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2.
爱是教育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专家的职业,教育的目的,也并非单纯制造学者、专家和一些能够寻找到工作的人,而是培养完整的男男女女,使他们在发现之旅中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在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爱是不可或缺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热爱正在做的这件事情,热爱正在教的这群人,热爱正在过的这种生活,这是一名教育者与教育达成的根本契约.  相似文献   

3.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的确,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它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纽带。古今中外,教师热爱学生的行为均被誉为美德。一、教书育人的基础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准则是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要想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就应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主要的是教育本身的信念,是师道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为此在新课程素质教育中我们更应该以自己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伴随自己无痕的师…  相似文献   

4.
“爱的本质是给予”。教师热爱学生是天职,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离开了“热爱”,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师的爱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所有的阶级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都重视“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父母爱的逐级延伸,是更高层次的,对学生是个动力,也是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一、教师的人格与人格效应的产生(一)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  相似文献   

6.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教育的核心。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深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的教育理论,开展爱的教育,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被"爱",有效并快速地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使他们不再"特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构建"爱众亲仁"的民政职业道德内容体系,具体体现为"以民为本,以情为民,以苦为荣,以助为乐,以实为上"。实施过程中,在注重两课教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师德教风建设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应考虑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民政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创建职业道德教育的保障体系是提高民政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完成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幸福,这既具有应然性,又具有可能性;爱是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因此爱也是学生的基本需要;爱是学生的基本需要,实现学生的幸福需要爱,因此爱对实现教育目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其进行教育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以学生对工作环境的熟悉为基础,以教学活动为基本思路。在此,本文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来分析和探究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从而达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并阐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0.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没有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真诚热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热情倾注于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去.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鲁迅等教育大家,他们忠实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品德,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而他自己则甘愿作培植花朵的泥土.为了培养人才,象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它养育青年.鲁迅热爱青年的赤诚之心,献身教育事业的泥土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有一位张敏老师说过:“每当我走上讲台,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些孩子,不久将成为祖国的未来.”她给孩子们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爱”与“美”.有的孩子衣服破烂,她用自己的钱买衣服送给他们;有的孩子没有妈妈,张老师象“慈母”一样为他们钉扣子,洗补衣服,教育他们学会生活自理.真挚的爱,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通过教育,张老师班上的许多差生,找自己的差距,积极要求上进,逐步转化成班上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11.
爱院爱校教育实质上是以了解自己所在的学院、学校 ,热爱自己所在的学院、学校 ,为学院、学校争光荣、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加“爱院爱校”的系列活动 ,以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 ,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爱院爱校教育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十分古老,教师劳动是非常复杂而艰苦的,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在于他的社会价值。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决取于教育的竞争,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教师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态度。教师的职业态度主要由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三方面构成。职业认识是基础,职业情感是核心,职业行为是外在表现,三者相互影响,为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院校之一,是培养市场性人才的重要院校,而高职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引导者,高职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课程思政"的视阈下,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了思想政治的高要求,教师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让高职的每一门学科和思想政治的理论一同进行,将各科教学与思政相互融合,产生协同的效应。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深入课程的价值以及课程的内涵,将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得到体现,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核心,使教育教学的工作价值能够更好地体现,让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培养更多高级人才的目标,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学有效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现在是名山县建山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1979年入党。从入党的那天起,我就向人民承诺:“一辈子活着就要服务于人民,否则就不配当这个党员。”我只有一个愿望,如果我死后,认识我的人觉得我是一个好人,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我1980年退伍后,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至今27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始终如一寓于教育教学中,27年间就为把一个爱奉献给学生。一、“爱”首先就要从关爱学生的生命安全做起若是生命部不存在哪能谈什么对学生的爱。故爱学生首先得从关爱学生的生命安全做起。建…  相似文献   

15.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复兴,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体现出来。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在一种温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基础的。同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其基本表现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忧患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 ,理应致力于受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的同步协调。然而 ,我们的教育往往偏重于理性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情感的投注 ,使得受教育者陷于人格分裂的境地 ,使得人在教育中失落 ,爱在教育中淡漠 ,信仰在教育中散失。要还教育以本色 ,使教育真正达成塑造人的生命和灵魂的神圣使命 ,必得使教育回归感性的生命、回归爱的滋养、回归永恒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乏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学就难有成效,班级也很难管理好。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懂得用自己的情来感召班级,用自己的爱来温暖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教师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应加倍努力修德、进业,要诚实做人,厚德为人,忠诚于教育事业;教师,要为人师表,正己正人,不卑不亢,公平处事,以身作则;教师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教师,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就得先尊重他人;教师,要以道德为依托、以爱为准绳约束指导自己的行为,包容一切,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体现出大爱精神。  相似文献   

19.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各种诱惑,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筑起自我心理防卫的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比较少。其实,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不差的地方,对他们多点冬日之日,争做差生的良师益友,给予差生更多的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