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节,比原有教材增添了两步计算的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现就本节中的五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一、比较分数乘、除法基本应用题。复习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35。小营村的棉田...  相似文献   

2.
追根复合应用题都是在基本问题上发展起来的。基本问题好比是复合应用题的“根”。因此,在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时候,用追根求源的办法,先找出题目中的基本问题,然后再找附加条件,这样顺藤摸瓜,最后找到解题的线索。[例题] 运输队运水泥,第一天运80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1/4,第一天比第三天多运1/4。  相似文献   

3.
一、例题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每道例题比较具体地反映数学知识的有关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大体有以下几方面:1.阐明某一概念;2.揭示某一计算法则、定律;3.展示知识结构和解题思路;4.体现解题方法和书写规范。因此对例题要深入研究,从教学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教法。例如多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数量关系的复合及其基本结构的建立和变换是其教学的首要目的。以两积之和(差)为例,可选择这样一组应用题(题目略),先要求学生用表格列出条件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应用题例题时,一般需要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导入得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爱学、乐学。应用题例题教学的导入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5种。 一、例题拆并法。 当例题比较复杂时,可先拆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简单的应用题,分别解答,再把“中间问题”去掉,合并成  相似文献   

5.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 (如两步计算应用题 ) ,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 ,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如 :①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黄花有几朵 ?②红花有8朵 ,黄花有32朵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拼成例题 :红花有8朵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4倍 ,两种花共有多少朵 ?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 ,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 ,表面上造成新授很成功的假象。孰不知 ,多步计算应用题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题复合而成 ,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 ,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  相似文献   

6.
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起始,对整个复合应用题的教学,起着奠基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一道很有代表性的例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其分步解答方法,而且还应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有意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次我到另一所学校去听课,教师先与学生共同分析了一道例题后,就叫学生齐读课后要做几道应用题,其目的是通过读题来要求学生审题。当时听起来学生的确读得响亮、整齐,但是我总在想,这响亮而整齐的声音是否意味着学生都在审题呢? 说实在的,我以前也尝过这种以齐读代审题的苦头。要学生分析一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先就叫全班  相似文献   

8.
拓宽例题思路重视思维训练──谈两道分数应用题例题的教学永登县城关小学尚碧云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例题不应就题论题,照本宣科,而应立足教材,深挖例题潜力,重视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解,加大知识容量,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72页的例1,是课本里出现的第一道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例题。教好这道例题,对于今后应用题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突出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教学开始,教师可用三张纸条(或三块条形小黑板)拼成如右表格形式,让学生分别说出每张纸条上的内容。随后将表格里的三句话连起来,用色笔在两个羊图后  相似文献   

11.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如两步计算应用题,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殊不知,多步计算应用题并非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结合而成,因为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问题”才能顺利解题。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将多步应用题“拆”成多个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本领,才能抓住“寻找中间问题”这一关键。如果老师用长期的“合”替代了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应用题简析及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应用题”一节,设置了7道例题,主要是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例1~例4);相遇问题(例5~例6);四步计算的应用题(选学内容)。例1较详细的介绍了解答应用题的全过程,总...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生编题     
小学阶段的应用题类型较多 ,教学难度相对也较大。我常采用让学生模仿例题编题的办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 ,我先精讲一道典型应用题(如“归一” ,“归总”应用题) ,然后让这生模仿这一类应用题的基本特征 ,编应用题 ,让学生互相解答 ,并将编得符合要求 ,切合实际 ,能引发兴趣的应用题收集起来 ,公布表扬。例如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P108例3 ,我在讲解这道例题之后 ,让学生模仿例题编题 ,结果很多学生当堂编出了题 :1 学校买6个足球 ,一共用180元。照这样计算 ,买12个要多少元?2 红日学校每星期3个班节约用电7…  相似文献   

14.
在复合应用题教学中,找准中间问题是关键和难点。什么叫中间问题每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两道以上连续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在解复合应用题时,可以把它分解为几道简单应用题。在这几道简单应用题中,前面的简  相似文献   

15.
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有些时日了,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写出来与老师们交流,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一、对例题的思考一般来说,书上的例题应该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学生模仿学习的重要范例,但是有时书上有的例题却没有很好的起到这个作用.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页的教学例题是一道先乘后除的两步图文题(如图1),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出现的三道图文题分别是三道不同类型的习题,第一道是先加后乘(或连乘)的题(如图2),第二道是先乘后除的题,第三道是先除后乘的应用题.我觉得这里编排不是很合理,因为学生刚接触先乘后除的图文题,马上又要他们做一道…  相似文献   

16.
正式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为了帮助学生较顺利地入门,选用适当的引入方式是很重要的。除了常用的由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引入,或将两道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复合成例题等方式之外,还可以从学生实际着眼,根据所教例题的特点采用更为生动、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引入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复合应用题的教学。现以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9页例2:“一个煤矿上半年原计划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为例,谈谈复合应用题教学中的四个注意点。一、备课时,要注意分析难点由于复合应用题较简单应用题复杂,增大了思维的难度。为此,备课时应认真分析,找出疑难所在,进而想法排难。对于这道例题,存在下面五个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学生熟练地找出应用题中的各种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得到各种解题途经,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题,学生基本掌握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后,我组织了变题训练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是,先出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算术课本对复合应用题的例题都附有“要求某某数,必须先求某某数”等分析提示语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分析法进行教学。就是从题目中的要求问题开始,分步逆推出几个单一解答算式。这几个单一解答式是紧相关联的,每一步都  相似文献   

20.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分数四则运算过渡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繁分数);从分数基本应用题过渡到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根括由浅入深的原则,教材分为三个部分,设置了13题例题,帮助学生实现这两个过渡。第一部分是四则混合运算,包括5道例题,分为两个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