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融突"与"和合"——体育文化理解与交往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沟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交往的过程进行分析与梳理。认为:中西体育文化在交往的过程中寻求差异性与强化互补性是辩证统一的;中西体育文化交往的障碍是文化偏执心态;中西体育文化最终将会实现双方的“融突”与各民族体育文化自身“转生”过程中的“和合”。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中西体育文化是异质文化,中国大陆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西方海洋型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天人相异”的竞争精神。研究中西体育文化精神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西体育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促进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体育文化得以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深层意蕴下的竞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体育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其演进和转型的路径不同,风格各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了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西体育的基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6,(6):67-72
中西体育文化因子对比研究中存在的差异或同一的论争困境源于方法论和身体、文化、体育核心概念的人类学考察。研究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跨文化对比视角,以期对中西人类身体活动行为文化对比的文本进行客观诠释与注解。研究认为:"人化"的本能身体动作和行为早于文化,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应将身体实践行为置换体育文化;从时间节点考察中西体育实践形态内容,发现它们自身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承断裂特征;跨文化的比较发现中西方体育活动在应对环境的反应和挑战中,都会基于人、自然或社会现实的需求表现出普遍的共性或差异性。中西体育形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对宗教信仰和娱乐精神的分离与耦合以及"体用"关系的路径选择偏好差异;在共存和认同中维护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要做到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地域标识性"体育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化学相关理论对明清“西学东渐”时期中西体育交流不畅的原因进行创新性讨论,认为原因在于:明清时期中国缺乏引进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需求,缺乏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生根的土壤,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堵塞中西体育文化交流;明清时期西方国家成为中国体育文化传播对象并不具有历史合理性,中国体育文化相对于西方并不具有“高势能”。  相似文献   

6.
论中西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中西体育文化的源流传统入手对中西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了比较,提出在各自不同文化源流的影响中,两种体育文化逐渐形成了迥然相异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面对西方体育文化剧烈冲击的今天,只有实现自我更新,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找到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现代以来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中的“综合创造”主张进行了简单回顾。认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就是要通过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符合世界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西体育文化的四次融合--兼论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之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西体育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诞生了近代武术竞技,但战争的炮火和其所依附政府的命运,导致了它的夭折。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新篇章,也为现代竞技武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的指引下,竞技武术完成了夯实基础的国内发展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武术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西体育文化开始了第三次融合;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竞技武术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竞技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竞赛项目,标志着中西体育文化将在奥运层面上展开第四次融合;中西体育文化融合的规律与趋势决定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将是历史的必然,中西体育文化的第四次融合也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依据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根脉;中国特色革命文化中的“红色体育思想”支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时代体育精神”底蕴。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的现实挑战包括:个体教育中“中西体育文化的认知困惑”;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困境”;社会教育中“已有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局”。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发展路径包括:聚焦第一课堂、促使以体育魂;拓展第二课堂、增进以体铸魂;筑牢体育传播、坚定以体固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研读了《体育之研究》,以求反映20世纪初,毛泽东对现代体育的认知和对中西体育文化的态度。青年毛泽东在全面论述体育的基础上,就体育的功能、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体育锻炼原则等发展了前人的认识;在中西文化冲突的情况下,他选取了求同存异的文化取向,以时代精神为纲,广泛而有选择地吸纳中西体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进行了文化重构的努力。《体育之研究》在20世纪初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文化启蒙与文化重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穿越历史的目光:中西体育文化之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中西体育文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娱乐和战争是中西方体育走过的不同发展之路,并形成了内敛与张扬的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愉悦和胜负则是中西方体育不同的外在追求。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民族传统体育如何面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冲击和世界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常娟  常静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268-27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体育营销广告传播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指出中西方的体育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存在差异,同时根据相关的体育营销理论及跨文化广告传播理论,在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广告传播效果影响的基本上,对跨文化体育营销广告传播策略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了提高跨文化体育营销广告传播效果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文化相遇现象理论,通过文化自觉,从多元文化发展和分类体育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中外体育文化相遇后在中国的发展格局。得出了两种特质各异的体育文化相遇后,在现代中国形成了西方体育剔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育文化、西方体育压抑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平衡的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08奥运会是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大熔炉,在外国人了解与欣赏中国体育的同时,大量外国体育将进入中国,研究体育本土化内涵具有现实价值。以本土化概念为基础,从体育本土化的历史角度考察,我们认为:体育本土化是立足于中国,使外来体育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发展中国本土体育,批判吸收外来体育,产生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各层次、各个方面的既不同于原有本土体育又不同于外来体育的新的中国本土体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体育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文明有着深厚的宗教基础。中国既然已经融会到现代体育的主流,就不能只图形似而不讲宗教述求。比较中西方体育与宗教的形成与发展,探求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关联互动的内在机理,将为我国体育的发展觅得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与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角度出发,阐述体育与体育文化的概念及其关系。分析学术界使用的体育文化概念与体育实践中体育文化概念的差别,并重点论述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回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在民族融和与文化冲突中形成和发展而成的体育文化,包含体育文化形式、体育文化现象、体育文化精神等诸多内容。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分支,回族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共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诸多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研究范式,作为回族特有的体育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弘扬与传承、创新与发展,这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文化传承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观看现场录制的十城市体育赛课视频,对最具代表性的体育课所体现出的体育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对比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探寻在体育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秘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之中,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朵奇葩,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话语权。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狂欢,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理性审视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实行社会化发展道路的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并未实现体育“文化本位”的回归。因此,提出体育继续社会化的概念,确立“文化层面社会化”的未来体育社会化发展目标,是我国体育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语境下认清体育本质,增强体育社会生存能力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