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民 《青年记者》2021,(4):48-50
地域文化特性已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核心要义。在山东各地市的城市形象传播中,齐鲁文化资源得到了创造性的视觉形象转化,同时存在个性呈现不足、对外影响力不够等问题。本文提出打造多主体协同的立体传播形态、突出地域文化的标志性视觉符号、合力打造城市文化IP等传播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育娟 《今传媒》2020,29(3):55-56
当今时代,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地域文化符号作为城市个性的载体,是城市魅力形成的重要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而提出的。文化符号对于地方形象建构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文化符号传播角度出发,探讨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构建地域文化符号并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具体梳理了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和科教文化六大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地域文化传播力的现状,认为陕西地域文化传播存在内容资源发掘不够、传播渠道不够丰富、受众知晓度偏低等问题,希望能为进一步探讨文化传播力提升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魂”。每个城市经过起源、变迁、发展,文化成为历史的见证物存在了下来。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这一有特殊地域环境的港口城市在文化资源的基础分析,对滨海新区典型的地区文化的内容、类型和保护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等问题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一些可提高滨海新区文化竞争力的对策,提高滨海新区在城市文化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城市台的用武之地就在城市,以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征的线上节目内容以及城市独有的线下活动资源为武器,创造出无可替代的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直至营销力。  相似文献   

6.
对广告商品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附加价值的传播已成为广告传播的主要内容,而广告中的文化附加值必须借助各种元素、符号才能得以表现,从本质上讲广告文化附加值的表现元素都是一种文化符号元素,它是广告文化附加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表现形式的层面,解读广告中不同“话语”类型的文化附加值在表现形式上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7.
周婧  贾婧 《青年记者》2020,(6):44-45
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品牌的建构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已成为推动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传统红色文化形象,是具有深厚内蕴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可以传播文化内涵,也是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和资源产业链完善的文化名片。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历史的真实经历与历史实践中沉淀与积聚,包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消费文化的兴起使文创产品的文化符号价值愈发鲜明。本文通过网络调查,概括和分析10家公共图书馆代表性文创产品的符号建构方式,发现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更注重对产品背后内容、故事等内涵性符号的建构,但也存在外延性符号建构缺失、产品美感不足以及内容挖掘浅层等问题。这提示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应注重符号建构的多元性、消费者的主体性和品牌的符号传播,从而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钟育平 《新闻世界》2013,(9):251-252
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文化成为了大国形象最直观的体现。目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成都成为了为数不多在国际上被广泛认知的“文化符号”城市,成为了中国城市对外传播中的翘楚。本文以成都为例,分析了成都的对外传播符号与传播技巧,并结合目前的传播现状与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齐立森 《新闻爱好者》2010,(10):137-138
狐原型是中华民族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是至尊至善的瑞兽,是繁荣昌盛的象征,在典籍、文学、艺术等传播活动中深得赞颂。作为古齐地域特色文化,"瑞狐"形象重新为政府、学界和民间所关注,在地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符号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与文化符号这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为了科学调查民众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以及大众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本次研究运用量化方法,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表程度,同时考察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媒介对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建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文化符号前十位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京文化符号,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在其列。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北京文化符号中可归为京味文化符号、社会文化符号、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等七大类型。数据还显示不同媒介对于七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本质上是符号的系统,传播符号的媒介对建立在它之上的文化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故本文提出可继续巩固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现有建构中的长板建设,同时补充短板不足;以七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北京文化符号坐标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传播资源,文化旅游信息传播成为当前旅游城市参与异常激烈的旅游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潮州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旅游城市,塑造和传播潮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成为发挥潮州文化资源优势的有效竞争手段。基于拉斯韦尔"5W"过程模式对潮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传播策略,对塑造和传播潮州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城市电视台生长与发展的命脉,城市电视台应该在其传播范围内充分挖掘本地电视节目资源。制作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适合本地观众口味的电视节目.以应对竞争。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类节目,城市电视台应扬长避短,做好宣传,形成自己特有的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宋朝丽 《出版广角》2019,(12):14-17
新文创概念出现以来,一些城市将其运用到城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出现了“抖音之城”西安、“互联网之都”杭州、“电竞之都”成都等一批网红城市。新文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主要是运用“文化+科技”的方式,精心打造城市文化符号,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城市文化,实现城市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营造城市整体文化生态。目前,文化旅游营销模式、产业引领发展模式、品牌形象驱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公共文化联动模式已经初步形成,模式和业态在未来实践中都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博客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手段,在今天的城市文化符号系统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常州龙城博客在常州城市文化的传播中,以其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的包容性、传播态度的亲切性、传播效果的及时性以及传播导向的主流性,革命性地改变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7.
郭琼 《青年记者》2012,(8):68-69
在城市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城市影像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城市历史和文化符号为影像提供了内容;反过来,城市影像成为解读和宣传城市文化符号一个有效的手段.城市影像生产者们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进行能动的反应,用艺术追求和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将城市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创作主题.影片《高兴》就是导演阿甘用一个地道西安人的视角来展现西安地域文化乃至价值观的一部典型影片.  相似文献   

18.
何竞平 《东南传播》2021,(10):101-103
积极传播优秀地域文化,能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重要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地域文化,可采取如下创新传播策略:在思路创新方面,传播主体应更多元与广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地域文化传播矩阵.在内容创新方面,地域文化传播内容应更贴近受众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在媒体创新方面,应根据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媒体选择,并充分利用媒体发展红利,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9.
徐艳 《新闻知识》2007,(11):70-71
著名的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换言之,文化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那么,电视文化是什么呢?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是用来传播视听觉符号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有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统称为电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该属于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薛莲  蒋恺 《传媒》2023,(1):79-81
在媒介形态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愈来愈呈现出新的魅力。传统文化符号在价值赋能、创造消费、迭代定位等方面浸润着新的广告文化样态。如何从视觉影像、指示表征等方面由表及里地进行新媒体广告中的创新演绎,如何将技术赋能后的文化价值发挥至最优,如何寻找到一条能够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广告元素相结合的新发展路径,俨然已成为在新时代新平台实现传播价值、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传统文化符号在新媒体广告中的传播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