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前言举重比赛按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各有3次试举机会(破纪录有第4次试举但不计算总成绩)。在比赛中能否正确合理利用6次机会,对于发挥运动员成绩,赢得比赛的胜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比赛中,运动员试举成功率低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队近年来在比赛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试举成功率的高低,在某种情况下,往往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原因。比赛中成功率的高低,又与教练员、运动员的比赛经验、赛前训练、技术掌握、临场发挥等诸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合理地确定第一次试举重量 经几年观察比赛统计证明:运动员突出地发挥最佳运动成绩,必须具备较高的试举成功率做保证。成功率若高会给以后的比赛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信念。否则,会产生不良因素,导致一个时期内总是担心自己在竞赛中,试举是否成功。为此,提醒教练员,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应当根据以往比赛最佳运动成绩的发挥和试举成功率,结合平时的训练最高成绩,赛前的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3.
提高试举成功率是举重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的对中国男队和参加全国青年、省少年男子举重锦标赛的男运动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试举成功率普遍偏低.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有赛前训练、减体重、准备活动和选定试举重量等.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试举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如何选定试举重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举成功率低,这是近几年来我国举重比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试举成功率的因素很多,例如赛前训练、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心理因素、试举重量等等,然而影响试举成功率的直接因素却是试举重量。运动员的试举重量应该根据其平时(特别是赛前一个月)的训练最高成绩、体力好坏、技术稳定性、竞技状态、心理因素、比赛经验、是否减体重以及对手情况等各种客观因素,综合起来慎重地研究而定。选定试举重量这是主观的东西,然而其依据却是客观存在着的。因此,试举重量选得是否合适,就看我们的主观判断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符合了就能够使运动员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当然成功率一般也就比较高;反之则否。如何选定两个动作总共六次的试举重量呢?确定试举重量是否存在一些客观规律呢?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和国际举重比赛的统计分析,企图探讨某些客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就是为解决举重比赛成功率偏低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张国政两次重大比赛的实例,运用个案分析法和理论与实践资料分析法,对选定试举重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分析结果认为,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是重大比赛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战术.而对训练实力、赛前实力、比赛临场实力的认识和区分第一次试举与第二、第三次试举实力的各自特点则是选择好第一次试举重量的前提.同时,还要熟练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竞技状态水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言近年来,在举重比赛中试举成功率偏低,它将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水平和创造新纪录。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举重比赛经现场调查,经统计;全部比赛总试举600次,成功323次,其成功率达到53.83%;失败277次,失败率为46.17%,还有个别级别的成败比例差距更大。所以,就这个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供广大运功员和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作参考,以期参赛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通过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7个级别的全部赛事成败率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试举成功率比上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抓举比赛中的后掉次数比前掉次数高;挺举的上挺失败次数高于下蹲翻失败次数;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的试举方案比上届增多;同时,对各国运动员试举技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表明,运动员技术发挥不稳定、实力不足和比赛心理素质不好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国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琴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74-74,77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比赛的概况、特点、运动员的技术指标、比赛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试举成功率较低,南方中小级别占优势,北方大级别占优势。据此,提出了转变训练观念和进行系统训练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前言 近几年,在重大的国内外举重比赛中,明显地反映出我国运动员试举成功率偏低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正常发挥运动成绩,创造新纪录和团体总分的名次。为了说明这类问题,对二青会举委比赛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克服不足。  相似文献   

10.
选题依据举重比赛试举成功率与比赛成绩呈高度相关。如何提高试举成功率,一直是举重教练员与体育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迄今已有的研究,多是从不同侧面特别是从技战术角度去分析,而未能对赛前与临赛多因素作综合性的整体研究,因而效益受限。我国历届全运会举重赛试举成功率均较低(在45%到50%之间),不少  相似文献   

11.
对2004年全国少年女子举重分龄赛(13~15岁组)比赛的成败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探讨,其结果是试举成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选择试举的重量不适宜,技术动作和力量的训练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心理素质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及踏板准确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偏低,高速助跑的稳定性较差,并且女子相对于男子,试跳成功率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等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规则的实施对举重比赛中试举方案及成功率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举重运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规则、新赛制下中外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录像观察法和三段分析法,对国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男子10人,女子11人共47场比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张晓蓬(2004)的研究对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新规则和新赛制下的战术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运动员在三段中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国外选手,但在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较国外运动员低。研究还发现,国外男、女选手在三段的大多数指标中没有表明出明显的差异。男选手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接发球段的得分能力上。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提高我国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比赛成功率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30、31届世青赛的中国男队及俄罗斯、保加利亚男队和参加2003-2005年国内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的比赛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按影响比赛成功率的次序排列分别为:盲目选定试举重量、赛前训练、减体重、准备活动等,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试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规则和赛制的持续修改与中国队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乒联接连出台数项颇具争议性的规则更改--"发球新规则"、"11分制"、"奥运会双打新赛制"及"奥运会团体赛新赛制"。这一系列的规则与规程的修改对中国运动员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国乒乓球队如何积极主动适应国际乒联的改革措施,把握乒乓球运动新的制胜规律,继续领先世界乒坛进行了应对策略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重量下男子抓举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实验测试及肌电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重量下的男子抓举动作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重量越大,抓举时提铃翻手的速度越快;三角肌的肌电积分值最大。提示,为提高举重成绩,应重视胫骨前肌和胭绳肌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9.
国际乒联出台了包括增大了乒乓球的体积、重量,无遮挡发球动作,禁止使用有机胶水等的新竞赛规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打法、训练、管理、器材设备、理论研究等7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才能适应新规则,使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