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耿冬飞 《求学》2009,(1):35-36
如果你有体育的天赋,文化课成绩又不错,那么快来参加由全国235所普通高校举办的体育特长生(即高水平运动员)招募会吧。这些有资格招录体育特长生的高校可多是国家级、省级重点高校呢,有着相关运动项目的全国地位。只要通过测试,拿到高校体育特长生的认证,你就町以在高招中获得最少20分的降分录取分数优惠,并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探索如何提高我省高校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目标着手,进而研究如何有效地实现目标。其目的在于寻求高校运动员招生及管理的新途径,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培养运动成绩与文化学习全面发展的"双优"人才。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0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的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共93人进行调查研究,研友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认知风格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运动员的认知风格与所从事的项目、竞技水平的关系,从而为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个体差异较大;在性别、文化程度、运动等级、训练年限等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运动项目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如何办好高水平运动队,怎样才能使高水平运动员既不耽误文化学习,又能提高运动成绩,这一矛盾眼下尚未解决好.探析高水平运动队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旨在进一步认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使教学管理更加细致、全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高校田径教练员的职称水平和学习水平偏低,对运动员进步幅度和运动成绩的快速提升不利;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过短,学训矛盾仍然存在;沈阳市高校高水平训练队,训练情况基本合理,科学指导训练不足;学校领导对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视程度较高,训练的目的有所偏差。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更好地推动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数量逐年增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后勤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业保障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高校培养的新型人才,如果没有掌握一门扎实的文化专业技能,而仅靠运动技能毕业后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因此,注重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非常关键,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是相当好的。本文就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等方面来研究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方法,通过科学、有效地对运动员的身体速度、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和协调进行训练,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对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很有影响的、也是很有用的训练手段。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一定是很好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方面,不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旨在完善我国竞赛、训练体制,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有较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高校自己的运动员.但目前有相当多的高校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顾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采用其它手段,用虚假的成绩来获得短期效应,从而忽视了对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改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高校自己的优势,加大生源基地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才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对运动员及教练员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江苏省11所高校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力求探寻出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提出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应采取的对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其科学训练管理的新路,为迅速提高运动成绩,进一步办好高水平运动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水平运动员幸福感现状,作者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6所高校的216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水平运动员幸福感处于较好水平,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普遍偏高;高水平运动员的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来源地、运动年限、运动级别、运动项目等因素上呈现显著差异。独生子女运动员比非独生子女运动员拥有更高的幸福感,来自城镇的运动员幸福感高于来自农村的幸福感,运动年限较长的运动员拥有更高的幸福感;运动级别越高,运动员幸福感水平越高;网球、足球、篮球、排球及健美操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幸福感,毽球运动员幸福感程度最低;不同性别和学业状况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高水平运动员幸福感状况良好。关注高水平运动员的幸福感,关系到运动员的素质发展和体育竞技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农村的“社区记忆”在逐渐涣散、消失,使得农村社区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本文提出“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引导农民就地市民化、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自觉”四条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期能为社区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2.
布迪厄的著作涉及很多的领域,而且其在这些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目前国内对布迪厄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其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对其美学思想进行集中研究的著作和文章都还比较少,但是美学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中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区隔——一种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作为布迪厄美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探究布迪厄美学思想的重要切入点,但是其至今还没有被翻译成中译本,目前国内对其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相对来说也还比较少,且不够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兰宁 《辽宁高职学报》2013,(11):47-48,54
在高职版式设计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好版式设计,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审美方法。运用“三度空间”的审美规律的设计理念,多探讨,多积累,勇于创新,让我们把平面上的“三度空间”设计得更为丰富多彩,让人们阅读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革命、建设和改革,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部奋斗历程的概括。"革命"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是伴随着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而日渐清晰与成熟的。"建设"一般视为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前这30年间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主题,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都是在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力量基础上不断推进的。"改革"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3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与主题,党的群众路线内涵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之"群众"也由抽象日益具体化,党群关系已经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根本考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将"群众"作为所有行动的基本依据和考量标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所领导的人民事业在深度融合、共生互动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兴"是文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范畴,孔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兴"进行理论建树的人。他提出了著名的"兴于诗"和"兴观群怨"说。他认为"兴"就是起情,读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和仁心与诗歌中的情感和仁心互相碰撞、激荡,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孔子所言之"兴"的美学思想是:情理统一、尽善尽美。他对"兴"的阐释及其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春秋美女夏姬因其特别的人生遭际在诸多文本中一直被冠以“淫妇”之名。但去除后世小说的附会,当我们从《诗经》《左传》这些可信的文本去寻找这一生命角色的存在与演绎时,就会发现夏姬的“被命名”缺少足够的事实基础,而是来源于男权根深蒂固的暴力视角。也就是说,夏姬在她与众多男性关系中的行为主动性丝毫不可见,但几乎所有关于夏姬的叙事都基于男权立场不肯承认她的被动与无奈。即使是同为女性的叔向之母对她的评价也是标准的男权代言,缺乏应有的同性之爱。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型"素质,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要提高高职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各项工作、深入行业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培训、参加技能比赛等途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高,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对称呼语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交际参与者之间的“权势”与“等同”关系,而且也是“表敬准则”与“示近准则”竞争与互动的结果。称呼语序列在常态下顺应交际双方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是“表敬---示近”过程的正应用;而当称呼语序列违背了交际双方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时,是称呼语“称呼转换”语用功能的体现,是“表敬---示近”过程的逆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笔下的很多故事都是关于“欲望”的主题,故事情节的展开也与“欲望”的被压抑有着莫大的关联性。本文通过作者笔下的“欲望”描写出发,探究“欲望”主题沉沦的前后期表现,从揭示沉沦与救赎的矛盾形成原因,从而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