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工业旅游是工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反映了旅游市场从大众到分众的转变趋势,是工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公众普遍关注的新产业。发展工业旅游业,要做到科学合理规划、突出差异化特色、整合相关旅游资源、走群众化路线,才能使工业旅游有旺盛生命力,成为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2.
旅游用地的开发利用评价对于城市旅游发展优势、方向有指导性作用,为旅游用地将来的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文章从资源价值、区住优势、设施条件、客源市场、公众辨识度五个方面对旅游用地的开发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一份2014年6月公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中,被深入调查的203名高端旅游者都有过南北极旅游经历——它似乎成了高端旅游的身份标签。从北京出发,30多个小时的飞行过后,飞越大半个地球,到达乌斯怀亚——“世界的尽头”。他们的南极之旅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旅游节目作为电视媒体的传统节目样态并不鲜见,而对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型旅游文化专题节目《远方的家》而言,则是将中国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壮阔怡然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与电视语言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融合。该栏目自2010年12月开播以来,坚持以行走、体验、发现为宗旨,由数位出镜主持人带领观众行走四方,关注百姓民生、社会发展,同时赏美景、品美食、探寻人文奥秘、体验旅行的乐趣,提供实用的旅游资讯,引领公众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方式,展示中国的自然人文之美,弘扬深厚的华夏文明。从已经播出的《远方的家·边疆行》、《远方的家·沿海行》、《远方的家·北纬30度》以及正在播出  相似文献   

5.
高洁 《新闻记者》2020,(1):F0003-F0003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升级和新媒体平台的创新构建为当代文化传播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旅游文化传播的新媒体研究便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跨领域研究的课题之一。由潘文焰主编的《旅游文化与传播》是旅游文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用规划教材之一,它主要适用于旅游类专业的本科教学,在旅游文化传播、旅游管理、旅游会展研究等方面都有着较为详尽且深入的论述与说明。《旅游文化与传播》共计十二章,按旅游文化与旅游传播两个范畴划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在绪论章中,编著者对旅游、文化和传播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从学科体系构建的角度强调了旅游文化与传播研究和教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牌调解》《幸福魔方》《8090》等众多情感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民生调解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各家卫视的主流民生电视节目类别。宁波广电集团社会生活频道的调解类电视节目《娘舅大石头》自开播以来,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态度,报道百姓生活、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纠纷,向公众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正能量”。但从电视节目制作的角度看,我们还要关注这类“正能量”栏目是否可以长期生存,也就是它是否可以产生优质电视节目的其他效益,如收视率、经济价值等,也就是市场价值。只有当社会从道德上评判它是一个好节目,同时制作方又从市场的角度评判它是一个好看的节目,它才能得以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争相报道,认为《藏地牛皮书》开创了旅游图文书的新境界,它是旅游图文书新时期的标志性读物,对传统旅游书具有颠覆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大厦,文化品位关乎到宣传报道的品质。丰富内涵,提升报道品位是主流媒体不懈的追求。《新晚报》在旅游专刊报道中,以打造品牌专版为目标,以辟建专题系列报道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专版文化品位,形成系列报道特色,版面风格耳目一新。一年以来,相继组织了10组专题系列旅游报道,使旅游专刊更富内涵,更具文化品位,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9.
