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河北北方学院农牧专业企业导师资源共享模式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实施企业导师资源共享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借鉴当前高校企业导师制在实践中的探索经验,提出了从深化校企人才培养合作、明确就业指导对象、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实践考评机制和建立企业导师制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展企业导师资源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国家与地区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主导,以科研项目驱动,以订单式培养的校企育人模式是广西财经学院探索的主要模式。以此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长春轨道交通集团公司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共同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一是集团招工与学校招生同步。在学校招生的同时,集团进行招工面试,合格者既是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集团的预备员工。二是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集团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学校导师承担理论教学,企业导师主要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三是企业岗位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校企业导师制是一种重要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本文主要通过企业导师的选聘方案、工作职责、运营管理制度探讨了这种模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同时分析了高校企业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意识启发、职业道德与素养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导师”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意指政府、高校、企业在共同愿景驱动下协调运行,相互作用,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构建的长效合作模式。通过面向22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研,剖析“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现状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引入协同理论基本观念,构建基于“全员育人”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模型,提出基于“全程育人”的“企业导师”工作机制模型,提升“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敏 《教书育人》2023,(9):73-76
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协同教育机制的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运用协同教育理论,指导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整合院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打造“大实践”育人新平台,构建“学院-学校-医院-社会”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学生从入学到培养再到毕业的“辅导员+校内导师+基地导师”全员实践育人、“价值塑造+知识构建+医院实践”全过程实践育人、“院校培养+医院实践+社会实践”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校府院多方合作共赢,优化现行医药院校实践育人模式,促进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企合作实践的分析探讨,总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势和实施中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成果: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和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自觉提升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优化课程体系符合遴选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课程组和导师作用,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深入进行校企合作,促进农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关企业需求为起点,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共同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视觉传达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准员工,在入学之前学校、企业、学生就签订"三方协议",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共建育人平台,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杨静 《辽宁高职学报》2014,(1):24-25,58
目前高职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不足主要体现在校内教师队伍职业实践能力较弱,而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报关专业单证技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即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合作完成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从组建企业导师队伍、建立企业导师管理考核评价相关管理制度、确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创新实践学生单证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入手,能切实提升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单证技能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丹良 《河北教育》2009,(10):35-35
所谓“成长导师制”,即通过“成长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它是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成长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让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学生“成人”和“成材”的工作之中;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形成整体合作、齐抓共管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例,基于多年统计数据,对该校本科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培养与考核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3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对企业指导设计和校企合作指导设计的选题比例明显高于校内教师指导,且学生优秀答辩率明显偏高,平均成绩分布在80.0—84.6分之间。校企合作“双导师”培养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了校企的沟通和合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而且毕业设计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路径.校企合作育人符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辩证唯物论原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关键."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导认知、导演练、导实战——三导;管理者育人、技术大师育人、企业文化育人——三育;共建师资团队、共建特色课程、共建实训场所——三共建"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稳定转变;实现企业精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稳定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指的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一种办学模式。[0]是培训学生技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因办学特色不同,各职业院校往往在具体合作中会有所区别,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清晰的、一致的,就是培养现行条件下适应岗位需求的,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莉婧 《中国教师》2012,(10):81-F0003
<正>"双导一育"学生培养模式:"双导"是指导学式和导师制,即"PSE课堂导学模式"(简称"导学式")、"全方位导师指导模式"(简称"导师制");"一育"是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即"心育系列化课程模式",以此作为德育育人工作的突破口该培养模式涵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特色,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完成好“双高”建设的基础。当前虽然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高职院校积极推动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行业协会提升了指导效率、企业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但仍存在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监督机制较弱、高职教师队伍和学生培养均脱离企业需求、行业协会对校企合作的指导作用发挥有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应推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管理、推动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与企业定岗定薪相衔接、推动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相适应、推动多种资源配套与多元激励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制"育人模式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学生同时从学校、企业得到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双重指导。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企资源,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实施奖励措施,确立保障机制,使校企双方均投入优质性人力、保障性物力与财力,对合作培育的学生质量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责任,谋求校企生多赢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不能满足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问题, 提出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培养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导师一起指导学生的模式,创新“校企双主体办学、双导师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形式,构建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实行“全程化监控+ 双向介入评价”的教学评价与监督。这种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学徒—员工”的无缝对接,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白寨中学是中国教育学会曲周教改实验区重点实验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贯彻"全程成功教育"理念,坚持"强化常规,注重育人,丰富内涵,提升品位"的办学目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积极构建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促进发展"为主题的全程育人模式,努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一、创新管理,突出导师育人"导师"是按照"整体、合作、优化"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教战线上的主力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方式必须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因此,幼师专业应在园校共同体深度合作的实践背景下,主动探索精建基地、精聘导师、精心组织、精设主题、精选案例和精构机制六大实习路径,从而优化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学程的实习实践,有效强化学生实习培养指导,促进其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