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与所带艺术班学生的相处更是一门艺术。面对升学主义的评价体系,面对一群在升学考试中不占优势的艺术特长生,班主任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如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就成为摆在姜志岗老师面前的一道人生难题。也正是在回答这道难题的过程中,姜志岗老师书写了自己班主任职业生涯的精彩乐章。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艺术生的管理确实是一大难题。尤其是非艺术专业毕业的老师,管理艺术生更是难上加难。“艺术生难管理”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更好地管理艺术生呢?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把准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两大难题,即艺术教学人员缺乏和艺术教师素质普遍偏低,进而分析其已显现的危害和潜伏的危害,最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解决这两大难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艺术生是参加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考试结束后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效提高艺术生的政治课成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著名的"艺术难题"论,宣告艺术"终结"说。200年之后的今天,艺术在现实中的境遇似乎也在一步步地证实着黑格尔的预言。重新审视这个难题,通过对黑格尔提出难题的理论背景以及艺术的产生、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境遇等诸方面的分析,可以推论出当代艺术在艺术边缘化和各种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应该勇于突破自身狭小的圈子,站在更高纬度上关注自身,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甚至整个宇宙,勇敢承担起其精神使命,在拯救自身的同时也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帮助艺术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数学成绩,是困扰很多艺术生数学老师的一个难题。笔者总结自己十余年三个完整循环的高中艺术生数学教学的经验,提出了自己对提高艺术生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力推行实施艺术课程。师资奇缺是实施艺术课程的难题。在短期内难以培养出足够艺术课程师资的情况下,对现有艺术教师的再培训相当重要。本文就艺术师资培训的意义,结合艺术师资培训的现状、艺术师资培训的难点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培训艺术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完美,但完美的取得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留守儿童,大多缺少家庭教育,作为他们班主任老师,有时面对未曾遇过的难题,软硬兼施也毫无办法。这些难题,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去探索,去创造。本文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屡教不改的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都小东 《成才之路》2010,(12):49-49
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何正确地品味诗歌,如何让诗歌真正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这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34):77-78
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困难是一直困扰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在英语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需求。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学习现状的分析,提出将ESP教学模式作为基础,构建更适合艺术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山西电大教学平台是"导学群"远程教学模式的一个成功实现,而其中的"信息交流"则是"导学群"中各种教学角色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对话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同于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而更像手机的短信息,达到安全、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12.
“兴”的审美效果有高下之别。“兴”有不同的类型。兴是“诗缘情”理论的实践及发扬,是一种独特的生命省察方式,是中国古人混沌思维、巫术思维的具体体现。探讨兴的原始发生可以看到,最早的兴句可能是人对神的致敬、问候,是诗歌权力性质与一般口语的标志性区别之一。将“兴”规定为“物”“我”的审美互动可以具有普遍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3.
“兴国战略”与“治国方略”具有辩证的统一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并使这种统一体现在时时、处处、人人、事事的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严羽的"妙悟"说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在对待艺术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主张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创造艺术。当然,二者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西铭祭——回视张载对"仁道"的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张载仁道唯物主义的哲学纲领,《西铭》力求从“天道”运行的角度给“民胞物与”论提供充分的论证,借以弥补孔门“仁道”只知“人”而不知“天”的缺憾。在这个意义上,张载是从唯物本体论层面“证明仁道第一”。但是,《西铭》的论证在逻辑上很不严密,集中表现在它与人性与仁道之间生硬地加入了宗法家长模式,实际上形成了逻辑缺环。尽管如此,张载力图从唯物本体论层面给仁道主义提供论证的努力,至今功不可没,“新关学“应力求从唯物史观出发证成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诚”是《中庸》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中庸》赋予了“诚”以本体论的意义。“诚”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桥梁,“诚之”是道德修养的功夫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佛学由于自身带有否定性的特点,一开始就有回避稳定,消除差别的理论取向。随着佛学初期的此岸与彼岸外在世界的二元对立逐渐内化为内心的迷悟时,垢净二元矛盾在“心”的形式下获得了某种统一。而当说明人成佛的可能,树立人成佛的信心时,则必然强调众心皆有佛性的必然和一阐提皆可成佛的实然,推导出本心澄明自足与佛性相同的本心论。但将自心与佛心等同时,为了解决垢染与佛性的关系问题,又引入了大乘空宗“双方泯灭”的方法。而这正是“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命题转变的内在的原因之一,受此命题的影响而产生的对“空”的追求,反映在修持上,突出不可执着的特点,得出一切都是因传施教的法门。本文拟从此角度进行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时间观”作为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 其重要性和多样性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日益明显。如果谈判者能从多视角对国际贸易谈判中“时间观”的影响作深入的比较分析, 关注“时间观”与国际贸易谈判的密切关系, 并且在谈判的整个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将会促进跨文化的国际贸易谈判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