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主要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成本——收益以及博弈论,对职务犯罪的动机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该部分总述了职务犯罪日益增加的趋势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第二部分,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以及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职务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即如果犯罪收益大于成本那么对于一个理性的人会选择犯罪,反之则情况相反;第三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即提高犯罪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的三个理论前提即“经济人”假设、资源稀缺性和消费者偏好理论可见职务犯罪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复杂性及其必定性,而高收益、低成本是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现象较为普遍的根本原因所在。要杜绝或减少职务犯罪,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保证职务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使理性的职务主体不愿去从事。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有职务犯罪的现象,呈现出六种特点:权钱交易突出;职务犯罪案件上升,大案重案增多;犯罪手段狡猾隐蔽;数罪交织,案中有案;发案部位增多,涉及面广;顶风作案和持续作案突出。为预防、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票是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犯罪主体利用发票进行贪污犯罪的现象不断增多.针对这一现状,分析此类犯罪的特点及规律十分必要.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方法,重点分析职务犯罪主体利用发票进行贪污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者利用发票进行贪污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女性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会计、出纳等财会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女会计职务犯罪与男性相比具有某些特有的个性特征。研究女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成因及预防对策,对加强女会计职务犯罪的防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有职务犯罪的现象,呈现出六种特点:权钱交易突出;职务犯罪案件上升,大案重案增多;犯罪手段狡猾隐蔽;数罪交织,案中有案;发案部位增多,涉及面广;顶风作案和持续作案突出。为预防、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职务犯罪呈现犯罪领域广,团伙作案多;经济领域、新领域发案多,单位集团犯罪突出;涉案金额大;“一把手”涉案多;犯罪主体、犯罪年龄呈两极化;犯罪主体文化高,犯罪方式新;犯罪嫌疑人潜逃普遍等特点。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教育,加强体制创新,强化监督,坚持打防并举,加强立法完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职务犯罪有上升的趋势,犯罪的人敷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特别是贪污受贿犯罪近年在我国呈高发态势,不仅大案、要案居高不下,而且涉案金额也在不断的递增,这与我国在职务犯罪量刑方面存在的缺陷有很密切的关系,选择这个题目就是为完善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职务犯罪的相关立法提供理论支持以及为更好预防、惩治职务犯罪,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务犯罪又称职务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是指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在国外又被称为公职人员犯罪、公务人员犯罪、公务员犯罪、白领犯罪等,同时又和职业犯罪、经济犯罪、身份犯罪、行政犯罪、法人犯罪等概念有一定的交差或混合。概念的混乱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公务犯罪的概念最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务犯罪的概念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议,更有利于对国家职能和国家公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自首应该依据什么来认定,其根据为何?是刑法学界争议的问题。从刑罚的目的出发来阐述自首认定的根据,认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而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因此,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足以。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而对自首的认定也只能根据这个原理来认定。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之规定,教唆犯罪是隶属于共同犯罪的一个下位概念,因此,教唆犯罪是被作为共同犯罪来加以界定的。但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唆犯罪都能构成共同犯罪。鉴于此,我们对教唆犯罪未遂形态的研究应建立在把教唆犯罪划分为独立教唆犯罪和共同教唆犯罪的基础之上,且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刑法典有关教唆未遂处罚原则之规定缺乏合理性,违反了刑法基本原则,也放纵了犯罪。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唆犯罪的未遂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作为我国刑法诸多犯罪类型中的一种,当然适用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而刑事违法性是我国传统犯罪理论中犯罪构成最基本的要件。然而,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的犯罪类型,有其自身的特性。环境侵害的多元价值性使得传统的刑事违法性理论对于环境犯罪适应困难。"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作为环境犯罪违法性的认定标准显得问题诸多。因此,提出"容许性危险犯"以弥补、更新环境犯罪刑事违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刑法第133条之1第2款的规定只是解决了危险驾驶罪同其他犯罪的非并罚问题,却回避了危险驾驶的实害犯的性质。无论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以交通肇事罪来定性危险驾驶的实害犯,都无法避免理论和实践中遭受的质疑。在其难以妥当纳入现行体系的情况下,单独规定其刑事责任,将其作为危险驾驶罪的结果加重犯来处理,既能有效解决交通肇事罪的刑罚结构设置的不足,协调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之间的关系,又具备针对性,消除公众质疑,使得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4.
想象竟合犯通常被认为是形式上的数罪、实质上的一罪,也有学者认为其是形式上的数罪、科刑上的一罪,尽管存有差异,但两者都主张对想象竟合犯应当从一重罪处断。但是,仔细分析这两种观点,可以发现它们是概念不清、逻辑矛盾的产物,都存在混淆概念、肢解犯罪构成或者是逻辑前后矛盾的问题。事实上,想象竞合犯并非形式上的数罪,而是实质上的数罪;对它的处断原则也不宜按照传统“从一重处”,而应该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5.
正确定罪是正确量刑的前提,而能否正确定罪又有赖于对罪数形态的正确认定。毫无疑问,对于贪污罪而言,研究贪污罪的罪数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从罪数形态的一般理论入手,对贪污罪一罪类型中的法规竞合犯、转化犯、连续犯和牵连犯以及数罪类型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的理论,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有三种原则,即从一重处断、数罪并罚和从一重重处断,但这些原则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与想象竞合犯的罪数本质相匹配,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我国的国情,从一重从重处断原则是最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吸毒入罪是否可行”的争论一直都未真正停止过。基于尊重并保障人权,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下,不宜将吸毒行为犯罪化,即吸毒入罪不具有可行性,为此,从吸毒行为本身的特性、不宜为犯罪行为、不符合入刑必要性原则要求以及替代措施之于刑罚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可行性等视角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犯罪领域,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基于自然人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后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鉴于刑法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标准规定不一致,适用何种标准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而对于单位内部成员来说,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罪刑规范法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法是否存在罪刑法定原则问题,在学界是百年聚讼,迄难定论。综罗各家,大致可归为三种观点:肯定说、否定说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说。但是三种观点对中国古代法中罪刑关系的法定化都是认可的。的确,中国古代罪刑关系在立法上是表现为法定化的,即罪刑规范法定化,但在司法上罪刑之法定与非法定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法吏实行严格的罪刑"法定"、大臣实行罪刑"非法定"、人主实行罪刑擅断三者互补互济的司法体制。即法吏、中下级官员守文据法,据此罪刑是"法定"的;大臣、高级官员据经传原情定罪,"议事以制",据此罪刑是"非法定"的;君主可以"权道制物",任意裁断,据此罪刑是擅断的。中华法系之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和合一体的特点突出,其罪刑规范的法定化与源于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形似神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中学生犯罪现象的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困扰各级主管部门的热点问题。把博弈论应用于学生犯罪的分析,提出一个“司法机关”和“不良学生”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对不良学生行为的策略选择进行博弈分析,揭示犯罪的内在动因主要是物质利益的驱动和满足某种心理需要等,通过降低司法机关的监督成本、加大对失职司法机关的责罚、提高破案率和降低学生犯罪的额外效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学生犯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