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记得刚走上讲坛,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不知道怎样把握跟他们交往的“度”,只是凭着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常常没有节制地跟他们疯在一起。同班的老师———也是我的中学老师———告诫我说:“小周老师呀,你这样跟学生没大没小的,没有老师的样子,他们就不会怕你,你的课很难上的!你听我的,不可以对学生笑,给了他们颜色,他们会开染坊的!”他的话我虽不赞同,但我也发现我走了一个极端,在跟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没有掌握好“度”。因为我很快发现,跟我疯得最凶的那几个学生,只能适应老师的笑,却不能适应老师的批评,以为自己是宠儿,说不得,听不进。没有…  相似文献   

2.
一位曾经采访过爱斯基摩人的作家,向人们讲述了他在那里的见闻:“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的年龄多大。如果问的话,他会对你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们就会说‘不到一天大!’爱斯基摩人相信,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时,他们就又复活了,获得了新生。因此,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  相似文献   

3.
一位曾经采访过爱斯基摩人的作家,向人们讲述了他在那里的见闻:"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的年龄多大.如果问的话,他会对你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们就会说‘不到一天大!'爱斯基摩人相信,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时,他们就又复活了,获得了新生.因此,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  相似文献   

4.
谁之错?     
有一次,我去听一节语文课,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孩子们举手非常地踊跃,老师叫起来一个学生,只见他非常自豪地站起来。读完后,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听出他读错的地方?"有很多学生举手,有的说:"他没有用普通话。"有的说:"他的感情不够。"有的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说"他的声音小。"……学生的手依然举着,他们还想指出那个朗读的同学更多的问题,我看着那个朗读的同学,只见他低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6.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侃     
我叫周冰洋。很冷的名字,就像我本人的性格。我还只是一个初中的学生,如他们所说,我又拽又高傲。我很爱一些东西,也很厌恶一些东西,人们说我是个叛逆角色。我的确很喜欢有个性。我是个什么都无所谓,很多东西都不在乎的人,似乎连天塌了也不紧不慢——因为我知道这不可能,哈哈。  相似文献   

8.
相信你能行     
学生需要老师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我班有位小男生,上课几乎不举手发言,而且家人介绍说他检查结果是弱智。我有时也弄得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不知他能否听懂。一天,我教学“5的乘法口诀”,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口诀对口令游戏,两组同学先对口诀,然后再从每组中推荐出一个,让他们对口令,一个学生说上句,另外一个学生答下句。  相似文献   

9.
我走进了青春的阴霾 18岁邪年,我是一个叛逆心极强的女孩。我喜欢穿奇装异服,染着栗色的头发,抹粉色指甲油,唱乱七八糟的歌,还结交很多不三不四的朋友。班主任王老师说我社会气息太浓,没有学生样儿。对于这种说法,我一点都不在乎,管她呢?只要自己高兴就行。  相似文献   

10.
继父     
我从来不管他叫爸,因为他是我的继父。亲生父亲因车祸身亡。失去父亲的我每天都生活在忧伤之中。我很害怕妈妈再给我找一个爸爸。听别人说继父不会像原来的爸爸那么好。所以每当回家看到继父我总是一言不发回到自己的卧室。继父是个老师。听妈妈说还是研究生。可我一点也没有从他身上看出一个研究生的气质来。他给我的印象是每天都醉醺醺的。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会看上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继父闯入我的生活有半年多了。这期间我从没有喊过他一声爸。对于称呼他从来不在乎。每每见到我他总是笑着说:“明明回来了。”餐桌上我从来不敢大口吃菜不…  相似文献   

11.
邓赛红 《湖南教育》2002,(13):50-50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开去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中,某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对某一现象有多种看法。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发掘题材的新意,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手托一个苹果,苹果被切了一个小洞。我要学生说出他们看到这个苹果的感想。他们觉得新奇,纷纷举手。有的说,他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有的说,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还有的说,人无完人……于是,我在他们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他们思维的多向性。通过运用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2.
开学了,我又接了一个新班。接班后就有几个老师对我说,在我接的这个班中,有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学生D,他什么都不在乎,甚至有的老师说只要能哄着他不闹课堂就行了。我看了D的成绩,的确很差,所以我有点担心。我和几个新任的老师就达成协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D沟通,从小错抓起,一点一点地旁敲侧击。我们先了解D的情况:原来D并不是什么也学不会,D其实很聪明,只是由于家庭的变故,近两年来才开始无所顾及,敌视一切,上学没有钟点,上课没有课本,甚至于连起码的课堂纪律也不遵守,很是让老师头疼。我们几个老师就从“严”要求,跟他聊天,开导…  相似文献   

