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村学校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与乡村社会形成隔离;乡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乡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削弱;现代电视媒体在乡村社会普及阻碍儿童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将不利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分田到户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渗透,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与这一变迁历程相伴随的是,电视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并迅速普及,电视下乡对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乡村治理、村庄性质以及人际关联等三个方面呈现出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来分析电视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村庄社会生活的关系,以理读电视与区域性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活的内在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视下乡:大众媒介与乡村社会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田到户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渗透,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与这一变迁历程相伴随的是,电视开始进入中国农村并迅速普及,电视下乡对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乡村治理、村庄性质以及人际关联等三个方面呈现出的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关系,来分析电视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村庄社会生活的关系,以理读电视与区域性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活的内在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电视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大众教育传播的交叉应用领域 ,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其中 ,对于教育电视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水平以及我国东西部地区非平衡发展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发展提出了策略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层社会中,集体主义取向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乡村社会失效,纠纷的解决更依赖于具有权威性的基层司法机构。受现代法制化建设以及司法资源稀缺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司法机构规避了调解这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方式,选择法律程序主义的审判形式,似乎实现了规则之治。然而审判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纠纷,法律在乡村社会无法有效运行。基层司法机构的法律程序主义与策略主义一样都是国家能力不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电视下乡:农民文化娱乐方式的家庭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电视机成为农民家庭中普通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成为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下乡与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电视机在农村普及的过程,正是乡村社会公共文化娱乐生活不断式微的过程,电视下乡填补了乡村社会公共文化娱乐活动萎缩所留下的空白。从文化活动参与者的角度讲,看电视不是一种公共性的文化娱乐方式,当看电视成为农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呈现出家庭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电视传播媒体对人们体育观念、参与大众体育活动、体育投入、体育消费等有着巨大的影响,电视传媒与大众体育之间是互动的,其结果是造成双赢.电视媒体与大众体育的互动,把体育运动置于社会和媒介交织的背景中去从新审视,力求从社会的变化和媒介的发展中去重新发现体育.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转型的社会背景下,乡村社会各方以新的力量重新建构着中国农村的秩序格局,乡村社会的治理与纠纷解决也被拉进宏观社会结构之中并呈现出一幅非惯常的纠纷图景。家庭对流动和独立的个体逐渐削减了聚集而居的内在牵制力,"乡土纠纷"也经历着向"离土纠纷"的转变,纠纷解决上的暴力催债也使基层调处组织面临着双重困境。乡村调解制度的不断完善无法掩饰其诸多问题。中国乡村的纠纷生态呈现出的"乱象"局面和纠纷化解的凌乱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导论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中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引起了现代技术的革命,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在本世纪6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引起了一次新的个体化自立学习浪潮。此外,微电脑和学校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电视、地区网、大众媒体和英特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教育环境。相应地,伴随着信息技术在计算机、通讯和视听设备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信息技术工具的进步,一种适应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的社会正在形成。许多教育家顺应了这个发展趋势,在最近的信息技术网上发展了他们的教育实践。学生期望从网上接受…  相似文献   

10.
摘要:城市集中表达了现代理性主义。城市化包含着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理性主义向乡村蔓延的过程。乡村富足观念集中体现了这种变迁。观念的变迁实质上是社会的变迁。在中国乡村社会巨变型塑时期,既要顺应时势,又要发挥人类智慧对社会发展的建构功能,以乡村社会传统伦理来承接理性主义构建乡村新伦理社会,把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成人类最美好的栖居家园。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 ,乡村民众的公益观念表现为家族外部公益观念的淡漠和狭隘的家族内部公益观。进入近代 ,随着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 ,乡村民众的公益观念也逐步冲突血缘的局限 ,向更广泛的地域范围扩展。这一过程与当时社会大转型的时代潮流是同步的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地区部分村镇中国传统春节篮球赛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针对乡村中国传纨春节民俗文化与篮球比赛相互渗透的现象,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篮球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乡村民俗节庆文化与篮球运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关系,洛阳地区篮球运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春节民俗文化注入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乡村传统春节民俗文化对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民族乡村地区为调查点,对来自15个民族的69名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收集有关儿童游戏的口传记忆及个人观点,并借助NVivo12软件整理访谈材料。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乡村儿童游戏的变迁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到十八大前、十八大后4个阶段。70多年来儿童游戏经历了种类从动态生活到静态思维、玩伴从主体无间到媒介相隔、场地从自然软性到人为硬质、时间从整体自由到碎片约束、材料从自制不限到技术依赖、体验从纯粹快意到追求功能的演变。电子传媒的普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改变和社会政治举措的推行是儿童游戏变迁的主要成因。未来在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儿童游戏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民族文化价值,传承和创新民族地区乡村儿童文化,重视通过游戏加强儿童与乡村生活的连接,积极发挥现代电子游戏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乡村秩序的一种维护力量和纠纷解决的又一实践主体,滇中苗族乡村基督教会运用基督教义引导着村民的纠纷解决观念,对发生于教会内部和外部的两类纠纷以调解解决为主要方式,以教规教义为规范依据。基督教会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某些时候显示出了比其他权威组织的调解更多的优势,但同时也会与国家法律出现抵牾和冲突,造成相互之间的关系紧张。应该正视基督教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断规范其运作方式,使之在建构良好乡村社会秩序中发挥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变迁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现代性也通过电视这一途径向村庄社区扩散.通过对豫东付村的田野考察,展现了电视在付村的普及过程以及与之同步的村庄公共生活的变迁--这种变迁通过村庄公共空间的退化,公共话题的转移与公共品的短缺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电视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电视为主体的电子媒介普及的今天,电视已成为家庭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支柱。1992年到1993年的全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调查研究发现,电视是儿童接触率最高的媒介,约50%的儿童一周看电视3至5次,在大城市中,看电视的次数更多一些。由此可见,看电视已成为当代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可直接通过电视来了解自然环境的状况,接受某些知识,并掌握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可以说,电视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送给当代儿童的特殊礼物,已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新动因,它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大众媒介的作用,甚至可与家庭、学校等的影响相匹敌。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电视作为儿童接受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乡村纠纷是制约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解决乡村纠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发生在H县D村的一起收购合同纠纷化解的描述,剖析H县政府在本次乡村纠纷矛盾化解中采取的方式与方法,探索运用危机传播理论中的"5S"应对原则化解乡村纠纷的方式,进而阐明第三方"政府"在解决乡村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对建立长期有效的乡村纠纷化解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浪潮的风云激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被卷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以“消解”为主要特征、并且消解性极强的文化形态,后现代主义正消解着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传统。在我国,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文化界不时有一股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涌动.而作为一种大众普及的电视文化艺术,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在江浙地区有各种明显、隐晦的现代国家观念普及的渠道。这些渠道促成了中心城市向周边地方的国家观念传播,它们又依托于各种地方性空间来流动扩展这些观念。在此基础上,从1895年始到1920年代中叶,现代国家观念开始渐渐普及于江浙地方读书人的脑海,他们与现代国家在各个层面联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地方意识的消逝,反而当国"无所不包"之时,国从何爱起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大众数学”观下的数学教育 1.树立“数学为大众”的教育观念 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新技术的挑战、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数学在现代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等等,促使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学被作为知识在中学传授,而这些有限的知识受到现代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严峻挑战.为此,一个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