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指的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面部表情、目光、举止动作等非语言信号所进行的具有明确意义的交流。表情、目光、姿态动作这些非语言交流方式是具有语言功能的.可以称为“无声的语言”.在生活中谁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在课堂上教师更不能忽视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迪 《文教资料》2011,(34):150-151
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掌握教师所授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交流不可或缺,但是非语言因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得当,做到仪表大方、目光敏锐、表情和蔼、动作优雅、距离适当,就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本文从学生的角度,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非语言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所带来的影响,进而说明非语言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对于体态语言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口头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体态语言是通过手势、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  相似文献   

4.
吴淑丽 《考试周刊》2012,(13):188-188
非语言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内容、表达思想感情时的手势、表情、姿势和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常常需要从讲话的姿态和表情中取得帮助,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使讲课内容和讲课者融为一个整体,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事实证明:非语言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素质修养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就化、交际和跨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探讨;从体距、体触、面部表情、目光、姿势、动作和副语言等方面论述了非语言交际在生活中的化差异以及论证了非语言交际在不同化人群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彼此之间传递信息,除了靠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还可以借助于人们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这种通过人们面部、体态的变化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无声的非语言信号叫做人的体态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总效果,有55%来自表情。而在以传递授课信息和情感信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言的使用更为重要。 一、目光分配要合理 课堂上,教师亲切的目光,可以使每个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重视、关心和爱。教师目光的分配要合理,一般的做法:把目光的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开兼顾其他。要时刻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不仅依赖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包括体态语在内的非语言方式进行。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行为的规则有所不同,那么非语言行为的规则是否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不但有赖于语言,同时非语言交际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可能的文化差异也影响着师生的交流。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与课堂教学有密切关系的方面加以说明: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姿势与动作、副语言、沉默等。一、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中国文化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犹如晚辈与长辈的关系,俗语中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师…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任何教师在讲课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使用单一的言语方式( 这里,我们把板书看作是文字语言)来表达思想、传授信息。相反,教师在运用语言讲课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等,借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是一种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传递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A·Mchrabian)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9.
“体态语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交际手段”,包括人的身体动作、姿势、眼色、表情、神态、手势等。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常会使用一些不当的体态语,具体表现为:与学生缺乏目光交流。面无表情。用食指指着学生,咄咄逼人。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分为书面语言(thewrittenlanguage),口头语言(thespokenlanguage)和体态语言(thebodylanguage)。所谓体态语言是一种以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势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语言交流,在当代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重方式并列进行的。教师在授课中伴随有声语言的比比划划,眼神表情、音容笑貌等动作,就是体态语言的具体体现。师生彼此之间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面部的每一种表情和身体的某种态势都可以传情达意。这种教师在授课时伴随的各种姿势和丰富多变的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流的运用在整个英语教与…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任何教师在讲课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语言方式表述思想,传授知识信息.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讲课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等无声语言,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等无声语言,也是知识信息传递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运用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弥补我们语言教学中的不足。丰富的肢体语言,也会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所必需的交流载体,它架起了一座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什么是肢体语言呢?教师在课堂上讲课,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需借助于一些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的表达来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传递特定的信息,以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用表情、手势或动作来交流思想的铺助手段是一种伴随语言,称之为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 ,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 2 0 %取决于有声语言 ,而 80 %取决于无声语言。巧妙运用态势语 ,会使你上课如虎添翼。所以 ,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态势语的表达技巧 ,用它辅助有声语言 ,来增强讲课的魅力。一、善用表情语在讲课过程中 ,学生总是要“察言观色” ,十分注意教师的面部表情 ,以增强接受教师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的信息 ,教师应注重利用面部表情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沟通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 ,并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 ,以使讲课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表情语中作用最大的是目光。辛墨说得好 :“人们互相望一眼 ,那是最纯洁…  相似文献   

14.
身体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是指除有声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动作,包括非语言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和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姿态和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1]。  相似文献   

15.
浅论教师的体态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常说,戏剧是一门艺术。我认为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颇有学问的艺术,演员表演和教员讲课有某些相同之处,如演员表演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某些意思,以感染观众,同样,教师讲课要运用课堂语言传递信息,以期达到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口头语言和板书语言外,还有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借助于目光、面部表情、手势、举止等手段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沟通工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等的总和,也有人称之为身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注重研究和掌握体态语言的艺术。本文探讨的体态语言艺术包括表情语言的艺术,手势语言的艺术和身姿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王影 《海外英语》2011,(9):345+348
该文对非语言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从定义、特征上进行阐述、分析,并以英语国家的体态语为例,着重分析体态语中的"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与"姿势与动作",期望能引起人们对体态语的重视,通过对英美人们体态动作的观察和了解,运用非语言手段,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言因素,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做出的表情、眼神、动作和姿势的总和。在某些情境里,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其效果远胜于言语交流。  相似文献   

18.
1.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身体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9.
人在进行交际时,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方式交流。言语交际是指人利用语言为工具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自从语言产生以来,言语交际便在人类交际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但并非是交际的唯一手段。在传播过程中,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是同时进行的;同言语交际一样,它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肢体语言是非言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先分析肢体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并从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目光交流、手部动作等方面对不同文化的肢体语言进行对比。目的在于通过阐述不同国家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与共性,并提出交际中遵循的原则,从而促进有效交流,避免误解。  相似文献   

20.
教态就是教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姿势等体态语,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目光接触、姿势和手势、面部表情以及服饰等方面做到正确得体,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