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的注视     
正阳光下,它很大,它的石壁,它的褶皱,它的沟壑,它的覆盖着易碎的泥土的缓坡,它的雪崩似的滚滚尘埃。它在光的中心,它像盐像玻璃一样闪亮,它岿然不动,独立于高空之中。它身上一切都是那么坚硬,那么真实。人们可以谈论它,讲述它的故事,探索它的起源,说说住在它上面的人。人们可以计算它的体积,研究它的构成,它的演变。然而这一切又能如何呢?它还是它,不动,不听,不应。人们可以在它身上取一小块石头,带往很远的地方,几千公里吧,或者扔进大海。之后,山依然如故。山是持久的,强大的,它的基石扎根在大地深处,随着人的远离,它始终赫然立于地平线上,继而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美,是徜徉山水,沐浴四季风光,感受春日的和风,夏日的凉阴,秋日的落霞,冬日的暖阳;有一种美,是畅游书海,领略异域风情,一览撒哈拉沙漠的浩瀚,黄土高原的空旷,伦敦大都市的繁华,俄罗斯苹果园的宁静。有一种美,是放飞心灵,洗尽世俗铅华,享受诗人的浪漫,文人的豁达,哲人的思辨,智者的从容。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使人难得闲  相似文献   

3.
邻居家的小亮,初中毕业没多久,就开始了打工生涯.那天,我在一家网吧门口碰到他,原本那样一个清秀的小男孩,如今把头发染成了金黄色,烫了很夸张的发型.围在他身边的几个男孩,也都叼着香烟,戴着耳环,穿磨破了很多洞的牛仔裤,在女生面前极力摆酷. 小亮偶一回头,目光和我相遇,立刻涨红着脸,叫了声“阿姨”.那一刻的他,刹那间还原了纯真的面目.这些大人眼里所谓的“坏孩子”,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为了向世界宣告他们的成长,于是夸张,于是另类,我在心里感叹着,也原谅着,因为,谁的青春不曾叛逆呢?  相似文献   

4.
春天的颜色     
正春悄悄地来了,你知道春天的颜色吗?阳台上,红红的郁金香开了,火红火红的,啊,春天是红色的。果园里,梨花开了,雪白雪白的,啊,春天是白色的。田野里,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啊,春天是金色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哲学     
<正>在偏远的乡下,随便的一块地里,拔起一根葱,或者挖出一棵荠菜,不用洗,简单收拾一下,就可放在嘴里生吃掉。是的,上面什么也没有。除了一些干透的雨渍,一些风的印痕,一些阳光的温度,最多,有一只不合时宜的虫子。但,都是香的。雨渍是香的,风是香的,阳光是香的,虫子的不合时宜也是香的。那是一种干净的香。偏远的乡村,靠天吃饭,坏的东西是进不来的。包括,那些坏掉了的良心。有一个人跋山涉水,在村子里,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他来赎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说了不该说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对于人的排泄问题,其实很看重,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村的人,一粪一溺,都浪费不得,要肥自家的田。因此,无论马桶也罢,厕所也罢,总而言之最后都要沤了肥田,所谓肥水不落外人田,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出门来不及回家方便,粪便掉在别人家地里,无论如何都会有点懊悔,特别敬业的,往往会找个家什捧回来。南方大一点的集镇,也有人建公厕,这种公厕,跟公益无关,属于私人的赢利事业,用来专门收集赶集人的粪便,然后卖给农民。当然,对于赶集的农民,一般都指望不上,但是对于那些走街串巷的艺人、手艺人和商人,却也是个便利。一些坐商,在买卖商品之余,卖点白拣的粪便,也是小补。  相似文献   

