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完全垄断教育,学校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入了市场经济。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市场力量被引入到教育领域,确定了学校的法入地位。高校法人地位的确定,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我国的高校分为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公立高校法人的性质及公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和落实办学自主权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私立高等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经费紧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概述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美国私立高校多元化的办学经费来源,与我国的私立高校做了简单比较,从中得出供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筹资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私立大学的创立能充分发挥私人企业和团体的办学积极性,同时又能使中央政府腾出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那些急需的教学和科研项目。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都十分注重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截止1991年初,美国私立高校的比重为55.2%,日本为  相似文献   

4.
大同大学是民国时期上海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尤以理工著称,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美誉。另一方面,立达学社——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团体——创办与维持大同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同可谓“爱国办学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吴总建 《软科学》2002,16(1):93-95
本文提出了“一主多元”办学模式,即是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发展国家投资办学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公民、社会团体及国外教育机构兴办高等教育事业,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此,需要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支持。  相似文献   

6.
公立大学有优势,但是民办大学更有制度性的优势。本文考察了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经验,从经费筹集、管理体制、课程设置、办学自主权以及学生管理各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民办大学进行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弊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但大学办学理念的逐渐丧失、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科层制的理性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大学内部管理的主要弊端,严重影响了大学内部的改革,树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者之间的关系、转变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破除“官本位”意识是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捐赠作为高校一条重要的筹资渠道,日益为我国高校重视,谋求各类社会捐赠,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力量,已成为高校的共识。区别于其他社会捐赠,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有着不同的诱发因素,通过分析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背后的社会动机,从而更好地把握捐赠者的本质意愿,将有效地推进高校的筹资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校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尖端科技人才,由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中国科学院对学校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集中全院的师资力量和科研优势参与和支持办学。学校在创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义指出我国大学R&D人员数量、职务发明专利数和重大科技成果数已超过研发机构,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学将成为我国公共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重点已从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转向知泌产权激励制度建没,但大学技术转移缺乏专业化服务,发展缓慢。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办学是“以服务为宗旨”,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其社会服务形式要突出它的特殊性。本文通过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的切身经历,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多功能涉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一股“大学社会责任”正在全球蔓延开。日本“地方知识基地推动计划”、欧盟大学社会责任计划(EU-USR)、“伊拉斯莫斯计划”、英国“教学卓越架构”等都在鼓励大学落实社会责任,这些计划和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4,(3):F0002-F0002
2014年6月5日,由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举办的“2014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主题,来自相关刘法机构、行政部门,企事业箪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科教文汇》2009,(14):3-3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与办学机制的一次大胆改革创新。独立学院的产生、发展不仅快速扩大了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缓解了高等本科教育供需矛盾,也是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有办学热情的社会办学力量的有机结合,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为社会提升了人力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私立大学是世界大学之林中璀璨的明珠,特别是常青藤联盟学校自创立以来的300多年中创造了非凡的办学成就,在美国大学发展史上,私立大学在董事会领导下,"无论是哈佛实施的双院制管理还是耶鲁及其他院校实施的单院制管理,一个根本性的特征在于由校外人士掌握学院的管理权。这一由‘世俗人士’掌握学院管理权的制度,保证了殖民地学院对社会实际需要的关注,拉近了学院与社会的距离"。实际上,董事会是经济领域中企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开放能力及影响力指数,是指导我国高校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构建科学、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评估机制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依据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特征,从国际开放能力及国际影响力维度构建评价指数,设置了科研对外引领力、办学对外开放力和国际社会引导力3个一级指标;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社会引领力、教学影响力、教师影响力、学生影响力、国际传播与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共8个二级指标;CNCI、高被引论文百分比、H指数、国际教学与科研平台数等21个三级指标。在权重确定方法上,使用主观赋权的网络分析法ANP与客观赋权的CRITIC赋权法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国际开放能力及影响力指数。结合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的公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获得我国高校国际开放能力及影响力排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36所高校一级指标得分分布呈现“反J型”分布,表明我国顶尖高校带动力强但数量较少,大部分研究型高校国际化进程与路径相似,并从科研对外引领力、办学对外开放力和国际社会引导力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是专指由国有普通本科高校举办的,利用其国有普通本科高校在多年办学中积淀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声誉、师资、校园、设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等),利用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采取民办高校的办学运作机制,独立于母体高校自主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二级学院是国有与民办相结合的产物,是公立高校结合社会优势资源构成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黄灼 《科技风》2022,(4):48-50
我国为了能够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落实,颁布了"双高计划"政策,"双高计划"与社会需求进行了有效结合,开展办学活动,对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特点的办学定位进行了明确,并且赋予了高校自主权,高校可以结合社会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双高计划"的实施能够将力量进行有效聚集,...  相似文献   

19.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普及,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素质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和高地,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7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与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举办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专题学术研讨会,就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通过总结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提出加大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大力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