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家知道,适宜的强度刺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机能,小的强度刺激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机能能力提高不明显,而过大的强度刺激反而会降低其机能能力,甚至有损于身体的健康。由此可见,如何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乃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2.
从人体生理功能和运动医学指标来看,适宜的强度刺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机能;小的强度刺激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机能能力提高不明显;过大的强度刺激反而会降低其机能能力,甚至有损于身体的健康。因此,控制适宜的训练强度乃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7 训练适应理论   7.1 训练适应的可逆性和系统性--对早期训练中“时断时续训练“的否定   所谓“训练适应“,是反映运动员机体在外界环境(自然环境与训练、比赛环境,其中主要是训练负荷)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的“动态平衡“,并按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的规律变化.   ……  相似文献   

5.
合理地增加训练负荷和强度是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的好方法。运动实践告诉我们,运动水平的提高,都是由于在不断加大强度训练的条件下,坚持多年系统地大运动量训练的结果。从生理学、运动医学观点来看,适宜的强度刺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机能,小的强度刺激对机体影响较小,机能能力提高不明显,当然过大的强度刺激也会降低其机能能力,甚至有损于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认为寻找适宜的训练强度乃是一个复杂而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7.
运动训练过程,主要是对运动员机体施加一定负荷的刺激。这种刺激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产生新的适应。从而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向更高水平转化,获得新的平衡。这种训练适应的前提条件就是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所施加的负荷安排的科学性。训练负荷太小,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运动负荷过大,不仅不能提高运动能力,反而会产生劣变现象。采用生理、生化指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的监督与控制,收到了良好效果。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严蓓 《游泳》2007,(2):26-28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训练水平的提高与训练负荷的增加联系在一起。却常常忽视训练能力的获得恰恰是发生在我们身体休息的时候。运动成绩的提高出现在机体对某一训练负荷的适应,并在承受负荷后产生恢复的阶段。因此,虽然训练负荷是产生适应过程的重要刺激源,但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重组”都是发生在机体休息的时候(恢复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助生物适应理论探讨运动训练的本质,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运动训练是有目的的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基于内稳态的生物适应,是对内稳态理论的应用与发展。运动训练中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的应激反应,能引起有机体机能水平的适应性提高,适应过程和适应机理均可通过应激学说来解释。训练刺激会给机体内部带来正负两种效应:适应效应和疲劳效应。在有效的时间内,任何一次训练刺激最终表现为正负两种效应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学、运动医学的观点来看,适宜的强度刺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机能。小的强度刺激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机能能力提高不明显,而过大的强度刺激,反而会降低其机能能力,甚至有损于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认为,控制适宜的训练强度乃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采用心率这个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探讨运动员在进行各种距离的全力跑后,其心率变化的规律与心脏功能的关系,从而为运动训练控制适宜的运动强度提供理论依据。半年多来,我们对华东协作区田径比赛、江苏省第九届运动会等田径比赛中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系统训练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作用,论证了系统训练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提出多方位、多层次地发挥系统训练对于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更好的对社会环境的一切变化发展和刺激能够做出积极、恰当、正常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谈训练适应的自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自组织的角度对训练适应进行分析,得出:运动训练是采用施加运动负荷等方法,主动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向较高机能水平转化,产生适应性结构的过程。机体对运动训练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就是机体内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协同与竞争,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翁颖  张强 《游泳》2006,(5):20-22
当代竞技泳坛的激烈竞争,百分之一秒定胜负,对于运动员来说,想要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超负荷的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然而训练的负荷对运动员机体的各个系统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刺激的结果是要求得机体的适应和超量的恢复。关键时刻谁能更快速的恢复疲劳,谁就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的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从而更快速的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有研究  相似文献   

14.
1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队跳远运动员冬训期训练结构的安排。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适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生物适应现象,提高机体能力,让运动员在良好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运动员对外界负荷刺激产生适应现象是形成竞技状态的机制,运动员获得竞技状态需要经历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状态的保持和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原训练已成为许多运动项目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如长跑、游泳、自行车、赛艇、滑冰、滑雪以及球类等。训练的目的就是利用高原地区的低氧分压,在一定时间内给机体一定的刺激,使之产生适应,从而使机体的有氧耐力得以提高,增强其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训练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每位教练员都希望培养的运动员出类拔萃,并为此付出无数辛勤的汗水,但成功的只有少数。究其原因,除选材得法外,与其通过最科学、最合理地安排训练使运动员得到最大的发展直接有关。从身体机能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及适应规律可以看出,并非刺激强度越大训练效果越好,只有将训练负荷与恢复进行最佳组合,完全按照身体机能变化的内在规律安排训练的教练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可见要取得训练成功,就必须了解机体对训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规律、适应规律以及恢复规律,了解运动效果的累积规律,了解负荷——恢复安排不当时,机能水平的变化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安排训练,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高抗“疲劳”能力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理论来看,“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在某一特定强度”,称之为“疲劳”。以下介绍几种帮助运动员提高抗“疲劳”能力的方法。 1 提高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后劲不足,这是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差的表现。而一些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强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率、血压变化比常人稳定,心输出量较大,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出现机能“节省化”。所以说,提高生理机能的适应能力,能使运动员承受最大负荷和最大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加强机体抗疲劳的功能,延缓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2000~2500m)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训练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通过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双重刺激,可以使训练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的生理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速度滑冰项目冰路结合期自行车训练进行训练负荷监控,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科学化训练的水平.在冰路结合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设计三种不同坡路与训练强度,测试三种坡路情况下运动员训练后的血乳酸数值,通过自行车爬坡训练中血乳酸变化情况与速度滑冰项目1 500 m比赛血乳酸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出与速度滑冰项目特点相符合的骑行强度.以运动员血乳酸变化与比较情况为依据,在冰路结合期训练中制定骑行强度,达到保持运动员机体对血乳酸水平的适应,同时保持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并提高运动员机体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什么是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也称过度疲劳,是由于训练安排不当造成机体的慢性不适应所引起的综合症,是运动员于生理或精神上过度紧张及异常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结果。过度训练是当前竞技体育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目前的训练都要求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以刺激机体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教练员应对过度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运动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