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设计运用大班节日主题活动,首先要为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精心筛选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其次,围绕节日内涵及大班幼儿学习需求,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第三,注重潜在教育因素浸润,创新主题活动实施形式。第四,营造良好园所文化环境,体验节日文化氛围。幼儿园大班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促进了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创新了节日活动内容,提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幼儿居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活动应“看见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添加社会教育活动,积极带领幼儿走入社会,使其获得真实的社会体验,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融合当地特色,为幼儿提供内涵丰富的探究任务。本文结合福建省白琳镇的老街资源,展示《我们与老街》班本课程的内容,探讨幼儿园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杜娜 《成才之路》2023,(11):101-10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对于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存在的重活动形式轻文化内涵、重活动体验轻价值挖掘、重活动场景轻主题整合等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积极教学氛围,引导幼儿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开展园本实践,让幼儿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价值;开展家园联动,让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4.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开展节日主题活动是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的有效途径。设计运用大班节日主题活动,首先要为促进幼儿文化适应,精心筛选传统节日和纪念节日。其次,围绕节日内涵及大班幼儿学习需求,设计主题教育活动。第三,注重潜在教育因素浸润,创新主题活动实施形式。第四,营造良好园所文化环境,体验节日文化氛围。幼儿园大班开展节日主...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幼儿园节日课程的构建应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依托地方节庆活动,整合节日教育资源,形成合理的课程内容,从环境创设入手,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让幼儿在课程实施中正确认识、热爱优秀民族文化,获得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节日民俗是民俗节日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内容选择较单一,且枯燥无趣。而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节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传承精神文化之美、展现艺术创造之美、弘扬人文关怀之美的美育价值功能。美育视域下幼儿园节庆活动的组织应遵循适宜性、愉悦性、融合性、自主性、体验性原则,以重庆市人民小学幼儿园节庆活动为例,实施策略包括甄选节日活动中的美育元素,开展适宜的节庆主题美育活动;营造“声、形、色、情”融为一体的浓厚节日氛围,让幼儿眼耳身心都充分感受节日之美;以“趣、乐、活、美”的活动过程让孩子充分体验节日的精彩与美好。  相似文献   

8.
蕴涵丰富内涵的节日,不仅具有具体的表象活动,还具有优秀文化传承功能。基于"节日活动"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整合幼儿教育的各种资源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科普,在体验参与中促进幼儿成长,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陆春梅 《考试周刊》2014,(92):188-188
节日活动是幼儿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节日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人类自身、社会发展、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节日按性质可分为民俗性传统节日、社会政治性节日和现代文化性节日。不同节日有不同的教育意义。为了进一步挖掘节日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能在庆贺中得到全面发展,抓住特色教育的切入口,特将节日教育定位为我园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陆丽梅 《教师博览》2023,(15):80-81
幼儿、家长和教师的美育意识都比较薄弱。文章通过挖掘家乡德庆具有教育价值的“金林水乡”“龙母祖庙”“雄鸡舞”“炮仗攻狮子”“金山茶”“富笋”等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研究,把幼小衔接目标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在自主探索体验中传承家乡的特色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并结合教学案例,给出落实研究成果的策略,强化幼儿园美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民俗节日因其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组成完整而和谐的节日教育内容体系,成为幼儿成长教育的优秀民俗节日"读本"。但是,目前幼儿园的民俗节日教育活动普遍比较单一、零星,缺乏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本文以"诗情画意品中秋"民俗教育活动为例,阐述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以爱的情感交流为落脚点,以家园互动和社区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民俗节日教育,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蔡丽宇 《天津教育》2024,(3):153-155
<正>幼儿园节日生活化课程是指在幼儿园通过有组织的、生活化的方式,将各个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在实施节日生活化课程时,教师要注重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使之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节日文化元素,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如歌曲、游戏、手工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情感和思维能力。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3.
幼儿在节日活动中既能体验愉悦,又能感受成长,快乐的节日会给幼儿的童年生活留下深刻的记忆。课题组立足园本实际,基于地域民俗文化,创新开展了"园本节日群"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西溪民俗节日活动素材和方案,从文化内核、目标构建、内容构成、基本特征、教育主体、实施路径六个方面架构了"园本节日群"的框架,提炼了"园本节日群"三个阶段的组织运作以及"一条主线、两项整合、三层体验、多种表达"的实施策略,形成了园本特色的节日群创新教育模式,丰富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是对幼儿园节日教育的发展性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就是祖先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节日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纲要精神,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目热烈喜庆、欢快等浓浓的节日氛围,初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紧紧利用民俗节庆的有效契机,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的节日教育。幼儿园节日教育是依附于幼儿生活环境存在的,环境在节日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创设相适宜的教育环境是对幼儿进行民俗节日教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幼教工作者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拓展幼儿园美术主题活动内容;开发利用生活材料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空间;优化教育手段,深化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等方面来利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国情之需、是时代之需、是地方幼儿教育之需。  相似文献   

16.
苏艺森 《成才之路》2023,(18):137-140
深入挖掘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幼儿美术素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可采取以下途径: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请进来,走出去”,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以项目课程为依托,进行深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是指在对幼儿实施社会教育时所采取的最基本的活动组织形式。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幼儿园一口活动教育活动,二是幼儿园文化环境陶冶,三是幼儿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家乡的丰富文化。莆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幼儿园可根据莆仙地域特点,挖掘莆仙本土资源,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的活动空间,创设具有浓郁莆仙文化气息的活动区游戏环境,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区游戏策略的引领,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领悟本土文化精髓,在创造、游戏中享受成长快乐。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10):165-166
本文基于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为核心进行研究,先分析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必要性,然后阐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融入本土民俗文化的有效策略,主要内容包含:"合理运用民俗资源、创设活动环境""充分挖掘节日资源、拓展活动内容""融入民间艺术文化、提高幼儿审美"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民俗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开展一些节日教育活动,不仅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幼儿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且通过节日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最直接的体验、感受我国节日的特有魅力,让中国的传统节日能够世世代代绵延下去。1.从儿童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出发结合节日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