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笑,怎么教师还会不知道讲什么呢?事实上,在现实中经常能听到有老师说“这个内容,不好讲”,或“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最直接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讲,其实仔细分析起来,还是没有确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与自然课差别太大,真不知道怎么教!”“科学课的有些内容,我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学生……”确实,科学课有别于以往的自然课,如果教师完全用老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的确上不好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科学、学科学,其实质是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教师在某些方面不知道也不足为怪,只要敢于承认“我也不知道”。用好“我也不知道”。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育科研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提速器,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背景下研究,这是职业生存的有效方式。但是我们却发现,有较多数量的一些教师们对教育科研态度漠然。“我们教好自己的书就行了”。纵然有少数应者,他们也茫然多于应然。不知道研究什么,“没有问题”;不知道怎么研究,没有办法;不知道怎样提炼,没有成果;不知道为何研究,没有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5.
孙启民 《师道》2002,(5):19-2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可笑,谁不知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学生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做教师的就告诉他们要“以学为主”了。传统的教育学理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幼儿园和小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以玩为主”,而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学”,那学生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指导建议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7.
一、要将教学的中心放在“学”上 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更多地考虑以下问题:学生学什么?他们想怎样学?哪些材料做成课件将有助于他们学习?怎样学才有趣?哪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将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考虑,教师怎样引导和组织?用哪种形式会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哪种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得有意思并能受益?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篇论文以分析苏教版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和“认位置”为例,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角度,来对这四个单元的小学教材特点、实践建议、发展方向进行基本分析和论述。笔者在此文中要探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一本小小的教材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使学生知晓如何学习,知道怎么学习,并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的实践建议是:让生活数学语言化,数学语言生活化。大部分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对这几个单元的知识点有所了解,能像唱山歌似的说出“1、2、3.....”,能大概地比较物体间的长短、高矮、轻重;那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教什么呢?在小学的课程标准中谈到,学生不仅要知道学什么,还得知道怎么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得知道怎么教?陶行知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  相似文献   

9.
俞如东 《考试周刊》2009,(37):194-195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记,根本不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学习总是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他们习惯于回答“是什么”,而不善于问“为什么”.在问题面前更不会主动去说“如果……那么……”。  相似文献   

10.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11.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中学语文,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这里面大有学问。依我看,关键在于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组织学生演练好语文能力训练“三部曲”。什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三部曲”呢?我的理解和界定是:“自学&;#183;积累——思考&;#183;讨论——运用&;#183;创新”,或简称“积累&;#183;思考&;#183;创新”。这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也是能力发展过程。我说过,“点拨——创新”教学模式,其训练发展过程包含了“三阶”、“五步”。  相似文献   

12.
黄昌明 《教学月刊》2002,(11):26-28
柳斌同志指出:“教材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它对教学活动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既规定了教师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所以,教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导什么?怎么导?现以《少年闰土》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导文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表现文章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少年闰土》一文,是以所写的人物作题目,我们从题目知道文章所写的材料是——少年时代的闰土.我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后提出:大家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孩子?有的说想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怎样写的?等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课义.他们带着问题学,目的明确,自主研读,学  相似文献   

14.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5.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教育家 ,得益于他“每事问”。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提出问题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一、能够让学生问的尽量让学生自己问  例如 ,学习“认识一位小数”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想知道些什么。有的学生想知道什么是小数 ;有的想知道小数有什么用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读、怎么写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运算 ;有的想知道小数怎么比较大小 ;有的想知道小数与其它数有什么关系……教师…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素质”化.“人文”化,语文教学也必须调整原有的面貌.而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我的学生不笨,也不傻.更不弱智。他们知道高中的学习很累,很苦.很枯燥;他们也知道踏进高中的校门是为了什么。由此,我觉得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心”。学生人在课堂.可“心”在课堂吗?如果他“心”不在课堂的话.授课教师讲得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中“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教师、学生和大学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是多年来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主题之一。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学生为本,理解和认识教师和学生各自肩负的历史责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教学过程,是实现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每年暑假结束,就会有一批新教师加入教师行列,开启自己的职业旅程。我很好奇,初为人师的几个月,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也很想了解,学校的领导们又有什么特别的举措帮扶他们?名师们又有什么秘笈可供分享?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上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就语文课教什么或是学生需要学什么?很少进行思考,或是认为不必深入研究,大家都知道。昨天,有专家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叫我一时不知所措,这隐含着一个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不知道,教什么和学什么,教学目标的制定肯定会出问题。我向来没有怀疑过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似乎只是为了“考试”.教师考虑最多的也是“教什么 ?怎样教 ?”的问题 ,很少顾及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的问题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多年来 ,笔者一直从事中师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讲解演练式 .由于中师学生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很难学 ,尽管课堂上也想尽各种方法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效果甚微 .如何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