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大人们眼里,孩子们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不知怎么越来越不顺眼起来,“小太阳”、“小皇帝”、“小霸王”等头衔不容置辩地加到孩子们的头上,有的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似乎再不对孩子们管束严点,我们的孩子们真的会变成“垮”了的一代。  相似文献   

2.
救救孩子     
“明天老师开会,不上课了。”“哇——塞!”我刚一宣布,孩子们齐声欢呼起来。听到这发自内心的欢呼,我感到莫名的悲哀——孩子们在“哇塞”什么?现在,我明白了:孩子们在“哇塞”自己得到了久违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张老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一齐拥到张雪丰跟前。“什么小毛毛,给我看看。”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去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张雪丰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来是一颗蒲公英种子。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面包服里的小毛毛。”“天上飘下的棉花。”“鸽子身上的羽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张雪丰说:“我看它像一把小伞。”“它是白色的。”“对,小朋友说得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白色绒毛组成,每一缕绒毛下附有一粒种子…  相似文献   

4.
胡瑶 《早期教育》2005,(7):35-35
这些“蒙娜丽莎”是孩子们在欣赏了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后的即兴创作。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面大镜子,孩子们看过原作后,对着镜子想象,模仿蒙娜丽莎微笑的神态和动作,然后画了出来。因此从这些“蒙娜丽莎”身上,不仅能看到神秘,端庄、矜持的经典微笑,还隐约能看到孩子们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秋收     
王宝莲 《早期教育》2002,(10):29-29
午饭过后,孩子们在园内自由玩耍。突然,有个小朋友喊道:“看,树上的石榴笑了。”其他幼儿纷纷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我就下几个石榴,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分享起来,边吃边议论:“秋天,有很多东西都成熟了。”“我昨天还吃地瓜了呢。”……我随口问道:“谁挖过地瓜?”孩子们一个个摇头。有个小朋友更是瞪大了眼睛吃惊地问:“老师,地瓜是挖出来的吗?”面对孩子们的疑问,我发出了倡议:“明天,咱们挖地瓜去。”孩子们都欢呼起来。  相似文献   

6.
“六一”快到来了,节日期间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呢?据笔者所在学校一位班主任统计,去年节日期间,她所任教班的学生人均消费超过160元,个别孩子超过800元,大把大把花钱已成为当今孩子们过节的标志。难道“六一”仅仅是孩子们吃喝玩乐的“消费节”?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节日里我们该拿点什么“奉献”给孩子们呢?对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7.
爱自己     
流沙 《中学教育》2006,(9):59-60
外籍教师凯丽来自加拿大,上个月刚到学校担任英语教师。有一天,凯丽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英语作,题目是“你爱谁?” 孩子们的答案几乎全部一样: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觉得不可思议。凯丽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说:“难道你们只爱爸爸妈妈和祖国吗?”孩子们说:“还有老师,还有学校,还有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8.
过了“五一节”,晨间散步的时候,我和孩子们又来到我们经常观察的枇杷树下。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枇杷都黄了,大家围拢过来往树上看,“哇,好多枇杷哟!”“看,那颗好大好黄!”“这边的枇杷要黄一些,那边的要青一些。”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这时,李涛说:“我吃过枇杷,可好吃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在假期安全、健康上网,各地学校纷纷开设“绿色网吧”。然而今年暑假,记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采访了解到,孩子们对学校开设的“绿色网吧”兴趣索然,而城市大街小巷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性网吧却使孩子们“扎堆儿”。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0.
何捷 《教育文汇》2006,(11):49-4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溜溜球就像旋风一样刮进了校园,一时间,无论上学、放学、课间活动,每个孩子手中都飞舞着一个小球。“飞旋陀螺”、“魔术手套”、“地球环绕”……这些招数连同“风火轮”、“金龙银凤“、“冲击波”、“火力银电”这些经过电视节目包装宣传的名牌溜溜球,让孩子们爱得着了魔。就在许多同行向孩子们发出“禁止令”的时候,我却决定向孩子们学习如何玩溜溜球。  相似文献   

