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湖北咸宁学院719名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和报刊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大众媒介,大学生使用媒介呈现"复合化"趋势,"了解生活咨讯"和"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大众媒介的主要动机.但同时存在媒介接触状况有不良倾向,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模糊、自律意识不足,大学生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创作的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需要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树立大学生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处理时代的又一次革命—"微时代"的来临,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员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通过整合校内外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营造健康环境;注重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实践,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微媒介"为基础的"微时代"是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情境。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微时代"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博、微信等"微媒介"虽然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但并不必然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其过度使用会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现实世界依然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和指向。"微时代"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需要大学生提高自控力,控制"微媒介"交往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上交往,加强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互动;提高"微媒介"好友与现实好友重叠度,加强人际关系深度;融合"微媒介"交往与现实世界交往,拓展人际关系空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将以上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是其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养之一。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有助于增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正确引导高校舆情动态、有效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缺失集中体现在:媒介认知片面、媒介意识不足、媒介能力欠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缺位等方面。新形势下,高校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须加强辅导员媒介技能培训锻炼,及时掌握高校舆情动态;加强高校校园新媒体建设,营造良好新媒体环境;建立多样化工作机制,保障媒介素养提升"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令人担忧,难以应对日益丰富的媒介环境,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为此,媒介素养教育应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头戏。在具体实施中要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媒介本质属性、传播结构与传播秩序的解析,帮助学生端正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建立媒介批判意识、审美能力和宏观视野,以此培养符合国家发展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记者与普通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调查可发现,学生记者在获取、解读、使用媒介信息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高职大学生记者团对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正影响。学生记者团是高职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要为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创造机会,让他们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在高职院校尚无条件广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下,应进一步重视大学生记者团的建设,发挥其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是近年来一个新的热点课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归纳法等,从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视角综述"微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如媒介素养理论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等。探究现有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找到技术支撑或创新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媒介理论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子媒介的产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宅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宅现象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沉迷于某种事物,在媒介中开展社交,性格低调自闭,生活不规律。从波兹曼的视角来看,媒介环境、信息过载、幼儿谦虚、逃避心理和娱乐至死是宅现象背后的成因。"宅现象"引发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思想萎缩和生理疾病等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学生"宅人"开启和维持一种理性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随着高校的育人环境日渐复杂,媒介素养教育正成为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从"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看,还是从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看,加强"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开展"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开展"90后"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提高"90后"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其信息的解构能力、建构能力和使用能力,使之更有效地选择、理解、评估自己所处的媒体世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相应的课程建设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探索了在现有的高校课程体系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三门公共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并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