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无神论。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重要任务是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斗争。除宗教报刊外.我国传媒都应把宣传无神论作为自己经常性的重要任务,这自是题中应有之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的新闻媒体一贯重视无神论宣传,并取  相似文献   

2.
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整顿不健康报刊时指出,社会生产活动不外两种,一是物质生产,一是精神生产,都有个引导问题。精神文明建设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人民往哪里引的问题,这个问题要研究清楚。文艺、宣传、报刊、教育都要定社会主义的调子,否则要迷失方向。我们经济要搞上去,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19):67-68
<正>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为什么现代报刊最早出现于欧洲?学界曾经长期有所讨论,有"阶级斗争需要说"、"社会需要说"等。前者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王权联合资产阶级(平民)与割据的地方诸侯进行斗争,这很难说是哪个阶级与哪个阶级的斗争,而是同一个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而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主要代表——王权的斗争,发生在现代报刊出现  相似文献   

4.
《蜗居》中的海藻坚持走自己的路,却成为男人的牺牲品,同时也被城市物质生活腐蚀着。自我不能成为爱情向婚姻妥协的承载体,物质更不应当变成异化女性主体意识的"刽子手"。坚守一种在世界面前和在世界之内的批判性和反省性是女性成长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传媒观察》2015,(4):2
2014年"江苏省十强报刊"上月在南京揭晓。本刊荣获"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江苏是报刊大省,全省共有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143种、期刊442种。组织"十强报刊"推选活动是江苏省贯彻落实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提高报刊质量、加强精品报刊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活动开展以来,参选报刊十分踊跃,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罢,消遣只能是偶尔,如果把娱乐变为常态,那么尼尔·波兹曼的"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的可怕预言或许将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讲到人的意识和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时指出:“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马恩全集》第4卷,第223页)在他和马克思看来,报刊是人的眼和耳通过大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报刊是关于对象的反映,是人们表现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马克思说,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  相似文献   

8.
1"出版"与"亚出版" 我们先来看看出版概念.<辞海>中给"出版"一词的定义是,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泛指出版、印刷、发行三个环节,也专指报刊图书编辑部门的工作(包括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设计和校对等各项工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出版"一词注释得很简单,即"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唱片、音像磁带等制作出来".<实用出版词典>说"出版"即是出版机构有目的地接受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经审定和加工整理以后,通过出版生产手段使其附以不同形式的物质载体,再经流通渠道(即发行)传播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按照卡尔·波普尔的理论,新闻文本属于第三个世界——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世界3),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文本世界三个世界的互动的一个中间体。在三个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新闻文本不断地得到重现、确认与阐释,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中,经过了突出化、典范化、符号化和"神话"化等过程,变成一个经典文本。新闻文本的经典化过程把新闻学科纳入人类知识体系整体框架,这是新闻文本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学科得以持续构建的一个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明确而完整地提出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1905年11月,列宁根据同孟什维克的党报进行斗争的经验,在新的形势下详细论证了党报的党性问题,明确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原则,系统地阐明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要义。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1905年的全俄政治罢工迫使沙皇宣布结社和出版自由,过去处于非法地位的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迅速变成了合法报纸。在此之前,?当存在着非法报刊和合法报刊的区别的时候,党的报刊和非党报刊的问题解决得非常简单而又非常虚假,很不正常。”认为一切非法的报刊都是党的报刊,而一切合法的报刊则都是非党的报刊,因为党派属性是不准许有的。然而,当原来那些非法报刊变成合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党的新闻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无条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党中央再一次郑重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问题,新闻报刊必须旗帜鲜明,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自己的崇高职责,把这场斗争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从总体上说,是对广大党员进行一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党的新闻报刊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这方面的重要功能,深入地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央常委集体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帮助人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斗争的性质、政策和意义。对于那些否定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论,要进行深入的、有说服力的分析、批评,形成完全合乎四项基本原则精神的强大舆论力量,以达到端正思想政治方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糖衣炮弹不只是一种,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糖衣炮弹,象金钱、美女、洋货等,这是从物质上腐蚀我们;还有一种是精神的糖衣炮弹,象资本主义的思想观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这是从思想上腐蚀我们,以松懈我们的斗志,瓦解我们的信仰,搞乱我们的思想。对这两种糖衣炮弹,我们都要警惕。宣传战线更要特别注意对精神的糖衣炮弹的斗争。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13.
李军领 《新闻爱好者》2011,(14):134-135
在出版界,编校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学界和业界从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探讨。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在出版物质量评价体系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就报刊来说,报刊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文化产品,在我国还具有喉舌作用,其编校质量不仅关乎报刊社及其从业人员的发展,还关乎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传承,更关乎党和国家形象。因此,有效提升报刊编校质量意义重大。结合新的形势和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有效提升报刊编校质量,需要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鹤挺 《今传媒》2012,(4):31-33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确立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致人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原则。"精神损害"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标志着公权领域中致公民精神损害赔偿方式和制度的建立,但人的精神世界的损害元素的认定与统一性往往要比人的物质世界的损害复杂和不确定的多,正确认识把握国家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功能和公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基础和形式,进而确立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分类分级制度,才能使这一制度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5.
品牌是什么?通俗地说,当消费者要购买一类产品时,首先想到了谁,这就是品牌的概念。报刊作为一种定期出版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纸介质文化传媒工具,既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其作为物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报刊品牌,正如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所说,是指报刊媒体里面那些由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高智力产品的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积极参与“扫黄打非”斗争,最近采取五条措施,防止精神垃圾通过邮政渠道流入社会。这些措施是:一、清理邮政系统各报刊零售点的现有书报刊。对国家明令禁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正以空前的规模为广大社会读者利用和享受,从而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编辑工作,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建设活动,它与物质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精神的生产性劳动。编辑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做好编辑工作,出好书、快出书,这是我们每一个编辑的共同心愿。要把美好的主观愿望变成现实,编辑必须有超前意识。什么是编辑的超前意识?编辑的超前意识和做好编辑工作的关系如何?编辑的超前意识从何而来?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什么是编辑的超前意识意识是人们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编辑意识就是编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它是所有与编辑工作有关事物在编辑头脑中的反映。比如:哪些  相似文献   

19.
论建国前华侨中文报刊的主要功能和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延年 《图书馆杂志》2005,24(4):64-67,72
从整体认识,建国前的华侨中文报刊在客观上发挥了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思想传统、优秀文化传统、传播五四运动的反封建精神和响应新文化运动、宣传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声援国内反对蒋介石集团封建专制的斗争等功能;在沟通华侨和祖国的联系;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支援祖国的民族解放斗争和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祚 《图书馆学刊》1991,13(1):33-34
报刊是本世纪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文献。本世纪初,世界只有报刊5,000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80年世界报刊已发展到50万种以上。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增长了100倍。报刊激增的原因,主要由于它信息含量较高,适应了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现在,报刊已成为整个社会,特别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报刊的增加,冲击着图书馆“以书为主”的传统观念,使图书馆在馆藏结构、工作对象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变化,并且从内因上促成着现代图书馆基本职能的转换——由主要提供文献转换为主要提供信息。为此,每一图书馆都不得不考虑报刊管理与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