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释意学派指出,口译语言转换过程实际上是"译意"的思维过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脱离原语外壳"、转换语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口译教学要先从教会学生"听"做起。听力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本文从吉尔的口译模式出发,通过对听辨过程的分析,提出培养口译听辨能力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数字口译能力习得性难,加上课堂缺乏系统教学安排和理论指导,使得大多数口译初学者闻数色变。而数字往往又是经贸,商务,科技口译的重点。能否做好数字口译,本身也是挑战。而本文将基于这一挑战对数字口译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栾义敏 《海外英语》2012,(10):109-111
视译即边看边译,排除了口译过程中的听力干扰,能够强化大脑对所接受信息的处理,是口译中的重要训练手段。将视译训练引入口译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口译中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口译教学中的视译训练进行实证探索可以为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子训练作为口译专业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一直以来只局限于同声传译训练中。该文以口译训练中的影子训练为切入点,设计实验,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影子训练对口译短期记忆的实际作用。并把它推广运用于口译学习中以期更好的指导口译训练,提高口译初学者的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浅议大学本科口译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作为口译教学的基础,对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有其特殊的目标与要求。大学本科口译教学可以概括为以了解口译的形式、性质、基本概念和认识过程为基础,以培养双语思维能力为过程,以学习口译基本技巧和方法、建立一定的双语反应能力和基本口译能力为目标。与之相应的,本科口译教材可以以关于口译的基本认识、能力培养与技巧训练以及必要的教学指导为主要内容。虽然教材本身并不是做好口译培养的关键,但是好的口译教材对口译教学必然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李俊蓉 《海外英语》2023,(9):109-112
如何提高听辨理解能力和笔记能力是口译初学者最大的困难,也是口译教学中的重难点。为帮助初学者克服这两大困难,该文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采访的方式对这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为提高初学者听辨理解能力,该文采用听写的方式;为提高笔记能力,在教学初期采用“视记”的方法;教学中期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对十个典型句子如何记笔记进行分析;教学末期要求学生上交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笔记符号。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采用的这些教学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认可。由此得出教学建议:口译教学初期应大力提倡听写练习,适当增加“视记”的课时分配,加强教师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对科技译员需求的角度指出培养科技人才口译能力的必要性,从吉尔的口译理解模式和厦大口译训练模式中提及的口译培养要素条件上分析了科技人才口译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从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科技人才口译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绝大多数局限在对笔译的讲授上,对于口译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口译作为一门技能型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输出和表述能力。文章立足于实践教学,归纳总结了学生在口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能给初学者一点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赵波  由锋 《考试周刊》2011,(50):96-97
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一直以培养学生口译能力为教学目标,可是口译能力的内涵往往以专家能力为基准,一般学生难以企及。目标设置的不合理,影响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合格口译人才的培养,使口译教学陷入发展的瓶颈。要想突破瓶颈,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理念入手,重新探讨口译教学的目标,引入口译素养的概念,以培养学生口译素养为目标,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实现口译人才培养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口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所获得信息的"理解"与"表达"会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通过详实的例证,对口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环节的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养课程。本着"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其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当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口译人才。本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这一特点,探讨了如何在项目驱动下进行该课程的合作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口译/口语教学的内涵与学生外语自主交流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教学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培养群体和服务对象。口语教学与口译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涉及的面更广,培养的对象更多。新时期高校学生外语自主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口语/口译教学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在当前口译教学中,传统的口译教学更多的注重语言和口译技巧的训练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口译的跨文化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在口译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学的三种训练模式,即信息训练模式;互动训练模式;实践训练模式。旨在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改变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口译现实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要求口译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口译技巧技能.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运用"场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磨练意志;注重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对比,重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灵活掌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培养短时记忆和记笔记的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日语口译初学者为例,探讨日语口译中接续词对原文逻辑理解的重要性。多数初学者往往对接续词的重视程度不高、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译文出错。日中口译教学和训练中,需要加强接续词的练习,通过接续词厘清原文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洪林  樊启青  李静 《英语辅导》2010,(1):117-118,121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口译译员的需求不断增长,口译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口译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普遍认为懂外语就能进行口译;口译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在口译人才培养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口译教学中融入演讲与辩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译能力,并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口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础口译》是MTI教学的起始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从一般外语能力及双语能力向口译能力的过渡,并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口译能力。我国的翻译硕士培养刚刚起步,培养模式尚不成熟《,基础口译》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方法各地也不尽相同,对该课程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将有助于完善MTI口译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很适合电脑初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