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同源,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家风、家规已经自然沉淀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有家就有规矩。从王朝世家文字化的、有严格明确要求的家规、家训,到普通百姓家中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所以家风、家规所蕴含的含义都各不相同。"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处事风格、思想观念都与他成长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息息相关,传递出的就是他背后的家庭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几千年来我国家风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和新的含义的分析,来探究家风与我们的关系和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规与家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周易》的《家人》卦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家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家规与家风,即:男外女内、忧患意识、和谐是福、敬祖善奴。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家规、家风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了一个范例,对当今家规、家风的建立与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池南山刘氏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家规十三条,而以刘瑞芬、刘含芳、刘世珩等为代表的刘氏后人的积极践行,日渐形成了以"勤""和""善""礼"为核心的家风.今天继承传统的家风文化,对其不合时代需求的部分,须予以剔除,但其中良好的家规家风能为从事于精神文明建设所汲取,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家风家教具有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优良的家风家教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优良的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优良的家风家教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的家风家教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因此,通过深入挖掘优良家风家教、创新发展家风家教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等途径,探究将优良家风家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将优良的家风家教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更符合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家风,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古代乡土亲缘社会。家风即家庭的气氛与精神的载体,反映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特有的精神环境和生活状态。好的家庭是好的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基本点。当前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转变,家风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优良内容遭忽视、传承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引导作用来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出家风在家庭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良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化表现。高校要积极挖掘优良家风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青年大学生在规矩中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逐渐由内在的自律走向自觉的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家风家教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共产党优秀家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实际,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家教重要论述,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伟大中国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比较,分析了两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共性和差异,其共性是:两国都注重"思政课堂"培育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的廉洁信念、注重家风家训教育与学校廉洁教育相结合;差异是:利用"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新加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法律意识更突出且更注重廉洁教育的价值渗透。从新加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启示,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即完善廉洁教育的教育内容,营造社会廉洁氛围,优化媒体舆论的导向,建立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红色家风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灵魂,人民立场是价值遵循,修身自律是精髓。弘扬和传承红色家风,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文化自信力,有利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红色家风的传承路径包括:注重完善红色家风传承的内容体系,创新红色家风传承的方式手段,促进红色家风传承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优良家风家训在我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文化育人的角度来看,优良家风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中起到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等积极作用。以优良家风家训和乡村振兴为研究对象,从优良家风家训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出发,探讨优良家风家训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及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优秀家风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仅要强调自身的廉洁修身和廉洁齐家,而且还可以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纯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组成细胞,通过深入研究家风的精髓和显著特征,以及传承优秀的家风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提出家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以优秀的传统家风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能够增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体制;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现代家风的建设,培育优良的现代家风以此推动净化思想意识和风气。在新时代下研究"家风"具有时效性和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弘扬倡导传统家风是高校优化校风加强学风的重要途径。新时代高校开展家风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通过系统化的途径开展家风教育,通过"双区"(学区、舍区)协同开展家风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有着可传承的文化,而传承的载体可以通过一个个家庭中好的家风进行发扬,好家风不仅可以让家庭成员耳濡目染得以传承家族精神,还可通过个体的社会活动影响身边的其他人。本文从家风、好家风概念入手,继而讲述培育好家风的现实意义,以及论述好家风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风蕴含丰富的立德、育智、友善、立品等核心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核心目标提供智力上、精神上的支持。从高校基层党组织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出发,将家风文化教育贯穿其中,创建高校党建家风品牌,充分发挥家风文化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突出地位,阐述家风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家风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进行研究,让优良家风成为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家风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同时是滋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作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依托,"家文化"在大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是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主心骨的引领作用。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加强实践性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修身齐家的风向标和净化社会风气的航标灯。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方式、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对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创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机制;加强环境育人作用,创新融入载体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作用,创新融入协同机制,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质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均与“家庭”这一重要场合产生交集。目前关于家风建设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已成共识。鉴于家庭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发展性、特殊性等特点,较之家风建设的理论完备性,其现实适用性与内生动力性更加值得重视,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家风建设的实用路径。据此,我们从切入时机与思路、家庭思维培养、家庭风险评估与规避、家庭动态化发展引导几个方面探讨家风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通过家风建设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在认知、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传承的纽带,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员廉洁家风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提出了构建党员干部廉洁家风文化路径的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石作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共生互补、相互作用,其中家庭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家庭教育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当前家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在北京调研时曾强调“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合力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朝阳区职工大学通过探索区域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推动全社会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丁邦新《与中原音韵相关的几种方言现象》一文认为与影喻对立的疑绝对是极少数的例外,是周氏方言的偶尔流露,中原无η-,这一说法欠妥。本文指出对立的疑并不是例外,这种对立与周氏方言无关;周德清不但未将自己的方言搀入中原音韵,反而把它当作正语的对象,周氏著述《正语作词起例》的目的之一是为操非中原之音特别是江西的作家、习作者、演员创作与演唱元曲提供语言规范、矫正方音;周氏的“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和“然乎吸言语之间有入声之别”两句话,指的不是同一个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