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读者感悟     
江苏省新沂市史圩小学史孝宜: 我是从1996年开始订阅《教师博览》的,至今五年了。五年来,我始终对《教师博览》充满着深深的恋情。每当邮递员来到学校时,我总是先问一声:“《教师博览》来了没  相似文献   

3.
鲁毅 《教师博览》2013,(1):63-63
<正>今天偶遇《教师博览》,这本我相识十多年的杂志。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我把它紧紧捧在手中,仔细端详,久久凝视,愧疚之情袭上心头,记忆的闸门也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书柜里,至今还有十年前的一大堆《教师博览》,有单本,有合订本,那是伴我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贵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人师的我非常幸运地遇上了《教师博览》。工作之余,总是一遍遍跑到学校阅览室,在一排排报纸杂志中,我总是径直冲到《教师博览》面前,首先拿到手  相似文献   

4.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23,(20):6-9
<正>1993年7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出版,此为《教师博览》前身。11月,时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在全国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会上说:“《教师博览》办得有特色,知识量大,是一份深受教师喜爱的刊物。”1994年4月,《〈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专号》改为内部刊物《教师博览》单独出版。10月,《教师博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人员。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13,(7):5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所产生的影响;3.表达您多年来对《教师博览》的看法和评价……您可从一个方面切入,自拟题目,内容必须真实,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7.
她让我沉醉     
<正>读书,贵在"追求精神享受",这是杨绛先生说的;不过,读书的"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乐。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中悬挂已久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给我这份"乐",让我"乐在其中"如痴如醉的,只有她——《教师博览》。结缘《教师博览》,是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冬天,当时,我到学校一位优秀数学  相似文献   

8.
自从那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邂逅了《教师博览》后,我便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当时就想,这样好的杂志,我为什么以前没发现呢?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将阅览室中所有的《教师博览》全部借阅完毕,并且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每次还杂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分舍不得,总想把她据为己有。因此,在新一年订阅杂志时,《教师博览》便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教师博览》苏州笔会后,美丽的向晴编辑写了一组动人的记录文字,称我为《教师博览》"元老级人物",说我与《教师博览》是"彼此成就了对方"。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与《教师博览》相遇,是缘。那是十余年前,《教师博览》创刊步入第十个年头。同样是一个笔会,在南昌,我是作为一个外省代表"特邀"参加。那回,我第一次登上滕王阁,也第一次走进白鹿洞书院。那次笔会的场景,特别是与编辑万军兄戏剧性接头的情景,凝结在一篇小文《平凡的〈博览〉,普通的教师》(刊于《教师博览》2003年7期)中。记忆犹新,重读,  相似文献   

10.
七嘴八舌     
<正> 《素质教育博览》的everyone:你们好! 我一直把《素质教育博览》视为我的good friend,它伴我走过4个春夏秋冬(我可是从2000年一直订到2004年哦),使我懂了许多人生道理。现在我已经升初二,就要离开《素质教育博览》了。《素质教育博览》也快要过第五个生日了吧!在这里,我衷心祝愿:《素质教育博览》越办越好!大哥哥大姐姐辛苦了!对了,我最近正在把《素质教育博览》借给别人看,好多人要订呢! 你们永远的朋友柠檬(Lemon)  相似文献   

11.
我的最爱     
凌志根 《教育文汇》2007,(10):47-47
《教育文汇》《教师博览》《师道》……在我有限的空余时间中,阅读致力于教师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在邮局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似乎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图书室浏览报刊杂志,初次见到《教师博览》(2006年第3期),我便立即为之吸引。尤其是管建刚老师的《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一文,我忍不住连读了好几遍。里面提出的对青年教师的建议,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3.
迟来的爱     
认识《教师博览》纯属偶然自从工资中有了书报费开始,我们学校就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拥有一份业务刊物。我本来教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每年均订,后来当上了学校领导虽然对数学学科情有独钟,可作为一名管理者总不能只了解数学吧。订份什么综合性刊物呢?学校订了的各种报纸和教育刊物,我个人没必要再独订一份。既要带头订业务刊物,又不浪费我的书报费,还要有实用和保存价值。订什么,一直让我拿不定主意。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张老师给我推荐了《教师博览》,他也没见过,只是听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订上了,谁知一下子就结…  相似文献   

14.
未获奖感言     
看到《教师博览》2010年第12期的样刊.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面世.这种喜悦不亚于生命的新生;悲的是同时看到了《教师博览》最后一页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获奖名单——里面没有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获奖的:《教师博览》2010年全年刊发的24篇征文中.就有我的两篇.  相似文献   

15.
江雪艳 《教师博览》2011,(11):63-63
打开信箱时终于盼来了新年第一期《教师博览》,不由想起去年订杂志时爱人的不满:你都不当老师了还订什么《教师博览》?我申辩:这是为女儿订的杂志,《教师博览》是女儿的最爱!女儿最初阅读《教师博览》大概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开始自然是因我的喜好而将  相似文献   

16.
江西教育期刊社的四个刊物办得都很好,无论是《江西教育》《教师博览》还是《初中生之友》《小学生之友》都很不错。今天我主要对《教师博览》发表一些看法。总的看法是很好!去年在北京一个会上我也说过,《教师博览》作为一  相似文献   

17.
编读桥     
《教师博览》深受班主任欢迎我先后两次到宜丰县带溪中学检查教学工作,校长刘鼎华同志除了汇报教育教学工作外,还把班主任学好用好《教师博览》一事,进行了专题汇报。他说:带溪是铜鼓毗邻修水、奉新两县的边缘山区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他们给每位班主任公费订阅一份《教师博览》供学习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之用。  相似文献   

18.
    
我以为,在我和《教师博览》之间,确乎有个“缘”字,如若不然,则下面的事情怕就很难理解了。两年前,我去县城表嫂(她也是个教师)家做客,只坐了一小会,学校来电话,说有急事要她去。表嫂让我看看书,我就看书。表嫂走到门口,忽又折转来,从一摞杂志里抽出一本,递与我说:“你就看这个!”我就这样与《教师博览》初次见面了。现在还记得,那是秋天,晚霞非常美丽。第二年,《教师博览》就弯弯  相似文献   

19.
细数感动     
王琴 《教师博览》2006,(9):56-56
从没想过,会有这样一份杂志以这样的方式带给我这样多的感动—— 不容易 2005年冬日的一个下午,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柔柔地照着一切.正在学校听课的我收到了《教师博览》的来信,撕开封口,我看到了令人耳热心跳的文字:“你的文章将被录用!”一同听课的校长见了.真诚祝贺的同时,由衷地说了句:“能被《教师博览》录用文章,可不容易。”心旌摇荡、热血沸腾的我再细看信封,才发现白底蓝边的正面格外养眼,“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的背面格外亲切。那一节课,上课老师教了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记住了校长说的那三个字——“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上旬,本刊编辑赴山东淄博采访,顺便到该市临淄区金茵小学与读者座谈。金茵小学是一所创办才两年的新校,学校教师也以年轻人为主,充满朝气和积极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教师博览》在这里找到了知音:全校90多名教职员工竟有80多人成为了《教师博览》的订户。金茵小学的老师们对《教师博览》的喜爱溢于言表,他们认为《教师博览》在内容上贴近教师实际,形式上平易近人,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认为: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别人的印象中就是成天忙于事务,比大学老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