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出发,以PLC课程设计课题"MSBR池控制系统设计"为例,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和研究工程的技术和运行管理现状,分析工艺流程和生产运行需求,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设计方案。从复杂工程系统中提炼出子系统和复杂工程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工程设计能力。设计成果证明,学生工程能力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既是工程教育认证的考查标准,也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分析当前工科院校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及其存在问题,从做好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夯实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专业认证对高校工科类专业提出的重点要求。通过对复杂工程问题7个特征属性的分析,提出了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构想,构建了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并以艺术小台灯创新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阐述了对训练项目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给出了课程体系的运行模式。实践表明,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环境照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结合工程教育理念优化设计了实验教学内容。以实际照明工程项目为基础,设计利于强化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训练的教学案例,组建实验教学案例库,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与能力水平,探索应用型专业建设的实验教学设计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中,工程制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剖视图是工程制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文章根据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围绕如何教学生画好剖视图,分析了剖视图的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在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媒体的选择等,并给出了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及分数而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了“三层次”的课程体系,并以LTE网络部署与优化课程为例阐述复杂工程问题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的体现,同时明确提出了课程体系设计要求。该研究对高校及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学习多,实验类课程少,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此设置了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测量和误差分析一体化实验课。探讨了教学与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及实验软硬件平台的建设。通过选定一个复杂机械零件,完成该零件的设计制造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性动手能力和整体性、系统性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电机长期运行可靠性和输出转矩能力,永磁电机温度场的精确计算是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而常规数值离散过程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变换,掌握其核心机理所需的前置课程多、学习难度大。有限公式法离散方程物理意义清晰明确,将之应用于教学可提高学生对数值算法的基本思想及分析方法的理解。通过对基于有限公式法的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讲解,可培养学生应用数值算法解决复杂工程案例的能力。该文分析和推导了基于有限公式法的永磁电机温度场数学模型,分析其物理意义;搭建了基于有限公式法的永磁电机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平台,为永磁电机设计类课程中温升分析与冷却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重塑了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学习型、研究型教育。这种人才培养理念集中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中,同时也体现在诸如MATLAB(Matrix Laboratory)课程的各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课程特点,提出通过复杂工程问题中的高级数据处理和快速原型化来推进MATLAB课程内容教学以及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给出了复杂工程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成果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基于工程教认证理念的培养目标要求,以提高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应设计融入复杂工程问题概念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本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