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上海市闵行区浦江一中的费一帆看来,读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探究世界的方法。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他,把阅读的触角伸向了各个学科,建立了偏理论、重思考的理性思维和"刺猬型"的阅读结构。小学时,费一帆的阅读多偏向于名著。他很喜欢那些剧情跌宕起伏,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的书籍,比如《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尤其是《水浒传》,书中108位好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行侠仗义、聚义梁山,读之使人热血沸腾。这本书他读了不下10遍,有空了就会翻出来读一读,虽然纸张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有些破旧,但他依旧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
08年第3期《山花》“头条自荐”推出麦家的短篇小说《陆小依》。麦家近些年以《解密》、“暗算》与《风声》等可读性较强的长篇小说迅速走红,自然使读者对他的小说保持某种定向期待。但这篇《陆小依》却并不“好看”,可复述的故事也十分简单:陆小依因为去接从美国回来的大哥而在车站丢失儿子安安。或许作者的重心并非在于讲故事,而在挖掘呈现一个女人的精神状况——但陆小依这个形象却又如此单薄、暧昧不明。并不高明的议论与无关紧要的细节铺陈导致讲述节奏的失控,而引入“我”曾迷恋口语诗等“旁逸斜出”的段落,更使得小说有些“四不像”,整体感塌陷。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三字经》的“毒性”有那么大吗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渎、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向记者介绍本次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的建议,他对我国目前国学教育“虚火过旺”的现象提出看法。(据《武汉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4.
9月6日,编剧刘毅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相似文献   

5.
“胡屠户”虽是个杀猪的角色,但其知名度甚高。初中传统课《范进中举》,更是把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铭刻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他一直被称为“市侩”的典型——老师都这样说,《初中语课本第五册》(91年版)中该课的“自读提示”、《第五册语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教案第五册》也几乎异口同声地把他叫做“市侩”。最近,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与人性密切相关,但传统小说在人性的书写上更多关注集体的“积极性”“健康性”“崇高性”,以致大量作品的主旨仅仅停留在庸俗社会学层面上,停留在人的现实性状态上,比如《李自成》之类所谓的“史诤陛”作品;另一方面即使有些作品看似触及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困顿,但这种困顿只是源于人物与社会之间的抵牾,是一种外在于生命的痛苦,是生活性的,不是存在性的,并不具备生命内在的原创性,像《沉重的翅膀》《钟鼓楼》等。  相似文献   

7.
在我看来,有些学者强调儿童读经的理由未必经得起推敲。比如郭齐家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既然西方人从小诵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诵念《古兰经》,我们中华民族有那么多的文化经典,为什么不培养少儿诵读呢?”(《小学语文》2009年第9期)这里的逻辑是值得推敲的。西方人读《圣经》与中国人读《孝经》(力倡儿童读经的当代学者蒋庆曾出版系列读本,他将《孝经》列为第一。另有学者认为《孝经》是不必读的儒学伪经、文化糟粕)的差别大得很,  相似文献   

8.
尽管高中语文教材多年来一再改版,但古诗《孔雀东南飞》因是乐府民歌中的精品而一直作为“保留节目”子以保留,诗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个艺术形象。但遗憾的是。两者虽然同为悲剧形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所受“待遇”却大不相同:专家学者及权威刊物对前者往往赞誉有加。而对后者则指责颇多。比如:《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高语第三册)说焦仲卿“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拘谨懦弱的个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语参》2001年8-9期)则说他“软弱”、  相似文献   

9.
《风筝》写的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和小兄弟之间发生的故事。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春二月是风筝时节,但他“向来不爱风筝,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相似文献   

10.
鲁迅1919年发表的一组《自言自语》是他后来“彷徨”时期所作散文诗集《野草》的先导;从《野草》全文看去,20年代上中叶鲁迅“荷戟”而求索,他没有放下武器,没有停止战斗;但确乎有一点灰暗寂寞的心情,总觉得前途似乎有些渺茫.集中地体现了《野草》思想风貌的是《过客》.从《野草》各篇的“小感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执著地追求光明,顽强地向黑暗的旧社会挑战.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在《野草》中也多有表现,典型之作如《风筝》、《影的告别》和《墓碣文》也都具有剖析自己的意味.就艺术表现而言,鲁迅广泛吸收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散文诗的营养,加上他本人非凡的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抒情往往通过象征比兴的手法来实现;他在散文诗中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则体现了中国叙事传统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1.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尤其在长篇小说艺术上贡献巨大,因而与茅盾、巴金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不少精美的散文,比如《一些印象》《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养花》《五月的青岛》等等,都已成为现当代散文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12.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汉代盛行“《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流行实与西汉董仲舒对这两部典籍内在义理的解释有关。过往的研究者多认识到董仲舒与河间献王对话的《五行对》是解释《孝经》的重要篇章,但除此之外,《为人者天》《立元神》亦堪称是两篇“《孝经传》”,其中对儒家的德政教化思想做了精彩阐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贯注于他对《孝经》的理解中,以此为基础,他对于当时所争议的尧舜禅让、汤武放伐之间的冲突做了有效的调和,为汉家政治合法性做了论证。他以《孝经》的“博爱”贯通《春秋》和《孝经》之义,对儒家仁学做了进一步发展。但其以五行思想为基础提出的“圣人之行,莫贵于忠”,不仅歪曲了《孝经》“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而且其形上化色彩使得忠君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孝的真义。  相似文献   

14.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沿海地区小学语文第九册(2002年修订版)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毛泽东8岁和16岁两个时期的学习情况,表现了少年毛泽东认真学习、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注音有误“崇高责任”的“崇”在课文中注音误为cóng,查遍大小字典,“崇”的注音都是chóng。二、漏了标点符号课文第三自然段有句“他非常喜欢读小说,《说唐》《说岳》《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句中所列举的书名之间要加上顿号,表示…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对于《诗经》及《诗经》研究的论述虽然没有严密的系统,但确可视为“诗经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分《诗经》为“南、风、雅、颂”四体,并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他将《诗经》作为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并认为通过《诗经》研究可以寻绎当时中华民族的心态与生存状态;他从学术史家的高度,对诗经学史进行了论述;在《诗经》的文学研究方面,他也有独到见解。综而观之,梁启超在《诗经》研究方面所做的除塞拓通的工作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  相似文献   

16.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17.
关于屈原在身份,思想及地位,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说他是“文学弄臣”;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同时,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是蜚声国内外的“学界泰斗”,学贯中西,他著有《谈艺录》、《管锥编》等书,博大精深。那些年,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不胜枚举,可他却视同草芥。他有一本《牛津大词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为此,牛津大学以重金求购,可他不为所动,还对他们说:“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又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价16万美元,邀他去讲学半年,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