11.
活动背景一天午饭后,小朋友们照例到动物角去喂小兔子,突然,孩子们惊呼起来:“壁虎!壁虎!”顺着他们视线,只见一只壁虎正静静地吸附在墙角边。我立即示意孩子们静下来:“看看壁虎是什么样的?在干么?”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屏住呼吸,观察了一会儿就叽叽喳喳地嚷起来:“壁虎有四条腿。”“壁虎有一条巴。”婉婷小朋友还不解地自语:“壁虎为什么在墙壁上不掉下来呢?”这时壁虎大概受了惊吓,“哧溜”一就溜走了。“哦……”孩子们失望地叫了起来。面对孩子们如此浓厚的兴趣,我参与的热情也高涨起来。应该说农村的孩子对于“壁虎”…  相似文献   

12.
画脸     
孩子们对美术课特别感兴趣,我一进门就被围住了:“今天画什么 ?”我不作回答,而是让他们到黑板上随意画一些小朋友的脸。孩子们兴致很高,都挤着上前画。上课铃响了,黑板上已画满了圆溜溜的脑袋。  我首先鼓励大家:“刚才同学们画了许多小朋友的脸,瞧,表情还特别有趣 !”  孩子们很高兴。  “可是小朋友的脸是不是都长得这么圆 ?”  “不是。”孩子们摇摇头。  “那么我们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脸是什么样子的 ?”  孩子们对着带来的镜子仔细地看了起来。我抓紧时间在黑板上贴了几张脸型示意图。 (如图 ) “请大家看…  相似文献   

13.
在一间铺满花布的灿烂的房子里,年轻的妇幼中心的阿姨正在向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述“妈妈的子宫”。孩子们席地而坐,坐在花布上的孩子和他们倾听的神情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情。“妈妈的子宫”被画在一张硕大的白纸上(还同时画有卵巢),呈粉红色,白纸用支架撑展着,挂在孩子们的正前方。阿姨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这是喇叭花!”孩子们嬉笑着,东倒西歪,奶声拖的很长。阿姨纠正:“这是妈妈的子宫。你们回答的很好,它长得像一朵喇叭花。你们知道子宫是做什么的吗?”“不知道”“它是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睡觉…  相似文献   

14.
刘平 《今日教育》2006,(3):29-29
一天,我和孩子们玩传统的游戏“老鹰捉小鸡 ”。孩子们对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当“老鹰”的生龙活虎,想把小鸡当成自己的囊中之物,当“鸡妈妈”的尽心尽职,保护好自己的小鸡;  相似文献   

15.
捉泥鳅     
张立 《学前教育》2006,(2):54-55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下岗     
“不好,都快 5点了。”霞一骨碌爬起来,飞快地往身上套衣服。   “干啥 ?”丈夫惊奇地问。“今天我早班。”“别忙活了,你不是已经下岗了吗 ?”   下岗 ?霞反映了过来,是啊,我已经下岗了,她颓废地重又躺回到了床上。   两串清亮清亮的泪涌出眼眶,从脸颊上缓缓落下。   从今天开始,再也不用站在凛冽的寒风里迎孩子们入园,在晚霞里送孩子们离去了;再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哄孩子们睡觉,耐心地为那些小不点喂饭、系鞋带,纠正不良习惯了;再也听不见“老师好”那甜甜的童音了;再也感受不到孩子们的依恋和热爱了。总之,和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杨万萍 《教育导刊》2004,(4X):40-45
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的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这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的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这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新书     
《广东第二课堂》2023,(3):28-31+42
<正>《写给孩子的书信课》作者:广东教育杂志社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本书系第一届广东省中小学寒假书信活动学生组的指导用书,由广东教育杂志社组织编写。《写给孩子的书信课》由“书信人文历史课”“书信写作提高课”“书信名篇赏析课”和“孩子们的书信”四大部分组成。其中“书信名篇赏析课”包括“典籍里的书信”“民国书信”和“红色家书”三个部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编者精心选取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书信名篇,希望孩子们可以从先贤的书信作品中汲取精神和文化的养分。“孩子们的书信”是原广东省中小学书信活动的“师兄师姐”的佳作,还配有名师对孩子们书信作品的点评。  相似文献   

20.
蒋蓓 《顽皮娃娃》2006,(6):I0001-I0006
观察背景 进入中班以来,小朋友生日时的“分享会”成了孩子们期盼的活动。维维小朋友生日当天,维维妈妈不但带来了大蛋糕,而且为每个孩子准备了美味的巧克力。漂亮的大蛋糕和巧克力马上吸引了孩子们:“哇,好漂亮的蛋糕呀!”“上面还有小白兔呢!”“我想吃那颗红樱桃”……孩子们还纷纷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