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我国听障者有2000多万,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很需要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调查表明,听障者爱看电视,因为他们想通过“看”来了解社会。但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仅能看电视画面,用猜来辨识电视内容,十分不便。自从有了电视屏幕下方的手语翻译员,以子母画面让新闻主播与手语翻译同步进行新闻播报工作,听障朋友便能“听”见电视,而不用猜电视了。然而,电视手语新闻的收视率如何?  相似文献   

2.
媒体暴力的危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白  郭锡哲 《新闻传播》2007,(11):53-54
一、媒体暴力的现状与趋势 媒体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而另外一种则是“媒体本身的暴力”,指媒体及其从业者利用媒体本身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权优势对新闻当事人或被波及的人群所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本文着重探讨第一种媒体暴力,即媒体中的暴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容为王”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内容改革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内容的生产、传播方式、开发、经营四个方面对电视媒体的内容变革作了分析,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但不会让电视媒体消亡,相反会加速电视媒体内容的发展,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兰金龙 《报刊之友》2014,(9):137-138
本文针对自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栏目为例,对传统电视媒体在自媒体环境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其发展问题,从自我定位的转型,从合理应用自媒体的角度出发,对比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优势,探讨如何进行节目内容的变革,增强资讯时效性,打造权威信息平台,为传统电视媒体摆脱困境,适应自媒体环境,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凭借生活化的新闻内容、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拉近了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并积累了大量的受众基础。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产生了变化,而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做出探索则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融媒体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收视率为核心的电视媒介调查研究,对电视媒体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收视率调查研究并未完全在电视媒体普及,即使在已经参加收视率调查的媒体中,对收视率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尽相同。以数理统计和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收视率调查研究,是媒体管理进入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电视媒体通向市场的重要桥梁。收视率调查是科学,正确使用收视率调查结果,还有赖于对收视率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7.
《报刊之友》2011,(1):173-173
第五媒体并不遥远。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PC互联网“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8.
乔玉为 《今传媒》2016,(8):54-55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在引导主流舆论方面面临着收视率下滑、目标受众变少、盈利空间变小、“内容为王”受到新媒体冲击等挑战。然而,电视媒体仍然具有受众年龄结构多样化、内容制作精良、新闻整合力度高等优势,电视媒体仍然具有引导主流舆论的可能性,需要通过建构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为王”、以权威性引领舆论、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等措施来提升其公信力与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活动是电视媒体为了赢得受众的注意力,抓住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潜在社会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媒体的策划、组织和报道,鼓励受众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以实现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方式。依据这一界定,香港回归大型电视直播、“神六”升空直播是媒介事件,而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则是电视媒体活动。加强对电视媒体活动的探讨,对当前处于超常规发展中的电视媒体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岩 《报刊之友》2013,(8):55-56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是制造奇观文化的最大机构,而明星就是大众媒体所制造出的一种超级奇观,这一奇观现象吸引了大批电影、电视、文化学家关注与研究。电视媒体和明星联手塑造着社会的精神、文化、道德等的氛围场,而社会大众对这些影响所做出的反应又刺激着电视媒体和明星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电视媒体与电视明星的关系总是在利益分配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摇摆不定,电视媒体对收视率以及市场回报的要求以及明星对曝光度、知名度的要求,使得双方处于一种此生彼降的天平上,无法达到不平衡。这种来回波动的不平衡关系不仅不利于双方利益的良性持久实现,也会对整个社会及大众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电视明星现场出发,分析了造星运动的根源,并探讨了媒体与明星之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家电视媒体欲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以及一定的社会影响,都必须具备独有的媒体特质,这种特质是一种让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力,即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媒体可以凭借这种独特的竞争力谋求生存与发展,并不断成长、不断壮大。所谓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从“刚力”和“柔力”两个方面来理解“,刚力”是用来支撑电视媒体生产、制作、播出电视节目的基础设施、技术条件等有形资产,而“柔力”主要指电视媒体的制度文化、品牌影响、人才素养等无形资产。因此,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刚力”和“柔力”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刚柔并济、协调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柔力”方面。  相似文献   

13.
李巍 《今传媒》2023,(10):53-56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遇到了新型挑战。为实现“涅槃重生”,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在传承电视媒体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与其他媒介的融合,成为电视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在转型发展中的阻力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路径,旨在为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4):15-20
有关听障者的媒介使用研究已逐步进入学者视野,但鲜有进一步探讨听障者媒介使用和知识沟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听障者媒介使用的调查,经分析发现:传统媒介中听障者的电视(附字幕)接触和报刊杂志接触对知识沟有显著影响;新媒介接触比传统媒介接触对知识沟的影响更大;在新媒介中就接入维度而言,互联网和手机接触都对知识沟有显著影响;就使用维度而言,手机短信功能、手机上网功能和互联网信息类功能可显著预测知识沟。  相似文献   

15.
黄龙 《传媒》2019,(13):47-49
随着时代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推动着电视媒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在我国大力推动“三网融合”发展的趋势下,电视产业也在实现着从单一内容输出向“内容+服务+体验”的智能电视发展新模式转变。智能电视作为电视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通讯媒体的融合产物,从视听娱乐、智能服务以及网络社交等角度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成为现阶段热门的新型资讯传播方式,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直接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冲击。当前形势下,电视媒体的发展必须进行一定的转型,与新媒体进行对应融合,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电视媒体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信息传播途径进行分析,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将电视媒体的发展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从而适应当下形势,改变电视媒体的发展状况。本文将结合电视媒体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电视媒体发展与新媒体融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对应发展转型战略,实现电视媒体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逸钰 《传媒》2016,(4):38-40
随着“互联网+”和媒体融合趋势的大举发力,“电视+”的概念已然在当下的电视媒体行业中风生水起,与从前对新兴媒体的敌对观念不同,如何与新兴媒体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相融相生,已经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在未来寻求突破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必然选择.地方电视媒体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战略,才能扩大影响力、争取话语权,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内容质量 节目内容的品牌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追求的目标,在全媒体时代,提高节目质量更是地方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重视受众的实际需要,满足受众的视听体验,提高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节目内容体现出专业化、个性化,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电视节目鱼龙混杂的问题,对广大受众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谢欣 《现代视听》2011,(6):40-43
我国现阶段电视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来创造利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一些电视媒体只顾短期利益而播放大量不良广告,从而出现了影响电视媒体整体形象与公信力的情况,进而导致媒体的收视率下降。本文试图提出以发展电视栏目内容与电视广告的互动经营来解决此类问题,并防止电视媒体为了寻求短期利益而落入广告收入降低和频道质量与收视率下降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互联网、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形态的媒体竞争,新旧媒体的更迭交替使部分传统媒体有边缘化的倾向.而日趋壮大的新媒体也正从“边缘化”向“主流化”迈进。积极应对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切实提升在新媒体格局中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