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安徽省为研究区,运用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基于GIS分析平台,运用Jenks断裂法、趋势面分析、局域G*指数等方法对2000~2012年安徽省建设用地效率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安徽省建设用地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近13年间效率上升了31.5%,规模效率是影响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2)2000~2012年建设用地效率演变呈现出东—西向递增,南—北向"拱"形分布;(3)根据局域G*指数划分效率4种类型区,其中效率H-H区主要集聚在皖江地区,L-L区主要集聚在皖北地区,研究为区域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合作与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现状与将来的分析,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大港口集群的合作与竞争两方面对中国沿海港口的合作与竞争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从自然资源优势、经济腹地和港口服务优势3个方面重点分析中国沿海港口群内的港口竞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中国沿海港口合作和竞争的策略,以期能为中国沿海港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语言学研究中的母语迁移问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语言的对比描述、语言表现、语言结构等因素能决定"一带一路"所需语言工具质量优劣及其使用效果.对母语迁移的控制主要是描述和预测那些可能对第二语言研习者造成障碍的语言结构.如果控制不好,势必影响"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评价港口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3家港口上市企业2008—2010年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港口上市企业在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2009—2010年我国港口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2008—2009年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的降低.同时,我国港口上市企业的技术进步率也在下降,表明我国港口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还有改善空间.通过对我国13家港口上市企业2008—2010年经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证实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由于具备了语言和经贸双重专业能力而成为"一带一路"热潮中的急需人才,研究和实践能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在OBE(成果导向教育)的基础上,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港口低碳运行效率,考虑港口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度港口低碳运行效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港口低碳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进行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解。结果表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内河集装箱港口低碳运行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港口城市从业人数、集装箱吞吐量、CO2排放量对港口低碳运行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贸水平和产业结构对港口低碳运行效率产生抑制作用。经济水平、城市人口、集疏运条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和集装箱吞吐量对邻近地区港口低碳运行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围绕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进行针对性政策调整,推动外向型产业发展是提高长江经济带港口低碳运行整体效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的概念与"一带一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带来的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中国沿海港口经济发展过程,运用动态熵权TOPSIS法和GIS研究2000—2018年港口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并采用Jenks自然断裂法进行空间层次划分。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港口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近年来环渤海港口发展减缓,东南和西南沿海港口发展良好,呈南强北弱特征;港口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整体分散、局部连片集中的分布格局,港口群内核心港口发展放缓,边缘港口发展势头强劲。根据港口经济发展综合值和指标体系各子系统对港口发展的贡献度值,将港口划分为5个层次和5种类型;将两种划分方式加以组合来识别各港口所属的层级地位和最优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烟台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现有的单一型法语人才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实行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企业需求和法语人才培养现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下烟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化、复合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价港口效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0年和2017年我国长江干线20个主要内河港口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各主要港口,特别是长江干线中上游港口的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设施设备和建设投资等要素投入相对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部分港口存在投入拥挤和产出水平低的现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需要根据各港口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简称港口)进行类型化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港口进行分类。港口竞争力的排序结果表明,运用聚类分析对港口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合理的。对各类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角色定位与内容分工进行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化学的通用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元素及其学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实践作用、理论价值及特殊的人文学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具有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展示国家良好形象、建立文化自信等多维度价值。而身体性、文明性、融通性的理念,让“一带一路”和体育人文交流成为尊重文明差异与倡导共同繁荣、超越文明隔阂与建立共同价值、消弭文明冲突和实现平等竞争的良好平台。“一带一路”以互惠互鉴为核心,体育文化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体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来看,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主体构件,而体育交流则是其中极具活力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从"一带一路"的建设角度出发,力求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通过实地考察,辅以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探讨健身气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路径,以期发挥健身气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助力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明确“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格局的传播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互动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创新路径。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策沟通的诱导作用,而文化先导、信息沟通是桥梁。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一带一路”和体育产业政策的双向驱动下,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体育赛事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寻求发展之道。有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体育赛事在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价值体现在:1)体育赛事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举办体育赛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3)举办体育赛事有利于巩固夯实“一带一路”战略成果;4)举办体育赛事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特色赛事品牌。发展困境表现在:1)体育赛事举办国家和地区分布失衡,体育赛事集中在中国境内且主要为重点省份和主要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稀少;2)体育赛事参与国家和地区来源不广,参赛队伍和人员主要为中国的运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队和运动员不足;3)体育赛事办赛规模有限且比赛项目单一,赛事营销和体育赞助以及赛事支持力度参差不齐,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影响力亟待提升;4)体育赛事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体育赛事品牌开发程度不够,赛事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尚未树立赛事品牌理念。针对赛事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打破体育赛事本土垄断局面;突出“一带一路”宗旨和理念;提高体育赛事办赛规格和水平;着力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和保持体育赛事常态化。以期为中国及沿线国家举办“一带一路”相关赛事提供思路和经验,同时为体育层面的民心相通提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2)港口面积变化(0.01~4.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01~5.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例,从资源与文本的角度,探讨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契合点和城市借助体育文化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认为河洛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战略契合点在于“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范畴,分别是体育文化产业园建设、体育学术对话与交流、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其节点城市洛阳的融入路径是: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术对话,提升城市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甄选河洛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河洛体育文化特色显著、旅游要素突出的特色旅游产品;城际协同,创建以河洛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体育产业基地(园)。研究对城市借助体育文化通道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积极的“外脑”启发价值。建议“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因地制宜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协同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城际和现代体育项目,开放协作,把传统体育文化培育为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推进器,把“一带一路”深化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传播的扩张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体系进行了探讨."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倡议,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认为在民族传统体育"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思路、服务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国策,致力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战略定位.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要紧抓"一带一路"国家资源做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渠道"现代化,"传播对象"广泛化.并提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家传播的基本路径:首先,要尊重丝路国家文化"实然"存在,这是国际传播的逻辑起点;第二,要确立文化自觉,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整合;第三,要构建多元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平台,消减文化误读;第四,要融合体育旅游发展,促进协同传播.  相似文献   

19.
聚焦中国港口运行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研究,借鉴国际主要港口先进的管理理念,探索如何突破我国传统港口发展受地域行政区划的限制,提出高效可行的港口运行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