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学分析 《寻找秋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经历的完整的综合性探究活动,是从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出发,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探访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通过眼观、手模、耳听、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秋天动物、植物的变化,提出问题,初步提出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树叶变化原因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股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寓里。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秋天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观察和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设计理念追求教学过程、形式及效果的最优化,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三、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案情】《秋天》是一首满怀热爱之情,用生动形象的文笔赞美秋天的诗歌。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人们忙碌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5.
本组教材主要以美丽的秋天为线索,编排了导语、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奇妙,认识山河的秀丽;②认识生字62个,会写42个,培养识字能力;③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或段落);④积累好词佳句;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少版《美术》教材在不同年段安排了不同的欣赏教学内容。低年段主要引导学生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然后让其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一上《走进大自然》《秋天来了》《难忘幼儿园》,二上《难忘夏天》《自然现象》《虾和蟹》等。中年段主要以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为主,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描述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1. 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如教学“观察秋天”这次习作时,就带领学生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尽情欣赏,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使学生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感。这样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再写下来,学生写出的作品也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听说习惯,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2.通过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这样的活动,感受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激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秋天到了》教学设想西和县南关小学魏永平《秋天到了》选编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是课本中首次出现的看图学文。课文虽然短,但图文并茂,形象地描写了初秋季节大自然的特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看图讲图...  相似文献   

10.
3.找秋天     
3.找秋天陈梅华(余江县教研室)[活动要求]1.通过找秋天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通过找秋天的活动,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绘制"秋景图",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活动准备]1.学习完课文《...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意图《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般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窝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去寻找秋天、认识秋天、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表现秋天,从而培养孩子们搜集、整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儿童向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一方面发展,并鼓励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展开调查、研究等活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观…  相似文献   

12.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当我与学生们共同欣赏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了秋天的充满生机和收获后,看着学生一张张情绪高涨、意犹未尽的脸庞,我拉起身旁的一位小女孩说:“来,老师也带你们去秋游。”学生们拉起了小手,跟随着我唱起了《郊游》。我适时用动情的话语说:“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郊外,面对着美丽变幻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你们最想干什么呢?”喜悦飞扬在学生的脸上。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在青青的草…  相似文献   

13.
活动过程一、观察了解感受阶段引导学生(或个体或小组或全班)观察秋天 ,找秋天的特点。观察大自然、校园、庭院景色的变化 ,马路上树木的变化 ,农田的变化 ,以及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果实。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区田野去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丽。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体验 ,可以发现许多动植物在秋天里的细微变化。让孩子们一边观察 ,一边搜集一些能代表秋天特点的花、草、树和各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进而体会秋天不但是个美丽的季节 ,还是个收获的季节。二、汇报交流展示阶段在第一阶段学生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天。(板书:秋)师:谁能说说秋天来了,天气怎么样?大自然中还发生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秋天的图画。师: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你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年级学生的眼里,秋天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认识是不精细的,不全面的,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教学设计,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知秋天、想象秋天、绘写秋天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地感受秋天,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达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让他们亲身去感受 ,用他们的眼睛去看 ,用他们的耳朵去听 ,用他们的小手去摸 ,用他们的心灵去体会、去研究 ,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学生才能真正达到乐学、会学、勤学的境界。在这方面 ,我在上生活课的时候感受颇多。记得去年秋天 ,在教学《我爱秋天》这一课时 ,我想 ,与其在教室枯燥地说秋天 ,不如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秋天 ,在秋风里 ,在落叶上 ,在果树下寻找秋天的足迹 ,去体会秋天带给我们的快乐。于是生活课上 ,我只简单地讲了一下外出时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就组织全班学生排着队 ,手拉手来到学校…  相似文献   

17.
《秋天》是一首满怀热爱之情,用生动形象的文笔赞美秋天的诗歌。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人们忙碌着的情景,表达了人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热情。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秋天到了 ,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 ,画得可美啦!板书 :秋天的图画)小朋友想不想欣赏?(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 ,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画上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在画旁出示词语 :苹果、梨、高粱、稻、大雁 ,给“梨”、“粱”配上拼音。)读问 ,正音。“粱”单个字读第二声 ,在词语“高粱”中读轻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激活思维。随后出现的美丽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 ,感觉到原来秋天是如此美丽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二…  相似文献   

19.
活动适用:小学高年级 活动目的:本堂课以秋为话题,通过秋诗、秋画、秋曲等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秋天大自然的风姿神韵。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胡芳 《湖北教育》2006,(7):24-29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秋天到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5课。在课程标准中,从属于“愉快、积极地生活”之“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