵艺术和戏剧表演中的"潜台词"或"潜语",实际上都是内在语。  相似文献   

4.
浅议新闻播音中的“内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辉 《今传媒》2012,(7):128-129
语句的本质,是结合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确定语句深层的内在含义。所谓语言链条,即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稿件文字句、段、层次构成了全篇整体。不能以就句论句的方式来确定内在语。而应当从主题思想、播出目的、语言环境和整体基调来分析内在语。正确认识、掌握内在语内部技巧。  相似文献   

5.
在播音创作中,应该充分挖掘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意思,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对于播音创作来说离不开内在语的运用。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在平庸中见神奇,于浅近中察深意,在语句的有尽之言中挖掘无尽的深意,是播音创作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6.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讯播音语言要自然.自然是指播音语言的口语化,驾驭文字,让它从口中出来,就如同说话一样,既自然又流畅.这一观点是针对播音实践中的着意雕饰、矫揉造做而言的。有人说,通讯播音语言就是要着意雕琢,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语言高雅和文彩。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一是言不达意:听到的不是说出来的有准确语义的话,而是把组成话的字、词、词组堆砌在一起,人们称它为“字话”.一是虚情假意,故做姿态,让人听了腻烦,甚至听后叫人起鸡皮疙瘩.为此,播通讯的语言要自然,要口语化,这“化”很重要,化与不化是表达成败  相似文献   

8.
本篇属于播音工作的外部技巧. 一、顿歇的概念在播音中,稿件各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或词组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长短不同,这都属于顿歇的范围,是有声语言表达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十四、听评播音水平 这里,先引用北京一家报纸刊登的批评广播的文章的一段话:“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一些优秀播音员的声音,如夏青、葛兰、方明、林如等,那些具有独特音质、风格、韵味的声音犹如响在人们的心上,有无限魅力。其实,这些优秀播音员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其音质,而且还在于其严肃性、准确性。他们的播音极少在字音上犯错误,更不会出笑话。如今却大不相同,不少的播音员也许素质不高,也许态度不够严谨,播音中常常犯一些读音错误,似乎很随便、很不在意,这明显地暴露出质量的低下。”这段话讲的是播音员的播音,即我国各广播电台传统的播音方式,我看评价是公道的,对现状的批评也是中肯的。  相似文献   

10.
荣斌 《声屏世界》2008,(8):49-51
播音主持是播音员主持人将无声文字恰当地“翻译”成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过程,借助语音、语法、词汇三元素,通过停连、节奏、重音、语气四大手段,以目光语、手势、形体、服饰等为辅助手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表达而言,严复先生当年讲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同样适合播音主持,“信、达、雅”应该也是播音主持表达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电台播音还是电视台播音,可以肯定地说,语言都是最重要的一环。一般人认为电台播音主要靠语言,而电视台的播音有许多辅助的条件,比如画面、人的图像,人的手势、服饰等等。但是,这些条件都是受到局限的,惟有语言是最直接传情达意的。电视播音员往往是半身图像,体态语言不能充分地表现,这种手段的单一,局限了播音员用手势、动作去体现自我的风格,局限了播音员语言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因此,当播音员拿到文字稿件时,必须经过专业处理,对文字进行再创造—即变为有声语言。我们对播音的定义就是:“把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一…  相似文献   

12.
芮辉 《今传媒》2016,(6):128-129
电视新闻播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体态语、服饰语和表情语等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通过电视媒介把新闻稿件表达传播出来的播音创作活动。播音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电视新闻播音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对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语言)“形之于声”的再创造。因此笔者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梳理,弄清电视新闻语言的类型与特点,从而为电视新闻播音创作实践提供启示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停连,就是停顿和连接。停顿和连接在播音语言表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从事播音工作的同志已不言而喻了。不过,在收音机和电视中播放的大量语言播音节目里,还存在着不少停连不当甚至停连错误的情况。这样的播音,往往概念模糊,意思含混,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因而破坏了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样的播音,很难从听觉上使听众保持整体识记,是播音员语言语流的“非理性”习惯所致。  相似文献   

