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杨尔希 《新闻世界》2012,(5):103-104
从近年网络舆论的发展来看,网络上的言论表达多了自由,少了理性。网民在通过网络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时常常超出言论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尺度,带有极端的感情色彩。本文选取了近几年网民热炒的几个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舆论存在极端情绪化倾向,这种情绪化网络舆论扭曲了言论自由的内涵。并就网络舆论如何“去情绪化”提出一些建议,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并不意味着媒介转型或消失,新闻媒体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中国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判断主要遵从社会责任论、记者守则、时新性和轰动性四大原则,在热点事件的报道与追踪调查中可能出现价值取向偏差。新闻媒介的经营与管理应当坚守原则,作出全面、客观、真实的报道,在突发事件面前,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理性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3.
李晓云 《新闻界》2014,(2):41-44
网络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公共性问题讨论与解决的互动平台,本文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并指出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批判的氛围和公共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网络媒介、各类社会问题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公民都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构性力量。由此,在公民精神的宣传与引导、理性公众舆论的培养、政府畅通民意与"官意"的交往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张希熙 《今传媒》2020,28(5):59-61
如今,网络中的民粹主义言论屡见不鲜,在一些网络公共事件中还呈现极端化倾向,对舆论造成负面影响并导致事件非理性发展。探析网络民粹主义,应当考虑到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心理动因,并反思网络技术本身在言论思想繁杂的时代,如何来有效地加强正面引导及监管,发挥舆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业在一百年的沧桑巨变中经历了多种角色的洗练,近年来中国新闻的好斗精神愈发猛烈,追击头版头条、一手资料,不仅以时效性为标准——和时间赛跑,更以吸睛率为标准——和曝光程度、露骨程度进行比拼。2017年大年初二在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的老虎咬人事件,使大家从过年的喜悦当中跳脱,将关注点转移到一个不守规则、逃票进入虎园从而导致老虎受惊将其咬死不治身亡的噩耗当中,网络上的舆论一时兴起,不加马赛克的血腥镜头也裸露在外,大量的重复报道与不实猜测使受害者和受害者家人蒙受来自网络的压力和精神上的折磨。本文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为例,就新闻报道对受害者、受害者家属以及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二次伤害的表现方式进行分析,从新闻伦理角度对媒体的言语和工作方法进行论述,提出对于新闻报道二次伤害合理规避的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舆论社群心理趋向理性,网络公共事件相关舆论议题演化有着由浅入深、逐渐聚焦的特点。多样的信源、公开的讨论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解决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个案,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议题的演化路径,并试图探讨网络舆论演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舆论冲突是舆论存在的一种常见状态,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舆论冲突中,双方利用合理化、辩解、自我概念建构和范畴化等策略展开辩论,而网络舆论的戏谑性、情绪化和攻击性的话语表达,使得公共讨论流于简单肤浅,使网络舆论与理性探讨、形成共识之间相去甚远。同时,当前网络舆论中的"民粹主义"也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拍照事件",在新浪微博引发了热烈讨论,网友言论由偏激走向理性,这是网络舆论实现"自我修正"的有力证明。本文首先呈现舆论的形成过程,接着探讨舆论实现"自我修正"的机制,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功能有效地影响了"哈尔滨宝马案"、"周老虎"等事件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作用。经历了自发的草根舆论之后,网络舆论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网络舆论形成的主体之一,网络BBS在典型社会事件中的导向作用,已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介的发展重构了社会传播生态。在泛众传播语境下,作为共识性仪式的传统媒介事件让位于作为冲突性实践的网络公共事件,探索新的共识凝聚方式被提上议程。本文认为,网络公共事件的常态化并不代表共识基础的完全丧失,原本由传统媒介事件提供的仪式整合功能可以在公众一致性的话语实践中重新实现。为了实现网络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认同重构,应当从话语争夺、多方协作、培育"公共理性"等思路出发对公众展开话语引导。  相似文献   

11.
韩国影星崔真实走得很突然,关于谁是真凶,大家莫衷一是,但这起事件却在激起网民大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网络公共舆论的争鸣.其中一家网站上写到:崔真实的死,让这个国家的网民看到,不负责的言论杀伤力有多大.网络公共舆论应当走向何方,舆论场把关何时才能形成体系、走向正轨?这些问题应该开始触动媒体研究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2):79-83
本文将舆论的理性特征放入态度研究框架中,以郭斌事件为例,从认知理性、评价理性、情绪理性和行为倾向理性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分析新型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的理性情况。研究发现:网民态度理性总体呈轻微理性状态,其中行为倾向理性程度最高,认知理性程度最低;在侧重当事人评价的舆论中网民态度理性程度最低。建议我们对此类事件中网民的表现要更有信心,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要更注重全面客观,当事人更要注重网络爱国言论的合理表达。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既是网民表达理性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也是以盲动性为特征的"乌合之众"群氓狂欢的舞台。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强规制。在此时代背景下,考察网络舆论规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二重性"特征。这里仅从网络舆论规制的价值取向、网络舆论规制的方式、网络舆论规制的实效三个维度对网络舆论规制的"二重性"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多元表达平台的不断发展,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与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发起了更高的挑战。面对更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我们看到,虽然政府及主流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但在强大的社会多元表达力量面前却时而显出其薄弱与不足之处。如何提高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便成为需要研究的当务之急。"石首事件"后期出现的一次"舆论声势"引发了笔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就此探讨并提出,面对公共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有助于言论公信力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同时又可引导舆论向更为理性方向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公共舆论价值变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反腐败”成为一种公众所关注的社会现象以来,它就以“天然客体”的姿态被纳入了公共舆论的视野,并在公共舆论的场域中不断探寻治愈这一恶疾的有效途径。公共舆论的强势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决定了它对腐败现象独特的威慑力乃至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显示了公共舆论本身的价值。然而,由于现实中反腐败报道的各种偏差,也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公众的心理偏差,使得公共舆论的价值发生变异。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6):53-58
微博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媒体发表言论的权力,成为了高校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论文结合案例考察了微博公共空间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生成,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舆论生成模式:民意蒸腾模式、多元桥节点辐射模式、再中心化模式、自由博弈模式,研究发现校园草根微博、各方意见领袖、高校机构微博是大学生微博舆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大学生加入到了事件的讨论中,推动舆论形成,对微博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鑫 《青年记者》2017,(6):38-39
网络公共事件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所谓网络公共事件,简单说就是主要由网民推动的、主要在网络公共空间讨论的、对虚拟和现实社会都产生较大影响的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网络公共事件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可能具备危机事件、社会冲突、网络舆论、集体行动、政治参与、话语表达等多重属性,但又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18.
赵英臣 《今传媒》2014,(6):50-51
新闻媒体必须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原则,着力在传承价值观念、培育新的价值意识、塑造价值主体、构建共同价值取向、维持价值体系、引导价值目标实现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舆论强势;必须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建立社会共识以及个体、群体与社会的理性认同,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提供公共理性和公共信心的舆论支持;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原则,创新传播观念,改革新闻报道表达方式,更加贴近群众的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更好地让群众感知、理解、认同和自觉实践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舆情的把握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主要平台。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但校园网络舆论空间仍存在着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要采取建构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但在这些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大部分呈现"一边倒"的趋势,情绪性和宣泄性言论愈来愈多。民粹主义在网络舆论中出现抬头的现象。民粹主义发端于19世纪后期,却因互联网得以发展,因为互联网不仅给予每个公民表达的平台,也因其匿名性使网络言论被认为有"绝对自由"的可能。何为民粹主义?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