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桃源县全晓绒老师问:教材(人教版)第七册第54页的例4,提供了两种列式方法:25×674与674×25,但674×25与乘法定义不符,怎么解释?答:被乘数与乘数是我国数学教材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国外教材中是见不到这两个概念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赵访熊...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我们不断收到教师的来信,问及乘法应用题列式时被乘数与乘数位置交换的问题。现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与学》杂志1997年第3期丁国忠同志的文章转载如下,作为对读者来信的答复。不少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以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六份第58页例4为例,对乘法应用题列式中因数可以交换的问题提出了异议。在此简复如下。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并非是编者忽略了乘法的意义,而是有意这样编排的。低年级学生初学乘法应用题时,教材中一直强调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到了三年级下学期,经过不断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曹金 《云南教育》2002,(7):44-44
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的意义”的教学,过去是严格按照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列式。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即不再强调乘数与被乘数之别,也不再读“乘以”。一、教学时,出示下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这样便有:横看:4+4+4=12(个)4×3=12(个)竖看:3+3+3+3=12(个)3×4=12(个)接着让学生观察,计算教材上的鸡蛋图,得到:横看:…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一村小公办教师给我室来信,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_(54)例4“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第二道列式计算即:674×25=□千克,一式持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提到:“应用题中的被乘数与乘数可以交换位置。”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做,算理讲不通。甚至到小学中、高年级教学时仍过分强调乘数与被乘数的位置不能交换。对此问题,我们翻阅了有关资料,研究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以下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在低年级初学乘法时,教材中强调 4X 3表示3个4,而3×4表示4个3,此上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事实上这是人为规定的。现代数学中,是用笛卡尔积定义乘法的,因数并没有被乘数和乘数之分。而学生在计算3×4,4×3时,都 是采用“小九九”口诀 ──“三四一十二…  相似文献   

6.
拜读贵刊1997年第2期凯维德老师《合理运用乘法交换律解题》后,对文中的一些观点持不同看法,现草就拙文于后,与凯老师商榷,并盼同仁指教。新编“九义”教材数学第七册 P_(54)明确规定:“由于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后积不变,所以今后解答应用题列式时,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虽仅此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九义”教材的编排,引入“因数”的概念之后。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不再区分放乘数和乘数,怎佯计算简便,就怎样列式。这样处理既与乘法交换律相吻合,又与初中代数知识相衔接,真谓明智之举。但有部分教师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处理有悖于乘法的意义,算理错误。特别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需再回头重新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岂不自找麻烦?  相似文献   

8.
解乘法应用题,一般都认为被乘数和乘数不能交换,否则就是错的。例如,有5排学生做操,每排都是10人,求学生总数。列式为10×5是对的,若列式为5×10,一般会认为是错误的。其实,我认为这样列式并非没有道理。如果我们把这些学生看成10列纵队,每队5人,那么列成5×10又何错之有呢?再如,5人上山植树,每人植树6棵,共植树多少棵?列式6×5固然不错,但列成5×6,也是对的:每人植树1棵,就有5棵树,而每人植树6裸,就应该是5棵树的6倍。  相似文献   

9.
乘法教学的一项重要改进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家永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时侯,分清被乘数和乘数的不同意义,要求列式时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不能任意交换,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乘法的概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整个小学阶段都要这样硬性规定,则会束缚学生...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一次,某小学低年级数学考试后,老师们对一道乘法应用题的评分标准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不照乘法意义列式,即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列式应算全错;也有人认为,只要列出的是乘式就可  相似文献   

11.
画图巧解题     
在一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练习课上,老师让我们解答这样一道题:小刚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8(3/4)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3/4。这袋面粉还剩多少千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页第13*题)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3页上有这样一个注释:“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这个注释虽然只有寥寥数十个字,但对正整数乘法作出  相似文献   

13.
一、本册主要内容网络为了使学生比较清晰地看到本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一些有关问题的联系,可以边复习边填写网络表。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法则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第七册教材52页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因数的概念、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名称和用交换因数位置相乘的验算方法。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本第七册P53—54的例1和例2,是两道“两积求和”的应用题,教学时,要有这样四个步骤: 1.摸清底子。先出示一道简单应用题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情况:果园里有1500株果树,每排60棵,这个果园共有多少棵果树?主要检查学生的列式是否正确,对错误  相似文献   

16.
分数应用题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为突破这一重、难点,用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地办法.而且通过线段图的分析,其解法可有多种.例1 小红家买来大米和面粉84千克,其中面粉是大米的2/5.大米和面粉各买来多少千克?首先,根据题中条件画出线段图:(1)从图上看出:在84千克粮食里,大米有5份,面粉有2份,一共是7份.用比例分配方法可得:①总份数:5+2=7②大米的千克数:84×5/7=60(千克)③面粉的千克数:84×2/7=24(千克)(2)从图中看出:84千克的对应分率是(1+2/5).可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列式:大米:84÷(1十2/5)=60(千克)  相似文献   

17.
写故事可以不拘一格,解应用题可是有“格式”的。但今天的数学课上却出现了“异端,而且台下还坐了许多听课老师。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一批梨,每筐装48千克,正好装53个筐,现在只有48个筐,要把梨都装上,平均每筐要多装多少千克?” 很快,学生想出了以下两种解法:1.用现在每童装的千克数减去原来每筐装的千克数,列式为: 48 ×53+48-48。2、用原来比现在多装的筐数的千克数除以现在的筐数,列式为: 48 ×(53- 48) ÷ 48。 这的,一位同学眼睛一眨巴,高高地举起了手。 生…  相似文献   

18.
“两个乘法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教学一得红河县第一小学罗丽娟“九义”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8页例4是让学生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使学生知道计算乘法时,交换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计算出的得数一样,因此只用一句乘法口诀。要紧紧抓住“手表图的看图方法”和“乘法的意...  相似文献   

19.
验算是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乘法的验算,学生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另一种是用积除以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因数。这两种验算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我教六年制第六册“乘数是  相似文献   

20.
本栏目1998年第12期编发了一篇署名文章,文中对现行“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_(54)中的一段话“由于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后积不变,所以今后解答应用题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团数的位置”提出了质疑。该期出版后,我们收到了一些持不同观点的读者来信,认为该文的观点失之偏颇,有悖素质教育的精神那么,在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囿于陈规、生搬硬套,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已引起广大教师的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