媒体信任危机的历史与辨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媒体诞生那天起 ,虚假新闻就是引起媒体信任危机的罪魁祸首。今年发生在美国和英国权威媒体《纽约时报》和英国广播公司身上的事件使人们对媒体信任危机有了更多的思考。当媒体的职业准则与社会责任、法律规定与公众利益、报道立场与媒体市场遭遇矛盾的时候 ,媒体该如何处理 ?这里笔者带给大家一些辨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承德日报》在旅游宣传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于2001年特别增设了《旅游导刊》,与正版相得益彰,推介旅游资源,传播旅游文化,深度关注旅游行业,服务大众旅游生活。旅游宣传有声有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承德日报社连年被评为旅游宣传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孙举  孙科 《新闻传播》2010,(7):72-72
说到了中国的选秀节目,就不能不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虽然从开始到现在,《超级女声》几易其名,甚至从“女声”变为了“男声”,期间引起争议无数,数度传来停播传闻,权威部门介入干预,外国媒体痛斥抄袭,但这档娱乐节目所引起的公众关注度,和它在中国的电视媒体市场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留给中国电视媒体巨大的理性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新闻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实务性的交叉学科,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本文在详细阐述《旅游新闻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材、课程设置和课外学习四个方面对其教学创新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做了6年的财贸记者,积累了一点体验,那就是:财贸记者应当义无反顾地走进市场当中,寻找题材、灵感、激情和成功。市场永远给你机运,市场不会让你失望。翻检自己过去的报道,《苹果市场的反常现象》《保姆市场见闻》《春游平添几多愁——北京“一日五游”目击记》《从“抢手商品”到“跳楼货”——“冷暖风机进口热”始末》《白色的冲击——1988年“盐荒”透视》《来自主战场的报告——“蚕茧大战”的回顾与反思》等等,这些涉及果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旅游市场、进口市场、日用消费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报道,它们受到版面编辑的欢迎、读者的好评、主管部门的重视乃至中央领导的关注,难道仅仅是一种偶然吗? 环顾数年来新闻界同人们硕果累累的市场报道实绩,《关于物价问题的通信》《“中国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4.
《入蜀记》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的一部著名日记体游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及自然旅游文献。本文从文献学角度考察了《入蜀记》有关人文旅游文献学的四个特点,阐明了《入蜀记》的人文旅游文献学价值,彰显出陆游对中国古代旅游文献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品质是媒体的灵魂。在旅游报道中,立口何突破偏颇的平面景观介绍模式,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报道深度水平,就成为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在主持《新晚报》“旅游专刊”一年的时间里,试着探索创新,不断挖掘这方面报道的文化内涵,赋予其特有的“文化灵魂”,实现媒体传播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刘燕浔 《出版参考》2007,(5X):21-21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旅游图书在市场上的销售也逐步火了起来。而在众多旅游图书中,一本叫做《老爸老妈去旅行》的图书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这本书是一对上海普通退休夫妻写的,记录他们历时83天,自费自助游历了欧洲五个国家的过程和感想。显然,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本书并不具备“时尚”、“年轻”等旅游图书必须必备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马斯琴 《今传媒》2016,(1):49-50
该文描述了《金陵晚报》旅游全媒体中心的官方微信"微游天下"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的优势,包括部门资源整合、依靠传统纸媒的公信力等.而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和传播方式过于单一成为目前限制纸媒的旅游微信公众号发展的两大因素.该文给其他同质的旅游微信一些发展的借鉴和参考,提出应重视部门资源的整合、内容的生产以及利用好纸媒的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交流》2002,(4):36-36
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李旭同志,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书情》周刊2002年4月26日(总第2839期),刊发了《我看旅游出版》一文,对旅游出版提出了具体意见。看法之一:旅游书刊出版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小的单元,必须融入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以旅游策划教材为例,全国现有的24万家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一种由复旦大学沈祖祥主编的《旅游策划学》综合教材,他们的员工因其所从事的岗位不同,他们需要更细化的有关旅游战略、品牌、形象、广告、公关、服务、节庆等方面的专业策划书籍。我国目前的旅游教材出版,多是…  相似文献   

19.
叶存政 《新闻实践》2014,(12):13-15
从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运营实践看媒体服务意识创新从一家报纸的旅游版面开始做起,到组建十家、三十家报纸、总发行量达1700多万份的报纸旅游联盟;从一家网站的旅游频道开始,到十家、三十家网站的旅游联动推广;从一个旅游微信公众号开始,到组建拥有108个旅游微信公众号、多达450万粉丝的中国旅游微信联盟;从零开始,创建"悠游浙江"旅行网,再到打造三端合一的“悠游浙江旅行微店”、“悠游浙江旅行APP”电商平台……成立近两年的浙报传媒旅游全媒体中心,不断地革新谋变,“整合资源、融合营销与复合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和客户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0.
作为精确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公众调查类的报道、尤其是经济调查类的报道,近年来在我国的各种媒体上不断升温,如《北京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版,《文汇报》的“市场与消费”专版等等。由于它克服了传统报道模式的一些局限,大量引进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用数据说话,使报道更具有定量化的特征,进一步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精确程度,所以,虽然它没有新奇的新闻事件和新闻故事,但仍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些电视工作者也把精确新闻引入了自己的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