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时代总是不经意地置换“游戏”规则,挑战我们的习惯和从容,昨天还奉为圭臬的“图腾”,今天可能沦为“昨日黄花”;这个时代又总是带给我们色彩斑斓的前景,却又温存地伤害我们的自尊,早上还有可能充满“胜似闲庭信步”的恬适和陶醉,黄昏就可能要为“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而徘徊和惶恐。变化的时代,就是这样使我们充满憧憬,疲惫不堪而又心甘情愿。  相似文献   

2.
数学解题是一个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解题的每个阶段总是要不断地提出各种辅助问题,为思维探索确定一个个恰当的目标,以便寻求问题的最后解决,这就是目标意识。为了确保在目标意识下解题进程的正确方向,我们  相似文献   

3.
分析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它深刻地反映着人的思考力和思考水平。思考总是在分析中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重视并加强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时,当我们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想时,我们的视角为什么总是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而这一个也往往是许多人已经想到了的那一个?我们的思维触角为什么总是只能触及到那个浅显的认识层面上,而这一层面是许多人都能很快触及到的?于是,我们只能放下笔,感叹写作的艰难,感叹自己大概不是写作的料,感叹写作技巧的不足,感叹自己语言掌握得不丰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走不出"从课堂到课堂"的思维定势。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理解成"写好作文",只把"作文"当"作文",人为地"窄化"作文的范畴,而没有站在"功夫在课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有一则有趣的寓言谜语,说有一种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大了的时候有两条腿走路,老了的时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鉴赏诗词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总结一些阅读鉴赏的规律,比如,根据意象来鉴赏诗词,凡是看见什么意象,就是抒发什么感情等。这很容易使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形成习惯,产生定势。诗词鉴赏如果一旦形成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就很有可能在鉴赏时出现偏离或错误,这对我们在考场上鉴赏作答诗词题是很不利的,必须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7.
摒弃先入之见 要想产生新思想.就必须摒弃各种先入之见,进行创造性思维,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方法去看待事物。一般来说,我们总是喜欢进行模仿性思维。当遇到新问题时,我们往往专注于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去考虑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8.
初涉职场,总有那几个“TA”让人觉得难以忍受。为何他那么喜欢溜须拍马,而她总是冷若冰霜?你满怀怨气地发现,自己身边充满了令人无比讨厌的人!然而,我们谁也无法要求别人的性格满足自己的喜好,与其整天充满愤恨,不如换个角度看世界,给自己上一堂“逆向思维课”,看看我们能从这些“讨厌的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吧!  相似文献   

9.
罗锦雄 《师道》2006,(4):17-18
每当我们认真审视当今的教育改革,总会为一个个孩子的鲜活生命而感动,但又总是面对现行教育诸多的弊端心存非议无可奈何,总是极度渴望获得一种新的教育思维。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缘于我们教育思维的定势与习惯?我们的教育传统中,有着太多的习惯与定势。譬如千百年来,我们都是以“听话”与否来作为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尺度,甚至是唯一尺度。这种单纯的接受式教育,这种成人式的价值模式,虽然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妨碍了孩子视野的开阔和思路的拓展,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童心、天赋、创造性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黄鹏 《宁夏教育》2011,(6):60-60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总是让我们难以预料,尤其是在课堂上,面对着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视角是那样的独特,他们的答案总是让人难以捉摸,有时令我们捧腹大笑,有时令我们目瞪口呆,因为他们总是用自己一颗稚嫩的心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与思维。虽然他们知识很浅薄,能力还比较弱,但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不以常规思维按部就班,常常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发现让我们叹为观之。所以教师要努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启发和鼓励,留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去分析和思考,给予他们及时表达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1.
李玉兰 《江西教育》2003,(24):28-28
1.激发好奇心理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好奇心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已成为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和必然趋势。全球化是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活动,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然而,我们在它面前并不总是那么软弱无力,我们可以在充分认识全球化特点的基础上,树立自身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整体性思维、横向前瞻性思维、非零和思维和悖论性思维等,以期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人类未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总是绚丽多彩的,为什么我们的笔下却总是那样苍白呆板?上中学时,我曾经以为是自己的词汇太贫乏了,于是便从名家的文章中大量摘抄优美词语。抄了半本,却几乎用不上。后来才发现,名家文章的长处并不仅仅是语汇丰富,他们思路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才是更应该学习的。面对大自然这本书,我们不但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感受,而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是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前者总是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而后者主张全面、联系地、发展地认识事物。小学音乐课堂时下的种种困惑,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多元感悟与价值导向的抵触,资源开掘与坚守文本的遭遇,……其实这都关系到教师能否用辨证思维去正确把握。按理说,辩证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来是无处不在的,然而要使这种客观的辩证法规律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却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学习、反思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传统的国家,因此,中国古代诗词的作者也无一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辩证思维的熏陶、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反映和体现着辩证思维的原则和要求,从而使他们的作品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本文中我们仅选用某些唐宋诗词作品来具体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了小学,小小魔渐趋成熟,并在不断地学习中越来越富有逻辑,和老爸探讨起思维方式一类的问题时,竟然比她妈妈还要理智。 小小魔和爸爸感情甚佳,以前总是说将来要嫁给老爸,弄得老爸受宠若惊又满心得意。然而上学以后却不再提起,谈起自己的男朋友,东算西算总是把老爸漏算。这倒也没有什么,老萨常常不无悲切地想,闺女大了,早晚是人家的,就不知道会便宜哪个傻小子(小魔女的看法相反,不知道哪个倒霉的小子会代替我们接受小小魔的折磨)。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相似文献   

19.
平时,无论是自己读诗词,还是老师讲诗词,特别是老师跟同学们总结诗词鉴赏的经验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总结一些阅读鉴赏的规律,比如,根据意象来鉴赏诗词,看见一类意象,立即想到相应的感情抒发等。这很容易使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形成习惯,产生定势。诗词鉴赏一旦形成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就很有可能在鉴赏时出现偏离或错误,这对我们在考场上鉴赏作答诗词题是很不利的,我们必须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20.
正如大自然从不吝惜向人类展示她的神秘一样,知识的大门永远是为学生们敞开的,学生们的发散思维颇为可贵,但在诸如公开课、展示课中,我们往往总是期待整节课能够径情直遂,毫无"意外"。当出现一些所谓的"小插曲"时,急于给予否定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草草地敷衍了事或者不予理睬也是不妥的,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合拍的"意外之音",往往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