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也不知道如何细致审题。题目一拿到手,还没有把内容真正弄明白,就盲目去做,结果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教会学生仔细审题。一、斟字有些应用题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很重要。像“多”、“少”、“还”、“又”等,有无此字,题目意思差别很大。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审题时特别留心,不要让它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有时可用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例如:王师傅要加工320个零件,原计划用10天完成,实际提前2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如果我们把题目中的“多”看丢了,则题目就变成了…  相似文献   

2.
有些应用题的设计比较灵活,看上去解题方法很“曲折”,其实只要找到恰当的方法,做起来十分简单。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深入理解题意,结合实际,排除干扰,找到解答的关键,形成完整、简便的解题思路再进行解答。[例1]王奶奶喂养的一只母鸡,每天能产1个蛋。她现在有20个鸡蛋,如果她每天吃2个,最多可连续吃多少天?分析:当同学们看到此题时,马上有同学举手回答说:“15天”。我问:“你是怎样想的?”他说:“20个鸡蛋每天吃2个可吃10天,10天又产10个鸡蛋,又可吃5天,所以可吃15天。”有的同学说:“不…  相似文献   

3.
在解答有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理解和审题的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经常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例如,解答下面的这道应用题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新教材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进行了大换血,在收集和整理数学问题时提供了情境信息并与计算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一、结合生活,重视对题目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被许多难题困扰,成为学习数学的障碍。根据调查发现,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对题目没有完全理解,甚至有些学生还看不懂题目。由此看来,分析和解决数学应用题是学生目前主要面临的难题。学生对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道,可是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数字倒过来看与正过来看是一样的,例如0、1、8;有些数字倒过来看与正过来看是不一样的,例如6、9,6倒过来看是9,而9倒过来看正好是6;而有些数字倒过来看就不是数字了,例如2、3、4、5、7。利用这个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与我国教材中的应用题相比,美国小学数学应用题具有以下特点:一、真实的题目多,虚设的题目少;二、教材中的应用题数量少,难度低,容易解;三、与式题结合,“半应用题”较多;四、与图密切联系,往往是一题一张图;五、发现规律与开放性题目...  相似文献   

7.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的一件重要方法,有些应用题利用假设的方法解答,会化难为易便于思考。“假设法”就是用某种假设,去解某些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量的应用题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合理的假设,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加以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用“假设法”解应用题关键在于合理的假设,下面举例说明:一、假设要求的几个未知量是同一种量例1笼中有鸡兔,数了数有头75个,有腿200条,问鸡、兔各有几只。解:假设全是鸡,每只鸡有2条腿,那么75×2=150按全部是鸡算出的腿数比实际少了200-150=50条…  相似文献   

8.
<正>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变的分析方法,可以使题目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图解法"解答以下几类应用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一、面积问题有些面积计算的题目,数字比较复杂,计算过程繁琐,学生解答时容易出现错误。如果能画图帮助学生分析,可使题目更加直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材上的实际应用题一般都是在假设的情景下编造的问题,题目的语句简短,数字简单,数量关系比较明显,题目的类型容易判定.例如行程问题中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环圈跑问题、逆水顺水行舟问题等.传统直用题的教学过分强调应用题的模式,学生做题时习惯于对号入座,没有掌握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当面临一种新的、陌生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语言非常严密,应用题中使用的单位名称与标点符号应当准确、规范。但我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对此并不注意,用得随意,常常引起歧义。现举数例,共同研究。一、关于单位名称有三种情况应予注意:一是时间单位,作时间单位或用作时间换算,一般用“时”、“分”,如,1时=60分。而在应用题里,为避免与时刻混淆,通常改用“小时”、“分钟”。例如,苏教版第四册“时、分、秒的认识”中的应用题就是这样使用的:1.一个足球队每天训练3小时,5天一共训练多少小时?2.李师傅8分钟可以加工一个零件,40分钟可以加工多少个零…  相似文献   

11.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如果能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换个说法(改变叙述方式,但不改变题意),就能使隐蔽的量一目了然。从而找到解题的途径。例如:一项工程,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8天可以完成。现由甲队先做5天,然后再由乙队接着做6天,共完成这项工程  相似文献   

12.
辛小芬 《广西教育》2014,(33):105-105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慨: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多数学生不能把题目读完整,有的学生连题目都不读,只看题目中的几个数字就进行计算解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答案。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计算题的正确率远高于应用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学阅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脑筋急转弯     
1.一个数若去掉前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2,去掉最后一个数字为30,这个数是多少?2.煮三个鸡蛋要3分钟,请向煮9个鸡蛋需要几分钟?3.两个石榴怎样才能公平地分给三个人?4.煮不熟的菜是什么菜?5.一只鸡和一只鹅放进冰箱里,鸡被冻死了,鹅却没事,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数学中考加强了对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出现了一类以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及多彩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应用题.这类题目的特点一是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字长,数据多,关系复杂,有些题目中还出现图形与表格辅助表达题意,越发加大了题目的难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考查已成为数学高考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化能力,突出考查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高考在数学应用上加大了考查力度,注重考查数学素质和潜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三多一全”,深化改革,加大应用考查力度在“数学应用”的口号下,今年高考加大了数学应用的考查力度.具体表现在:①应用题数量增多.试题中有4个应用题,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占总题目个数的16.②应用题分值增多.4个应用题分值高达25分,占总分16,这是往年达不到的.③思考的多,计算量小.这几个应用题都需认…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由于数量关系较隐蔽,学生在解题时很难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大胆地想象,力求通过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为此应重视各种解题思路的训练。一、对应的思路训练例1:~户农民养鸡240只,平均5只鸡6天要喂饲料4.5千克。照这样计算这些鸡15天要喂饲料多少千克?写出题中的条件问题:5只鸡6天4.5干克24O只鸡15天?千克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可分析出两种方法:①用归…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感到有些应用题的编写不太规范,主要是不太符合语法要求,建议老师们教学中作适当变通处理。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19页的例题;“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相似文献   

18.
李燕 《甘肃教育》2005,(10):46-47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认为最难的题型就是应用题。这是由于应用题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学生缺乏生活、生产经验,解题有些困难:另一方面应用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因此通过解应用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检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应用题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你觉得数学美吗?你能欣赏数学的“美”吗?最容易感受到的数学美,是几何图形的美。圆是美的,五角星是美的,对称的太极图是美的,那么算术和代数里有没有“美”的对象呢?有。例如同学们一定会觉得以下的公式很和谐、整齐,因而很美观:  相似文献   

20.
李涛 《教学与管理》2010,(10):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题目做错了,让他订正,很快他就能订正对了,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本来是会的,只不过他很粗心罢了。笔者认为,学生的粗心仅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或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例如,题目抄错现象,题目看不全的现象等等。在教学中,我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中的解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