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陆愈华 《职教通讯》2011,(14):49-51
职业学校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项目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课本为中心"为"以项目为中心",变"以课堂为中心"为"以应用实际经验的实训基地或生产工场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的集体智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自我反思、自觉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英语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每个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心愿。"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是当前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该方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简单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着重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活动教学法在军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是为了学,让学生学会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但在课堂上往往做不到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是因为没有"活动",不知如何组织活动。活动教学法力主以活动为中心,就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本文拟就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法的方式作一探析,旨在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内容型教学法"理论为基础,以纽约大学上海中心的TA课为例,从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在华裔学生的单班课中以"内容型教学法"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分析表明,内容型教学法在华裔学生单班课的教学中具有的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预防医学专门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上入手,注重以能力(学习、实践和创新)培养为目标,对"‘四结合’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等进行多年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兴起,各职业学校掀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热潮。作者通过培训后,通过使用该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课程进行实践,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推理性思维能力,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本文简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案例设计原则,并对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理念的主体,并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但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彻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存在着一定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并有效地实施此种教学法成为了高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对当今社会高职教学改革做出了简要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提出后,可以说是对我国已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并在课堂中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词尾“然”是上古就有的词缀,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朱子语类》中,后缀“然”不仅构词数量多,而且活动能力很强。文章调查了词尾“然”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并从发展的角度,对“然”作了历时梳理。  相似文献   

12.
从字形演变角度看《说文解字》对"临"本义存在误解,后世"临时"的语义由"面对某事的时候"之意所衍生。"临时性"组合与"临时性"结构所代表事件或动作在"正式性"、"偶发性"、"持续性"三个方面存在区别,临时性组合具有四种组合义。"临时性语族"流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公众维权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太”在19世纪未从欧洲自然科学领域传入中国后,谭嗣同遂借用这个概念构筑了《仁学》一书。然在借用之初即赋予了“以太”复杂的性质。本文就《仁学》中“以太”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作一梳析,力图客观地阐明“以太”在汉语语境下具有双重性内涵的历史原因及谭嗣同的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诗学和词学的核心观点虽然都是醇雅,但在诗学和词学里的体现各不相同。诗学里的醇雅包括功能论上的言志抒情,风格论上的温柔敦厚而不愚,创作论上的以学问入诗。而词学里的醇雅在功能论上前后有变,前期和诗相同,后期则只是思想上的不淫邪而已;风格论上则强调统一的雅的风格;创作论上则尊重词的音乐性,固守词的音律。其中,功能论上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