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主动适应"十三五"时期国家档案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务必将档案数字化纳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档案数字化既能有效保护原始档案信息,又能积极提高档案利用率,对高校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应遵循安全保密原则、重点优先原则和经济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档案的科学发展,带动档案相关学科的转型.在当代环境下,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档案保护理论的研究,在学科体系的革新、保护方针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从动态运行、整体性保护的视野对档案保护学科发展理念进行了新思考,并对档案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利用档案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加拿大学者M·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1]。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均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档案利用产生了影响。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态传播、立体交互、点对点连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新的媒介环境出现,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多元化融合的诉求。本文从新媒体的特点及在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利用为研究背景,探讨新媒介环境下档案利用工作方式的转变。试图通过对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各领域的应用特点、用户使用偏好,探索出借助新媒体进行档案利用的新方法,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和公众档案意识,推动档案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观念影响之下,以"科技"命名的大学显得炙手可热。以"科技"命名的大学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优势学科多集中于理科方面。科技类高校正在融入国内高校向着综合院校发展的潮流之中。目前,除了一些老牌的科技类高校如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外,一些学校通过改名也加入了科技类高校的队伍,比如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改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科技"命名的高校到底有哪些绝活?我们还是到科技生态园里走走看。  相似文献   

5.
耿军 《考试周刊》2015,(46):192-19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积极顺应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率先在国家级档案馆中开展"馆方老师指导、整理业务外包"的新型档案数字化工作模式。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影响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问题、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新要求和档案数字化前整理的新实践,热切呼唤馆方及时对外包公司员工实施业务培训。既是顺应数字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数字化档案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陆璐 《华章》2011,(26)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逐渐成为公众尤其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学习元素.面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如何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和希望.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驾驭新媒体,让其真正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万里 《天津教育》2023,(12):59-61
<正>所谓“三新”是指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在“三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新时代教学质量改革、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沿。历史学科具有深刻的人文性,是一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学科,对培养学生品格和民族国家情怀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阐明了“三新”理念对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导向,分析新理念对历史教师带来的新挑战,探讨基于“三新”理念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拓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数字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措手不及,特别是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数字化媒体所带来的新传播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报纸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报纸目前的生存状况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环境的解析,进一步探讨传统报纸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扬长避短并能在媒介之林扎稳根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科技文化"研究的内涵和发展进行了梳理,认为科技文化研究不仅可以研究与科技相关的政治、历史、环境、医学等学科的文化问题,而且可以研究当代媒体中的文化、艺术、学术产品及科技学科中的文化和艺术关照,也可以从科技文化角度研究文学,尤其是对科幻小说的解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技类专业社团依托专业学科,通过开展学术科技类活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营造"爱科技、爱学术"的良好学风氛围。本文针对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与创新协会的自身发展状况、发展前景等问题,探究科技类"专业特色社团"的建设新思路,以及社团专业化发展带来的附属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