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会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以科研凝聚会员,以科研锻炼队伍,以科研促进教改,以科研激活学会工作,促进了全市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1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学术研究活动近几年来,我会围绕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如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质量提高对策研究》、《普及后教育质量调查与对策研究》、《教师全员岗位素质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对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新任务,是新发展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至少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对上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的素质教育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教育改革释放了非常明确的信息:素质教育这件事情做对了,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有过多次的教育改革。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教育改革是否可以说有两个战略要点,一个是以发展教育“生产力”为主旨的办学体制的改革;另一个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教学内容、方法、考试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即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在这里我想着重提出教育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基础教育的重构,特别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是重点,初中是难点。多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强化基础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以保证初中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初中阶段学业大面积分化的现象却愈演愈烈,现已成为制约初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要害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素质教育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4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主要特征为中央统一财政、分级管理,同时,也逐步采用了中央与地方结合、以地方为主的体制;1985年至199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以中国全面展开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教育改革开始了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新体制;1993年以后,随着中国财政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教育财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波动与改革,并逐步地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本文重点从宏观教育财政政策、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等三大方面,考察我国15年来基础教育财政政策的变迁与发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投资整体水平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6.
论学科能力的建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衡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被研究者长期忽视的问题。学科能力的探索与认识,具体包括:一、学科能力是学科教育与学生智力发展的结晶;二、学科能力的构成;三、不同学科能力的建构,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或认知的特殊性;四、学科能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是重点,初中是难点。多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强化基础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以保证初中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初中阶段学业大面积分化的现象却愈演愈烈,现已成为制约初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要害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素质教育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了教育的三个转变:从重视体制改革到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重视规模速度到重视质量效益;从重视知识传授到“育人为本”,提高全面素质。这三个转变的核心思想都聚焦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上。既然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以知识为本位。课程要为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英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变革教育以回应未来社会的挑战,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英国政府意识到了教育变革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1997年布莱尔首相一上台就将其政府发展的三个优先领域定义为“教育、教育和教育”,并随后掀起了英国教育改革的浪潮。第一轮改革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第二轮改革重点在考虑21世纪的变化并为此做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基础教育改革进入高质量体系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党对基础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深化,要求通过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推动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效能为关键,以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应用的文写作"现用现查"现象,一方面反映出现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对接程度的不足,另一方面表明现行的教学对写作主体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的欠缺。改造和调整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应该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以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中心,充实原理、模式、技法、规则等应用文的个性内容,并形成"原理论—模式论—技法论—规则论—文体论"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来,中国散文通史有16部,中国散文通论有7部。分体散文史中.赋史赋论7部,传记史论8部.寓言史3部,骈文史论4部,山水游记研究4部.杂文史2部,尺牍史、日记史、散文美学史、文章学史各一部。断代散文研究中,有关先秦13部.汉代散文3部,汉赋9部。六朝散文3部,六朝赋3部。唐宋共18部.其中合论唐宋古文及八大家者11部。明8部,清代近代12部,其中桐城派9部。  相似文献   

13.
系统的定义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已给出的系统的数学煊义说明了系统的整体性,同型性、平凡性、结构性,进一步定义了系统的环境及环境系统,开放系统,且在系统定义基础上严格地证明了系统学的三个基本事实:一切系统作成一个真类,非系统的存在性和系统学第一定律;还给出了这些概念和结果在工业、计算机科学、军事和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是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的行动。教学反思具有反省性、创新性、实效性、持续性和即时性等特点。英语课的教学反思,可以着重应用于: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的反思、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失误之处的反思,以及强化教学的成功经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网络高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网络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的平台既有传统高校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也有企业或社区等创办的网络大学平台;网络高等教育的基础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关键是网络课程、教育软件等资源建设,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E-learning。从互联网的发展、从教育信息化和产业化的要求、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网络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相关内容的研究颇多,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且大多是状态性研究,另外,对婚恋观测量工具的开发也有一定研究,不过,现今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两个层面。近年来,对于这种互动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以及专业选择等方面的影响,而就社会分层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的选择、就业机会是否均等、就业率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则显得较为薄弱,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进化心理学之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用适应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认为适应是生命之本性,进化的心理机制是人性的基础。我们在阐述进化心理学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的同时,亦就在人性的基础上研究个体差异。这里还讨论了:从进化的观点看人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进化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解释以及进化心理学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数字化学术期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网络上很普遍的存在。大量充斥因特网的学术期刊网页、网站,看似繁华,其实,它的生存状态很艰难。即使目前学术期刊通过网页或是网站参与学术资源的传递,也只是在原有期刊工作模式下的一些补充,还不能被视为“网络期刊”。数字化学术 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谁来的数字化运作付费、平面期刊网络化的技术、学术资源检索的工具和检索模式的合理化等,只有突破这些“瓶颈”问题,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才会真正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a study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on student assessment literacy of a brief assessment literacy intervention. We first define ‘assessment literacy’ then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assessment literacy measurement instrument. Using a pseudo-experimental design, we quantified the impact of an assessment literacy-building intervention on students’ assessment literacy levels and on their subsequent performance on an assessment task. The intervention involved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analysing, discussing and applying an assessment rubric to actual examples of student work that exemplified extremes of standards of performance on the task (e.g. poor, excellent). Results showed that such a procedure could be expected to impact positively on assessment literacy levels and on student performance (on a similar or related task).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greatest predictor of enhanced student marks (on the assessment task that was the subject of the experiment), w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bility to judge standards of performance on student work created in response to a similar task. The intervention took just 50 minutes indicating a good educational return on the pedagogic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