7.
一路走去     
携一身久坐斗室的疲惫,他,走了出去,从喧嚣的城市,朝着黄昏中的原野走了出去,仿佛一只快乐的小鸟逃出牢笼。空气,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就像雨水洗过,洗过的森林。春泥散发出迷人的体味。植物吐纳出可人的馨香。农家屋顶炊烟袅袅,像一个扭着腰肢走秀的模特。田间小路,劳作一天归家的形影匆匆。屋檐下,夜归的燕子展翅,划出丽影。一路走去,风景,越来越美。一幅偌大的画卷,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画卷,徐徐,在他面前,打开,展开,铺开。他,是幸运的,他破卷而入。美丽的风景让他疲惫渐消。脚步轻快,他踏歌而去。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教室,不喜欢学校的不少。学生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生气,没有灵气,没有趣味,像枯萎的花朵,像生锈的铁钉。可怜的母语,可怜的语文,可怜的阅读,可怜的作文,可怜的孩子们。我们知道,孩子们没有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孩子们看来,在教室里读书,老师的语言也是干巴巴的,老师不是缺乏热情,老师不是缺乏多媒体的技术,老师缺乏的是自由的心灵,准确地说,老  相似文献   

9.
故都的秋     
郁达夫 《高中生》2012,(34):18-19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  相似文献   

10.
我心美丽     
秋日的午后,邀上好友,咖啡馆小憩,惬意,悠闲。喜欢这里的感觉。一幢欧式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之间,远远望去,古朴,幽雅。咖啡宣传牌,是用粉笔写的,有种怀旧的老上海的味道。几株绿萝顺着洁白的墙壁悠然垂下,静静地,好像在诉说着它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窗外不远处,是一棵高大的古  相似文献   

11.
盛唐著名田园诗人储光羲以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田园诗驰名于诗坛。储光羲在写作风格、写作形式等方面都有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吸收,并有创新处,形成了其田园诗真朴自然、淡远淳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河清的诗歌可分为四种类型:政治抒情诗、民族风情诗、个人感受诗和北海旅游诗。他的政治抒情诗深受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民族风情诗反映了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内容,在诗体上也借鉴了广西山歌的形式;个人感受诗沿袭了中国诗歌诗言志的传统,注重哲理的阐发;北海旅游诗则努力通过诗歌这种形式为北海旅游事业服务。他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对北海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代注家对《橘颂》写作时间众说纷纭。根据本诗流露的思想内容与四言句式为主、一物比兴到底的艺术形式,综合考证史籍资料和专人论著,可以初步判断《橘颂》大概作于楚怀王十二年、屈原任左徒初造宪令时期。  相似文献   

14.
"吟叹曲"是汉乐府的一个歌诗类别,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与艺术风格。曹魏以降,随着"相和诸调歌诗"的兴起,部分吟叹曲辞被分化、融入到"楚调曲"当中,成为相和诸调曲之一。其余仍然保留独立演奏形态的吟叹曲辞在宫廷乐部中的地位日有所降,古曲曲辞逐渐散亡。后世文人以吟、叹为题的乐府诗创作,深受汉魏两晋时期"吟叹曲"曲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雨四季这类自然意象的描绘,使其诗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不幸的遭际却让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王士稹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以其飞扬灵动、神秘怪诞和抽象构成的审美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基于楚国的自然宗教特征,楚漆器艺术中自然形象与审美意义的联系通过象征的方式而产生。根据黑格尔艺术象征观点,艺术中形象与意义是统一与对立的辩证动态过程,由此而产生了象征、古典与浪漫的艺术类型划分,中国楚漆器艺术就属于象征艺术中的典型。黑格尔针对东方艺术提出的艺术象征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中感性形象与普遍意义的具体表现和内在联系。其中,神秘、怪诞的自然意象的拼凑与组合都是楚人基于幻想的审美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8.
传是先秦西汉一种泛论大意为主的注解形式。韵体传是韵文注解,大量存在于《易传》、《尔雅》、《文子》、《韩非子》、《楚辞章句》等著作中,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功能。汉代拟骚诗实为韵体传文。汉统治者以利禄扶持楚辞解读的举措促成拟骚诗的兴盛,而拟骚诗也影响着之后的楚辞解读。  相似文献   

19.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它是南北文学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高不开楚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楚地的风土人情,更离不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现就《离骚》谈谈“骚体诗”的来源和创造。  相似文献   

20.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