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度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2.
程序副词“太”可以出现在“太+A/VP(+了)”(S1)、“不+太+A/VP”(S2)、“太+不/没+A/VP(+了)”(S3)三种句式中。句式S1中的“太”既可能是“太1”也可能是“太2”,这可以通过共现成分或分句加以分化;句式S2中的“太”是“太1”;句式S3中的“太”是“太2”。  相似文献   

3.
句式转换是推导“V_双”的前提。“绝对对称”结构“NP1+VP+NP2(NP1=NP2)”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无法按照《语法双讲话》的句式转换要求生成另外一种句式,它只存在一种句式。句式转换这个前提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用“NP1+VP+NP2(NP1=NP2)”这个句式来推导“V_双”,利用该句式推导出来的“V”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句法语义特征,将"有"字句划分为六类下位句式:S1:A+有+B;S2:A+有+数量/多么、多、那么+Adj;S3:A+有(所)+双音节名动词;S4:A+VP+有+B;S5:A+有+B+VP;S6:A+有+B+(这么/那么)+Adj。利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归纳出韩国学生习得"有"字句五种偏误类型,按照偏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误代>遗漏>错序>误加>杂糅。采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习得区间法、蕴含量表法对"有"字句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各下位句式难度等级和习得顺序:S5、S1较容易习得,S2次之,S3、S6较难习得,S4最难习得。教学时应按从易到难原则分层次进行:S1、S5可安排在初级第一阶段;S2可安排在初级第二阶段;S3、S6可安排在中级阶段;S4可安排在中级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不要太A"句式通常是一个表示劝阻、告诫的否定句式,然而在目前的使用中,它不仅可以表示劝阻告诫,还可以表示赞美褒扬.本文对"不要太^"句式的两种不同用法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式记为公式:(S)′T就/再、才VP。其中,T代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  相似文献   

7.
考察三种句式中的常规焦点:S1施事+VP+受事,S2受事+施事+VP,S3施事+受事+vP,S1在焦点表达上具有无标记性和中性特征,S2S3都是凸显焦点的句式.焦点表达对句式的选择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正反问句"VP-neg-VP""VP-neg"和"K-VP"三种类型中,前人一般将乳山话"是不/是没+VP"分为未然体("是不+VP")和已然体("是没+VP")两类,归入"K-VP"类型中,K="是不/是没"。但经本文调查,否定词"不/没"与VP联系更紧密,"是不/没"连写易从形式上对该句式类型划分产生误导,故将"是不/是没+VP"中的"+"省略。研究发现"是不/是没VP"中"是"读轻声,"不/没"为否定词,VP可以为形容词、动词和动宾短语。"是不/是没VP"句式很可能是从"VP-neg-VP"句式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中的否定词位于"被"字之后是一种特殊否定式"被"字句,即NP1+被(+NP2)+Neg+VP格式的句子,这种句式的产生与"被"字的虚化程度和焦点表达有关。这种句式的消亡可以归结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以及"被"字的现实标记性与否定词的非现实标记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来"在句法层面上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在语用层面上常用来标记自然焦点。谓语"来"分布于"NP+来"、"NP+来+VP"句式中;补语"来"常分布于"NP+VP+来"结构中,补语"来"在句中常用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来(趋)"主要出现于"N施+V来、(N处所)+V来+(NUM)+N施、(N施)+V来+(NUM)+N受、N受+V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结)"主要出现于"N施+V来、N1+‘跟/和’+N2+V+得/不+‘来’、N受+N施+V+不+‘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用来标记焦点时常分布于"VP1+来+VP2"、"PP+来+VP"、"S1,来+S2"。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上说,程度副词“太”之后的褒义形容词有两类:一类既可以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又可以表示程度过分,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不认同;另一类只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本文试着在句式变换理论、语义特征理论和形容词配价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两类褒义形容词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2.
张宁 《衡水师专学报》2012,(6):82-85,100
围绕“东皇太一”的身份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通过梳理“太一”一词含义在先秦两汉时代的变化以及“东皇”在古代典籍中的所指,论证“太一”一词在先秦时代很可能并没有“具体形象的神明”这一含义,而仅仅是一个哲学层面的概念;“东皇太一”的真正身份很可能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3.
句式转换是推导“V双”的前提。“绝对对称”结构“NP1 VP NP2(NP1=NP2)”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它无法按照《语法讲话》的句式转换要求生成另外一种句式,它只存在一种句式。句式转换这个前提不成立,那么就不能用“NP1 VP NP2(NP1=NP2)”这个句式来推导“V双”,利用该句式推导出来的“V双”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字典》中的“勿”、“不”和“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勿”、“不”和“弗”出现在命辞、占辞、验辞中的情况以及验辞同命辞的关系,可以证明殷商时代它们在意义上和分布特征上的区别:(1)“勿 VP”相当于“不要VP”,“不VP”和“弗 VP”相当于“不会VP”;(2)“不”主要用于猜度问句,“弗”主要用于一般疑问句。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人们总能说出一些让人困惑的句子来,如:"小明谁都不认识"意思可以是"小明不认识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都不认识小明"。大家几乎都知道这句话有歧义,却很少有人理解产生该歧义的原因。句式"NP+谁+都+不+VP"中,NP_1和NP_2(谁)作为施事和受事指向不明,从生成语法来看,该句是由于移位产生歧义的。当然产生歧义的原因并非任意,该句式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对NP_1、NP_2(谁)、都不、VP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并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该句式产生歧义的原因进行解释,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类否定歧义句。  相似文献   

16.
“倒是”转折句是由“倒是 S”组成的用来表示转折意义的句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倒是”是连词,S既可以由NP VP组成,也可以由VP_1 VP_2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倒是”转折句语义背景下的句法模式有繁式和简式两种:繁式由“情形A 推出情形B 原因C 推出情形未出现D 另一种不同情形E”组成;简式由繁式“A B C D E”省略其中的一至三项形成。“倒是”的句法作用有三:1.连结复句中的分句;2.连结句群中的句子;3.连结段落。  相似文献   

17.
~~(+5,-6);E→(,-4).(2)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是C→A→B→D→E,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3)若这只甲虫去甲虫P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3,-4)、(-4,+2)、(+7,+3),请在图上标出P点的位置.想一想,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有理数”达标自测题》参考答案10,-07;2-37,±3;3<;4±23,5;5正或负;6-a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考察了宁波方言中助词"仔1"和语气词"仔2"在各类句法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和具体用法."仔1"主要分布在"VP1+仔1+VP2"和"VP1+C+仔+VP2"格式中,表"实现义"或"持续义". "仔2"主要分布在"S+仔2"和"S1+仔2+S2"格式中,主要的功能是表示语气、句中提顿、作主题标记.  相似文献   

19.
周领顺 《天中学刊》2002,17(1):74-75
对汉语中“不要……太……”句式和英语中的“not…too…”句式的句意是可以解释和把握的,它依据的是句中用词的褒、中、贬,以及判断句子是对事实的一般陈述还是着意的逢迎和赞扬之词。  相似文献   

20.
明中叶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不少由疑问代词“怎的”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S)+VP+也+怎的”。作者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下,此句法结构中“怎的”表现出多样性的语义特征:(1)询问;(2)虚指;(3)与“(S)+VP”相反的意义。作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近现代汉语赣方言中“怎”系疑问词作选择后项的紧缩复句,可能是由汉语自身发展而来;而近代汉语北方方言中这类句式则是蒙古语和汉语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