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腾 《新体育》2023,(18):76-78
大学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青年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然而多数大学现行体育课程设置方案却没有在大学高年级开设体育课,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大学高年级阶段体质健康状况下降。本文对大学生高年级进行体育教育的问题加以探讨,探究高校高年级学生持续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提出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授课形式及教学管理方法的构想。旨在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定量研究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健身健美的锻炼价值,笔者对84名高师女生进行了18周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运动强度较为适宜,动作结构符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能够使心血管和呼吸机能增强,各项身体素质显著提高,身体形态和身体成份明显改善.为使高年级学生保持健康的体质更好地完成学业,建议三、四年级增设体育选修课,女生班则以增设健美操为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校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高校体育教育应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自觉锻炼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男生的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总体上,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学习紧、没有时间和场地与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形式,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较低;缺乏体育劳务消费的场所是制约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年级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趋势,研究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和认识是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学校有关部门对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论高年级大学生终身体育与课内外体育俱乐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高年级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需求、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高年级学生停止体育课后的体育需求,并提出对高年级学生体育教育贯彻终身体育的改革建议:设立课内外体育俱乐部,实施学分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南京高校高年级女大学生校内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高校高年级女大学生主动参加校内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组织领导及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强高年级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揭示大学高年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间断 ,使体质健康严重下降的基础上 ,探讨高校高年级学生持续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提出高年级开设体育课程、授课形式及教学管理方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游泳锻炼实验研究,表明游泳锻炼可以改变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并能积极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是大学生课余锻炼、健身、健美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国琴 《体育世界》2007,(10):60-61
通过对常州市高校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成以上学生每周参与自主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一小时以上的男女生比例较低,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要锻炼形式,体育社团形式参与率较低,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锻炼,是由组织领导机制、法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监测评价主体体系、课外体育供给系统组成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锻炼机制。本文对中北大学2007、2008级学生各6个班级的体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综合评价变化结果表明,在课外体育俱乐部锻炼实施以后,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并对当今大学生体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阳光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阳光体育的内容取决于不同的运动对象。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锻炼价值,从而为调动女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锻炼导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沈阳农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共643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以了解该校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为女大学生制定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非常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练,提高对城市女大学生耐力和力量锻炼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高年级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需求、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高年级学生停止体育课后的体育需求,并提出对高年级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1.三、四年级开设选项制课内体育俱乐部(1)选项制课内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时和活动安排仅考虑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放松了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指导和要求。结果在他们还未具备终生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情况下,就毕业步入了社会,出现了“低年级有体育、高年级减体育、毕业后停体育”的尴尬局面。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下滑。因此对…  相似文献   

15.
试析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近二十年来的高校体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特别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 ,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尤其是选项课与选修课的开设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 ,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从而也活跃了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然而 ,高校体育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仍然还很谈薄 ,锻炼习惯尚未养成 ,终身体育能力与体育文化素质较差 ,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现在的情况是 ,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爱锻炼。这种状况如何改…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改善体质,促进健康。高校体育老师引导学生应把强壮的体魄作为自身的资本进行积极的锻炼,逐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部分身体素质与生理机能持续下降,主要是运动(时间和强度)不足。因此,要认真落实全体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体育的辐射作用,强调课内外相结合,以提高体育课程教学对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综合效果,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姜雨 《体育博览》2011,(7X):57-57
高校体育教育是大学生掌握体育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转变观念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梁修 《安徽体育科技》2011,32(1):68-70,79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豫晋3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较明确的认知,体育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余暇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时间有限,锻炼效果不理想;活动时间与负荷远低于相关教育与体育法规的要求;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余暇辅导少、传统教学模式与学习负担重是影响大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7,(6):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亚健康状态的缓解与改善,并对广东财经大学2013级和2015级体育保健两个班的学生共81人进行体育养生练习的前后亚健康状态的对比调查,研究显示,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育人口概念的界定为依据,参照其它院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情况,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低,参与课外锻炼的人口少,活动中受伤的比例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场地设施、锻炼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及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体育场馆要尽量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安全防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