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9,(4):3-3
近期《自然》杂志,以《中国藏匿的晶体》为题,用3页篇幅对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率领的团队,发现并生长出一种最新的光学晶体——氟代硼铍酸钾(KBBF)晶体进行了详细报道,并称“中国实验室成为这种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的唯一来源,它表明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实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9,(5):39-39
“陈创天的实验室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研制这种晶体的实验室。”《自然》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率领的团队发现了一种最新的光学晶体氟代硼镀酸钾(KBBF晶体)。KBBF能够缩短激光波长.装备该晶体的各种激光器能发出具有极窄频宽的紫外光波,可测量固体电子能级的分辨率达到360微电子伏特;并可用于建造超高分变率光电子能谱仪,以便对超导材料的电子特性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确测量。此光源还可用于光刻技术等前沿科学和技术研究。在未来对微纳米加工、生物医学等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科学家形容KBBF“这真是一块完美的晶体呀”。  相似文献   

3.
苏琳 《今日科苑》2013,(2):13-17
2009年2月,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Nature)的记者经过对多国专家的走访和行业调研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藏匿的"晶体宝藏》的文章,文中感叹,"一个中国实验室成为了一种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的惟一来源。"这个实验室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领导的北京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实验室,这个"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就是中国首个对国外实行技术禁运产  相似文献   

4.
苏琳 《金秋科苑》2013,(2):13-17
2009年2月,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Nature)的记者经过对多国专家的走访和行业调研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藏匿的”晶体宝藏》的文章,文中感叹,“一个中国实验室成为了一种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的惟一来源。”这个实验室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领导的北京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实验室,这个“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就是中国首个对国外实行技术禁运产品——“非线性光学晶体氟硼铍酸钾KBe2803F2”,简称“KBBF”。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1):F0002-F0002
陈创天,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研究发现BBO晶体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随后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牌晶体”。  相似文献   

6.
正对多数人而言,提到晶体就会联想到钻石等各种宝石,但对物理学家来说,这些由规则原子结构在空间重复排列的晶体只代表冰山一角。近期,《自然》杂志以"时间晶体"为封面,介绍了两篇重要论文,美国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两个科研团队首次用不同方法同时制造出了"时间晶体",宣告这不再只是科幻剧中的虚拟想象,而是一种实实  相似文献   

7.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9):67-67
陈创天院士获颁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8月4日,2013年度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之一Laudise奖在波兰华沙正式颁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陈创天获奖。这是中国科学家获得的首个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每3年评奖一次,最高奖有Frank奖和Laudise奖两类,其中,Frank奖奖励理论贡献者,Laudise奖奖励实验和应用贡献者。陈创天此次荣膺Laudise奖是因其在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发现方面,尤其是对BBO、LBO和KBBF晶体发现和发展方面的贡献。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颁发的Frank奖由日本科学家获得。会议举办之前,有4位在晶体生长领域卓有声望的科学家向协会推荐了陈创天。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材料晶体增长模式近日,意大利米兰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萨马拉大学、中国西北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以及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的材料与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联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晶体增长模式。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将晶体结构分解成其基本组成元素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如何用一种新的分子学方法来预测不同晶体类型的  相似文献   

9.
<正>机密信息传递过程中使用隐形墨水并不新鲜。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别研究院李良实验室最新的一项研究则获得了一种"新版隐形墨水",其最大特点在于可实现反复加密、解密。相关成果于11月1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李良表示:"原来的隐形材料或者保密材料,只是说打印出来或者写出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4):8-9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克服衍射极限的新方法,能以不到1埃米(1埃米为1厘米的一亿分之一)的分辨率展现出一个单一晶体的原予结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份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正在为推出一种新的电脑晶体作最后准备,这种新晶体的运算速度较之现有电脑晶体要快10倍以上。这种晶体由美国圣地亚国家实验室开发,可用于电脑、移动电话、人造卫星以及高灵敏度感应器等多种领域。由晶体构成的微处理芯片具有逻辑演算功能。在一个芯片的表面可以插上数百万个晶体。圣地亚实验室所开发的晶体在体积上与传统晶体差不多(直径约为人体毛发的1/15),但所需要的数目却减少了一半。普通的硅晶体通过打开电栅门,让电子沿线渠流出。而圣地亚实验室开发的新晶体,则利用“隧道效应”使电子从一个半导作层穿过一层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首次发现量子关联可以不被环境破坏。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创刊号上。在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初期,人们认识到纠缠是量子信息技术优越性的关键。然而此后人们发现一个更普遍的概念"关  相似文献   

13.
钱洛滢  王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I0019-I0020
10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曾艺研究团队领衔完成的研究成果,宣布首次发现了乳腺中的多能干细胞,刷新"了由国外科学家在2011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乳腺干细胞只存在单潜能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快速计算晶体材料的拓扑性质的新方法,应用此方法在近4万种材料中发现了8千余种拓扑材料,并据此建立了拓扑电子材料的在线数据库。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  相似文献   

15.
<正>华人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基因敲除大鼠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大鼠将会代替小鼠,重新成为实验室里的头号"动物明星"。最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  相似文献   

16.
人物     
《青海科技》2012,(5):62
题记:位于北京768创意产业园的海知源生态艺术馆,围绕"海纳百川,饮水知源"理念,利用多年珍藏的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动物标本,配以科普解说集中展示,再现奇幻的自然密境。作为馆长,他卖掉了自己在北京唯一的房子,把上千万的身家全投了进去。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0,(7):67-67
不久前,《自然·生物技术》的一篇社论指出,生物技术在减轻饥饿、疾病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它并非唯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0,(7):67-67
不久前,《自然·生物技术》的一篇社论指出,生物技术在减轻饥饿、疾病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它并非唯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号的《纳米通信》,发表了一篇题为《古代染发配方中硫化铅纳米技术的早期使用》的文章。这项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欧莱雅研究院、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国家航空研究办公室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已经利用在纤维核心上形成黑色硫化铅的纳米晶体,来染黑白色的头发和羊毛。文章一发表,就引来了各界广泛的关注。这是纳米时代来临之前的纳米科技吗?还是一种自然界里完美绝伦的生物矿物合成品?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16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公布了本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自然》故事的评选结果,包括病毒大到可以同细菌相"PK";历时69年才完成的实验以及我们的宇宙如何在一个四维恒星的崩溃中形成等等。一、12月10日:《模拟支持宇宙全息图理论》1997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的朱利安!马达西纳首先提出了宇宙全息论。根据这一模型,宇宙中的引力是由不断震荡的"弦"产生的。这些"弦"是在一个更加平坦、简单的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