13.
张玲 《广东教育》2013,(1):38-39
班主任找到我的时候,皱着眉头,故意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我们班有个男生,怎么讲,有点像同性恋者。"我笑了笑,露出很有兴趣的表情。他继续说:"班上的同学都笑他,说他是同性恋者,但他不在乎,说他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像个同性恋者了。他长得又高又帅,但是他没有喜欢的女生,在他这个年龄,应该不正常吧。青春期  相似文献   

14.
透明的生命     
我是一个盲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几年来,在与盲童的心灵交往中,他们的言行常使我深受启迪,洞悟许多道理。   在一次班会上,我建议学生提出他们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脸上写满严肃:“孙老师,我们人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那么是什么颜色?”他的表情告诉我,这个问题已让他思虑很久。虽然这意外的提问让我有些发懵,但潜意识提醒我:这是一个好话题。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呢?片刻的迟疑之后,我还是镇定了下来,不如先听听学生们的想法,也给自己留点从容思考的时间。于是,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提…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2010,(5):10-11
四川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顽皮、淘气,开始我以为男孩子有时候顽皮和淘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的同学告状,说他捉弄和嘲笑他们学校的一名肢体有残疾的学生。我觉得这很不好,就严肃地批评了他,好像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有人说,要好好教训孩子才有效。请问,有没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残疾人呢?”  相似文献   

16.
肖湘 《辽宁教育》2002,(5):38-3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品读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群人中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中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张开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  相似文献   

17.
丁娟 《宁夏教育》2013,(2):66-66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常想到一句话:“有心有爱有教育”,我想,心与爱的交融,定会使教育彰显美丽的色彩。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虽然走路不是很方便,但他事事想争先;他尽管说话不流畅,可他总不愿放弃每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每当我看到十三岁的他像一个刚学会跑的孩子一样步履不稳,我的心就会很痛很痛;而当我看到他满脸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里却有着无限的欣慰。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缺陷,他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他是积极的、他是乐观的、他是自信的、他是阳光的,在我的心目中,他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阳光男孩。  相似文献   

18.
吴国强 《教书育人》2006,(10):53-53
学期末的评优工作开始后,按照学校的比例要求,我班只能评定5名优秀学生。我采取了小组长提名的方式,先提出一些候选人,可是不料一下子就有9名学生的名字上了黑板,这时被提名的同学中有3人认为自己条件不够,主动退了出来,可还多出一人,我仔细一看,其中有一名叫吴伟杰的同学平日表现确实不够优秀,而此时此刻他一点也没有要退出的意思,但我总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吴伟杰,你平日表现不好,不够条件,你还是把名额让出来吧”。如果这样说,那一定会深深刺伤他的自尊心,怎么办呢??我开始有点为难,这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进行一下自评呢?这样也许会让他知难而退。想到这里,我就对他说:“吴伟杰,你觉得自己够优秀,能不能向老师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条件呢?”可没想到吴伟杰毫不示弱,只见他“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是激动地说:“老师,我觉得我够条件,你看,我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再说我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成绩也已经有进步了,纪律也比从前强多了,我觉得我条件够了。”听着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荐,我不由一阵欣喜:谁说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尊,没有上进的勇气呢?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所渴望的,是来自我们师长对他们些微成绩的肯定,这是对他们正在成长着的自尊的最好的爱护。想到这里,我忽然萌发出一个新的念头:何不因势利导,给他一个进步的机会呢?于是我就亲切地对他说:“吴伟杰,你的优点都摆完了吗?我怎么觉得你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没说,用不用我替你说呢?”这时全班的同学都一起把目光投向我,都不知我还要说什么,吴伟杰坐在那里,也流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且取决于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人。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既是所教学生的重要交往者,更是其重要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所以,他们如何同学生交往,如何教育和指导学生,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有这样一个事例,它使我越发加深了这种认识。事情说的是天津佳园里小学张培青老师他们班,在单元测试之后,有一名同学哭着去找张老师,苦苦哀求要向老师借分。这个学生动情地说:“张老师,请您借给我2分,让我拿个及格的分数回家吧,要不爸爸要打我的!”这个学…  相似文献   

20.
我和郭老虽是偶尔相识,但却给我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虽然没有和他交往,却有机会看到了他的一些文章。我最先看到的是他在一份教育杂志上发表的《粉笔生涯三十五年》。我发觉到他好象是满腹牢骚想要发泄似的,但这些牢骚却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感而发的。以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他所写的一篇悼念他的学生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交待出那位学生自杀的缘由,但却写得情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死者的一份真挚的感情。此外,我还在书店里翻看过他所写的一些游记的单行本。应该说,由于多年的教学生活,他教导出来的学生可说是桃李满门,更有不少成了知名人士,再加上他交游广泛,他真的是一个教育界的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