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8):149-150
为满足社会对机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学好《钳工工艺学》课程,配合实践教学取得中级钳工证是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实验,探索了《钳工工艺学》课程案例教学,为机械类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子工艺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电子工艺学”课程教学实践模式进行了研究,其成果的理论水平主要体现在,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以“实践”的观点贯穿《电子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结合《金属工艺学》课程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提出了基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实施基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方法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性高,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显著提高,同时培养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中,《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的课程。《金工实习》这一教学环节,不但为《金属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实践基础,也为后继几乎所有机类课程乃至将来的工作奠定实践基础。故均为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和教学环节,被列入教学计划之中。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上述课程和教学环节的传统内容和编排,暴露出了教学内容无效重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分工不清,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缺点,必须着手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工艺学》为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方向专业课,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强,课程组以提高学习质量为基础,搭建《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实现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采用人性化交互环境、优化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举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加强。  相似文献   

6.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一门涵盖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及发酵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课程.针对《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和繁杂特点及当前课程教学现状,在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案例化教学方法在《发酵食品工艺学》中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具体的共性实例形式开展教学,实现案例化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案例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职《煤化工工艺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以提高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课程建设方案,以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课题式一体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尤其适用于高职高专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教育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教材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应用综合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关键部分。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岗位需要,提出了在《药物合成工艺学》中试行“课题制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药物合成工艺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淡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线,合理分配学时,对教材进行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学目的比较明确,强调课堂的有效性及教学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有效性很难保障。《饮料工艺学》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理论灌输教学模式并不适用。本文针对项目教学在高职《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饮料工艺学》的课程性质和背景,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本门课程的项目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饮料工艺学》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饮料工艺的各项技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轻化工程化妆品方向《化妆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文章在分析了《化妆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化妆品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突破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与上游课程的融会贯通以及与企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多渠道、多层面探讨提高《化妆品工艺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