14.
口语化是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这是由广播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当好一个播音员,就要讲究语言的口语化。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根据我的体会,在播音中改掉“八股腔”即人们常说的“播音控”,如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固定化、格式化,在语言的节奏,停顿、轻重、高低、长短和快慢上的固定的调式等等,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未,怎样的播音才算达到了口  相似文献   

15.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须成熟、语言功力须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有重大新闻、突发新闻、抢发新闻、同步新闻的紧要时刻,无论凌晨深夜,不论长稿乱搞,都要无条件地泰然处之并应付裕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新闻播音创作背后的艰难苦涩,都化作“先睹为快”“一吐为快”的创作喜悦,融入了铿锵有力的语句,但有多少人能解“个中滋味”?新闻播音从语言表达样式上看属…  相似文献   

16.
用心吐字 用爱归音——新闻播音中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艳 《新闻窗》2012,(3):101-102
新闻播音是把新闻稿件通过电台、电视台用有声语言传播出来,语句规整、庄重朴实、清晰明快、字正腔圆等。新闻播音应该有“情”,而且必须有“情”,没有“情”就无法表现出爱憎、表现是非,新闻播音也就失去了宣传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播音工作的实践,就新闻播音中的情感把握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新闻播音员的素质和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颂 《现代传播》2001,(3):74-76
广播电视播音创作,除了无稿播音之外,就是有稿播音了;所谓有稿播音,是指在话筒前、镜头前,根据文字稿件进行有声语言创作。这在大部分节目中,如新闻、评论、专题、解说、文艺等非现场即兴的节目里,特别是一些重大的节目中,都会长期存在。但是,目前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有稿播音相当轻视,甚至鄙视,认为它过时了,是没水平、没能力的表现。于是,拿起稿件来无精打采,有气无力,极大地削弱了有稿播音的生命活力。一 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就同时出现了有稿播音。难以想象,所有的节目中、所有播音过程都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说话都…  相似文献   

18.
刘浩宇  梦雪 《声屏世界》2006,(12):50-51
交际值是交际理论中的概念,播音属于应用语言学,而交际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总纲,所以本文以交际值为切入点,探讨当前广播电视播音的交际值。交际值的产生需要两个方面——传者的表达和受者的接受。传者的表达准确、生动进入审美层面且受者获得审美快感,这样交际值就高。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有声语言的运用——说与听。播音分为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两种,但不论有稿还是无稿,其有声语言必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因为有声语言越规范,交际面就越宽,交际值也就越高。播音中不合适的腔调损害交际值播音中的有稿播音顾名思义是有文字稿件为依托的有声语…  相似文献   

19.
播音业务讲座基础部分的稿子到这一篇就写完了。我写这些稿子的时候,主要考虑到初学者的需要,主观上想尽量浅显通俗。但读者是否认可,我实在没有把握。承蒙我的老师——北京广播学院张颂教授的慨然应允,在文章的好多地方,我引用或转述了他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谨向他表示真挚的谢意。在关于播音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谈完之后,我诚恳地希望听到读者的批评、建议以及不同观点的争论。这个讲座还要继续连载文体播音方面的文章,我很高兴地把接续的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章部副主任铁城同志介绍给朋友们。铁城同志是全国著名的播章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上也有相当的造诣,早已被同行和听众所熟知。相信朋友们会从他的文章中获取新的信息,得到启发,有良多的收益。谢谢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20.
张颂 《现代传播》2001,(2):87-88
众所周知,播音是一项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就有了播音这一重要环节。播音又分为有稿和无稿,以便从创作依据上,进一步考察创作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这似乎是十分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在无稿播音上进行思考呢?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仍有“播音怎么会有无稿”的质问,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深入阐述。一 人类的有声语言,自从有了文字,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保有着语言的原生状态,或只言片语,或出口成章;另一种是,由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成为经过字斟句酌的语言新生状态,或目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