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助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2.
芳草 《家庭教育》2007,(11S):11-11
陕西省西安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11岁,上小学。小时候,奶奶带他,很宠。小学二年级时,儿子回到我们父母身边。可是发现他有许多不好的习惯,不爱学习,不听话.在学校不守纪律,在家作业拖拉……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开始严厉管教。没做完作业,不准他出去玩;成绩退步,不听话,要惩罚。这样一来,儿子怕我。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怎样使儿子不怕我又听我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儿子的班主任生病住院了,我问他:“老师稿了,你们同学有没有哭啊?你们有没有去医院看看老师呢?”儿子很冷淡地说:“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去,我是不想去的,我只知道现在的代课老师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5.
儿子的创意     
儿子的创意毕淑敏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他很郑重...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眼泪     
我不是不爱你.我一定要你的未来好 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但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重。  相似文献   

7.
个案:我儿子上高三,喜欢同班一名女生两年了,可这名女生对他爱答不理的。我和儿子的同学都劝他放弃,儿子也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好,但又觉得“很爱她”,怎么也放不下,甚至因为这个无心学习,成绩下降。请问,我该怎么帮助他?  相似文献   

8.
说句实话,我儿子长得不漂亮,但周围的人非常喜欢他,认为他很完美。然而我心里很困惑,我担心他是个问题孩子。去年暑假的第二天,孩子在县城的姑姑打来电话,让我把孩子送去住几天。孩子听后,兴高采烈,让我赶紧收拾儿子一听这话,一拍大腿,“腾”地站起:“不就让我自己坐车嘛,没什么了不起,死都不在乎,还怕坐车!”真是,英雄上刑场的气魄都拿出来了。我送儿子上了车。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一件往事。有一次我带他坐车,在我们前面的一位老奶奶拿两只桃子给他,推辞不掉,他便接在手里,然后放进提包。等我们下车以后,他打开提包拿…  相似文献   

9.
尝试与儿子交朋友,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意地追求一种生活的时尚,而是内心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渴望。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丝毫没有这种想法,觉得儿子是我的至爱,每天只要见到他欢笑的容颜就心满意足了,无须交朋友。高兴了,我可以把他抱在怀里,尽情地挥洒我那激情如火般的父爱;心烦了,我可以远远地站在一旁,对他的喜怒哀乐视而不见。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与他是亲还是疏。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自己过去的想法很自私。在潜意识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根本没有把儿子放到与自己平…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父母根据自己的“美好想法”安排孩子的活动,结果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也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孩子角色认知的偏差。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对没有上过大学的夫妻,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儿子有个性,也很聪明,但是他不用心读书。母亲对“不务正业”的孩子失望之极,痛苦之极。在母亲的眼里儿子“不可救药”,而儿子却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这个“冷战”的家庭中,母子俩和我的谈话颇令人深思。母亲说:“儿子正…  相似文献   

11.
儿子才8岁,8岁的孩子有没有“面子”?我发现有。儿子的同学敲门邀他出去踢球玩,他妈妈怕天热、太阳晒,就代为回答道:“我们家右右正在读书,你们去玩吧。”同学走了之后,本来在书房打电脑游戏如痴如醉的儿子关了电脑,一人走进房间,关起门不出来。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推门进去,他还躺在床上生闷气不理睬我们。感到内疚的妻子忙向他道歉,说不知道他那么喜欢踢足球。儿子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他说:“我不喜欢踢球,也不想出门,我只是不喜欢你们不让我说话,让我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  相似文献   

12.
一、指读故事我的儿子常问从小喜欢看书,在他一岁多时,我便给他订了份《婴儿画报》,画报上鲜艳的图画、简单有趣的故事,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每次给他讲故事时,我都有意识地指着书上醒目的汉字,儿子听得很认真。后来儿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便经常讲给我们听,我同样要求他指着字讲,儿子很乐意。慢慢地,指读故事成了习惯。两岁左右时,他已能指读(其实是背诵)大量儿歌、故事,别人看了都惊讶地说:“认识这么多字啦。”我不禁暗笑,其实他并不识字,指读的速度也常常与口述不相吻合。然而不久,我发现儿子的确认识了许多汉字。果真是…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语文期中检测考了80分,我鼓励他:儿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要仔细,争取下次考个满分。到时候,爸爸奖励你吃“肯得基”。儿子却说道:“我才不稀罕呢!”儿子班上竞选班干部时,我鼓励他去竞选班长。儿子说:“我才不想当班长呢!”儿子的这种“不稀罕,不想”的想法,并不是个案——很多孩子的“人生观”跟...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研究》2010,(1):49-50
孩子今年10岁了,在班上学习中等。他似乎也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努力学习,总跟我说:“妈妈,我觉得开心最重要。”我承认儿子的想法对,但是我不希望他因为这种想法而失去本应该属于他的好成绩。毕竟,在学习上落后将会让他不快乐。可我怎样和他谈呢?  相似文献   

15.
儿子穿鞋记     
儿子已经四岁了。星期天午睡起床时,他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妈妈,老师说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我要自己穿鞋子,好吗?”我一听乐坏了,平时儿子很懒惰,而且什么事都依赖我们,总是要我们为他“服务”。我连忙鼓励他:“宝宝要自己穿鞋子,真棒!  相似文献   

16.
儿子自从懂事以后,小脑袋里的奇怪想法总是层出不穷,有时候搞得我们晕头转向。我给他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人的启发是做事不要骄傲,可儿子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是小兔子为了帮助小乌龟建立自信,故意让小乌龟赢得比赛,它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我给他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18.
我家儿子长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惹人喜爱。许多朋友见了都要和他逗着玩,朋友故意向他索要食物时,我家儿子总是什么人都给,朋友们都夸我家儿子真大方。许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便向朋友们道出了我的教子方式:我常做馋嘴妈妈。我在孩子幼小时就主动向儿子索要他手中的食物,当儿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还不灵巧地把食物递给我吃时,我就一个劲地夸宝宝,我也会递给宝宝我的食物,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和我分享他的食物。有时在我不经意时,儿子也会递上他的食物,有时还固执地非要我们吃不可,常常逗得我们一家哈哈大笑,而我,…  相似文献   

19.
车五乙 《青少年日记》2006,(8):F0003-F0003
我儿子已经八岁了,可是却整天只知道玩。为此,我很头疼。他数字还好,语却一塌糊涂。那天我语重心长地说他:“小风,你怎么语就考了60分啊!咋回事啊?”他不但不悔,还反击我说:“我们语老师特没劲,章也没趣。都考了60分了,及格了。”  相似文献   

20.
写张条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看,我这记性,怎么就忘了。”还有一些孩子,老师查他们作业时,他们有时也会说我忘了。”我想,如果大家都养成写张条的习惯,备忘一下不是很好吗?一日,正和儿子玩得起劲的小伙伴被他的母亲带走了。儿子一下子好像变得很孤单了,非让我带他回学校看“奥特曼”。我说:“行,明天妈妈一定带你去看。”“好。那你要说话算数,我们拉钩。”说着,儿子伸出了小拇指,我也伸出小拇指与儿子拉钩。儿子紧接着又说:“妈妈,别忙走,还要写张条。”“写张条?干啥?”我头次听儿子讲这话,感到很奇怪。“就写你明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